浅析当代军队政治文化的特征

2009-09-22 08:04刘明涛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军队特点

【摘 要】 军队政治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国家和政党的政治指导和塑造。因而,当代军队政治文化具有政党主导显性彰显、理性权威一贯坚持、传统文化深层影响、革命精神中层约束、新兴思想现实牵引等特点。它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因素,自觉地维护着军队体系以其特有的方式运行,成为政治工作重要的资源。

【关键词】 军队;政治文化;特点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政治体系背后的特定的行为模式。”[1]由这个概念引申,军队政治文化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原因影响所形成,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并在军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价值信仰、礼仪规范和情感体系。军队政治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军队的政治职能、政治基础、历史基础、现实社会基础和民族文化基础等因素是决定军队政治文化的客观条件。除此之外,军队在建立、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也是影响军队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正如哈耶克所说:“我们的价值和制度不单是由既往的原因所决定,而且也是一种结构或模式不自觉地进行自我组织的过程之一部分。”[2]国家和政党根据军队所处的客观现实条件,从最优地实现军队目标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的独特结构。这种结构较多地体现在心理上和体制上,其形成既包括历史的继承性因素,现实的决定性因素,也包括人为的构造性因素。军队独特的结构与上述因素一道成为决定军队政治文化的基本因素。决定和影响军队政治文化的诸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因素及其运动决定着当代中国军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政党主导显性彰显

中国军队具有政治显性,其政治文化也体现并保障着这一特征。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政治斗争的需要,创立了这支军队,立足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确立了以“以党领军”和“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原则的组织结构和指挥体制,这一结构经过实践的检验、修正和确立,并始终如一地得到坚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军队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合乎政党政治理念、军队职业要求、政治军事社会发展逻辑和自身政治需要的军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全面掌握部队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支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与军队历史经验的继承,也是党与国家立足于现实的选择,这是当代中国军队处理党与军队、政治与军事关系的根本原则,因此,当代中国军队政治文化总体上是政党主导的文化体系。

二、理性权威一贯坚持

人民军队具有特有的服从观和权威观。一般来讲,“在军队的等级权力体系中,权力的合法性不可能通过理性民主机制获得,而是通过对不经精细论证的‘真理绝对的服从与权威意识”。[3]“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各国军队普遍信奉的基本政治伦理。但在中国军队中,理论上与之稍有不同。人民军队提倡“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在决策时讲“民主集中”,在执行时讲绝对服从。在指导意识形态中,强调军事服从政治,军队受党领导。邓小平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军队要忍耐”就是中国军队的政治观和大局观的生动体现。对于与“服从”伴生的“权威”,当代中国军队也有独特的认识。人民军队比较重视等级,也比较警惕权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代中国军队的这种特质可以用“民主服从观”和“理性权威观”来概括。这种认识来源于政党的理念、成熟于斗争实践、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坚持,成为了中国军队政治文化的显著特色。

三、传统文化深层影响

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滞后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续的国家,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在人民的思维意识、建筑服饰、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虽然历史进入近现代之后,拨快了其运动的时针,加速度地向前发展;虽然经过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破坏),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打击;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基础有了质的改变,但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仍然时时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军队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受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军事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从军队文化传统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其印迹。这种影响是深层的、潜在的(或潜意识的),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一点不证自明。

四、革命精神中层约束

人民军队强调高度的团结、严格的纪律、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人民军队的历史正是这样的历史,在其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军队特别注意利用和传递这些精神财富。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强调优良传统教育。如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人生观教育”、“历史传统教育”等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以各种形式(书籍、报刊、墙报、宣传栏等等)宣扬革命英雄主义,在军营内部营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氛围。当然,“如果一种社会秩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或超出了一定限度,忽视、抑制了人的基本需要,那么,该社会的成员们必将会试图改变这种社会秩序,以便更适合人的需要。”[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影响渗透到军队,并对军队的文化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在对集体利益的过度强调的背后,中国军队对军人基本利益有所忽视,特别是对经济高速的、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损害军人利益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不够,导致军队内部个人主义抬头。军队等级科层制下的高度集权的组织方式又为通过非程序性渠道获取个人利益提供了可能,也加剧了军队内部的一些不良、甚至是丑恶现象,比如:贪污腐化、小团体与宗派主义抬头等,革命精神在一定程度出现表层化、形式化的苗头,降低了它对军人的实质性和内在性约束。

五、新兴思想现实牵引

政治文化具有活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它总是在接受现实环境的刺激下,与新的政治思想、文化风尚等不断竞争、融合,并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和引入中国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军队的人员流动和自我更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正是对其真实写照),使得军人或多或少地接触或接受这些思想。在开放的环境中,各种思想通过正规的或非正规的渠道向军队渗透,极大地影响着军人的政治思想。虽然,军队比较谨慎地防范这些新兴思想对军队的侵袭,努力固化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军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但置身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突之中,军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在所难免。

军队政治文化主要是围绕军队控制问题和军队战斗力问题所展开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情感,既包括军人对政治生活的情感归属,也包括军人对政治生活的理性认识。从军队控制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既是一种内在决定因素,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它规范着军人的政治行为,影响着军人的政治倾向,并内化为军人的政治认知;它能提供给官兵共同接受的情感氛围和认知方式,方便军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比较有效地缓和、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或矛盾;它维护着军队各项制度和政治控制模式,并为军队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提供着合法性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2] 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序言.

[3] 维军.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社会化.当代中国研究,2002(4).

[4] 〔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86.

【作者简介】

刘明涛,男,博士,武警上海政治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军队特点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