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词与曲是音乐歌曲的组成元素。一首好歌,定然是绝词、妙曲的完美统一。其中尤其歌词,必定深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达人的心灵并直抵神经末梢。歌词贴近生活、贴近人生、贴近生命,与自然、社会和人性相契合,乐曲美妙,这是经典歌曲的共性——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即如此,因而电影风靡全球成为经典,插曲则成为电影与歌曲中经典的经典。
【关键词】歌曲;歌词;生活;生命;自然;心灵
音乐中的歌曲是词与曲的粘合。一首经典歌曲,自必定是深刻、绝好的歌词与美妙、动听的乐曲的完美统一。相较而言,歌词更居主导,是一首歌的核心与灵魂。一首歌,最为根本的总是要吟讼什么——它用乐曲这种深具美感的形式来抒发和表达一种长期盘踞心间的情感。经典的音乐,歌词必定是深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达人的心灵并直抵神经末梢的。一幅好词,纵使乐曲不好没有传唱下去,也会以其他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徒有曲而词不堪推敲锤炼的歌,毕竟只会短暂的流行,终究是,断不会成为经典——不存在孤立、纯粹的神曲妙乐!
经典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歌曲,在词与曲上正好与经典音乐的要素相吻合。歌词贴近生活、贴近人生、贴近生命,与自然、社会和人性相契合,乐曲悦耳、动听,让《音乐之声》成为经典而风靡全球,一代一代疯狂痴迷。这些歌曲因此荣居双重经典的宝座,成为经典电影中的经典音乐和经典音乐中的经典——一些地区甚至将电影《音乐之声》的中文片名翻译为《仙乐飘飘处处闻》。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善良的美丽志愿修女玛利亚、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别墅、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处处充满阳光般的气息与温馨浪漫。电影用音乐歌唱的形式演绎一家人的生活,传递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玛利亚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她用天籁般的歌喉唱出一首首传世经典:高山之巅,独唱充满激情、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田野里,教孩子们唱欢快、大方的“Do Re Me(《哆唻咪》)和轻松愉快的The Lonely Goatherd(《孤独的牧羊人》)、So Long,Farewell(《晚安,再见!》)。
《音乐之声》的插曲不仅跟随剧情紧扣情节而各有特色,尤其歌词形象、生动、深刻,或优美、或抒情、或诙谐,轻松、活泼、流畅,琅琅上口,加以曲悠乐扬,因而打动人、感染人。
22岁的志愿修女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只要修道院的门开着,她就常在苍翠的群山间象云雀一样歌唱,在洁净的小溪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影片一开始以Prelude(《序曲》)为背景展现奥地利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的美丽自然风光,玛利亚来到山上纵情歌唱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抒发她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音乐声回荡在群山之间,
传唱千年的歌声在飘荡,
山峦唤起我心中的音乐,
我的心想唱出它听过的每首歌。
(它听过的每首歌)
我的心想与鸟儿的翅膀一起飞上天空,
穿越湖泊丛林。
(越过丛林)
我的心渴望与钟声一起轻叹,
乘着微风飞越教堂。
象旅行的溪水那样欢笑,
一路上在石子上轻盈跳跃,
(在路上)
彻夜歌唱,
象学习祈祷的云雀。
心灵孤寂的时候,
我走入群山之中。
因我知道,我将能听到从前的声音。
音乐声洗涤着我的心灵,
我将会再次放声高歌。
(括号中内容为孩子们献给男爵夫人时添加。歌词内容均源于电影《音乐之声》,下同。)
正是这首声情并茂的歌曲,不仅抒发了玛丽亚热情、奔放,天真、烂漫,向往大自然、渴望自由的活泼天性,而当孩子们在将它献给男爵夫人时,有如醍醐灌顶,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上校长久禁锢的心,迅速唤醒了记忆深处几近泯灭的旧日情感,让他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恢复了原先的活力,原来不苟言笑的他立时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拥抱在一起……他检讨自己不了解孩子们,感激玛丽亚把音乐带回家中,并在孩子们的欢迎演出后,就小女儿Gretl先前向男爵夫人献上的雪绒花“即兴”弹唱一曲。歌声不仅打动每一个人,还弥合了父子间的人伦亲情、化解了主雇间的僵局,连男爵夫人都责备上校,“You never told me how enchanting your children are(你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的孩子们是如此地迷人!)”
除却美妙乐曲和旋律,歌词中“音乐、歌声、高歌,鸟儿、云雀、翅膀、天空,石子、山峦、群山,湖泊、溪水、丛林,钟声、教堂,微风、心灵、欢笑”等,一个个饱含生活气息的语汇及其所蕴含的广阔思维空间,都无不传递出了每一个无论年龄、阅历和社会层级的人们轻松、活泼、欢畅的心声。
修道院院长觉得玛丽亚不适应这种与尘寰隔绝的生活,该放她到外面看看。就这样,她来到萨尔茨堡当上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心地善良的爱国者冯·特拉普上校,在服役期间功勋卓著,几年前不幸死了心爱的妻子后心灰意冷,家里没有歌声,没有笑声,也不许别人提到妻子。他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并不了解他们,老是象指挥水兵一样管理他们。玛丽亚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服,戴着破旧的帽子,拎着手提箱、挟着吉它离开了修道院。她一路放声高歌、蹦蹦跳跳、莽莽撞撞,一口气闯进了上校家。上校见她这付模样,对她胜任与否表示怀疑;而上校管教孩子们的做法也令她大为惊讶:只要他哨声一响,孩子们就从各自房间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报出自己的姓名。孩子们生性活泼可爱,各有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也不例外。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玛丽亚没有听从,她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玛丽亚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去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Do Re Me(《哆唻咪》)”学起,为他们开启音乐的大门:
············
Doe(哆)——是一只小母鹿,
Ray(唻)——是一束金色的阳光,
Me(咪)——是称呼我自己,
Far(发)——要道路远又长,
Sew(唢),——是穿针又引线,
La(啦)——是音符跟着唢,
Tea(唏)——是饮料与茶点,
然后我们再唱doe (oh-oh-oh)。
············
当你知道这些音符,
你会唱许多的歌。
············
Do Re Me(《哆唻咪》)的最大特点不仅在于它曲调的活泼、轻松、欢快,更在于歌词(亦即玛丽亚)适应少儿的记忆能力与记忆特点,将人们熟稔、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日常可爱物——幼鹿、阳光、自己、道路、针线、音符、饮料和茶点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孩子们的音乐入门,让单调、枯燥的音符充满生活情趣,让孩子们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并且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与快慰中。Do Re Me(《哆唻咪》)不仅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激情,也在音乐节上感染了每一位观众!
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被音乐和笑声代替,这个家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一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让上校禁锢、尘封的心灵即刻焕发出生命的异彩,木偶剧The Lonely Goatherd(《孤独的牧羊人》)震撼了所有人,上校在玛丽亚和孩子们的一再要求和鼓动下,含蓄而兴致勃勃地弹奏起了Edelweiss(《雪绒花》),随后迎来了家庭舞会上把这个合唱团推上萨尔茨堡音乐节的So Long,Farewell(《晚安,再见》)。So Long,Farewell借大厅和教堂的钟,并以小鸟的身份和口吻,用童话和宗教般圣洁的方式来示意孩子们道晚安了,他们的演唱和道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孩子们的稚趣与童真、活泼与俏皮。歌曲中大厅、教堂、钟声、小鸟、儿童、香槟、太阳都是人们身边极其生活化的平常事物,经过玛丽亚这么一发掘,就来了神韵。歌谣的内容与曲调、演唱者的孩童身份与道晚安、说再见主题,三者丝丝入扣,高度契合。道别丝毫看不到彩排的痕迹,倒更象是孩子们的临场发挥和即兴演唱——即便那样,功劳里至少也有玛丽亚的一半。睡觉、道别每天都在发生,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最生活化的行为与仪式,但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出来,的确让每一个人都振奋莫名。这也恰正是它在音乐节上引起无数观众——彼时彼际的奥地利人(随时都面临着向自己深爱的祖国道别)轰动的内在根源。
《音乐之声》中的插曲——也是所有优秀音乐歌曲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尽情借助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和思维,提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以及人世的悲喜哀乐与天地人伦情怀。在欢迎男爵夫人时,表演和歌曲幽默而风趣的木偶剧The Lonely Goatherd(《孤独的牧羊人》),亦可见一斑。歌词中: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城里人、桥、王子、路人、用餐人、饮酒人、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二重唱、三重唱,这些语汇将牧羊人歌声的魅力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在木偶剧后上校所弹唱的Edelweiss(《雪绒花》)中,虽只有单一的雪绒花这一自然精灵,但其寓意于物的抒情色彩却浓郁有加:亲近之情、做人之道、恒常之志、赤子之心,尽皆寄挂于娇小玲珑的可爱雪绒花之身。亦因于此,在音乐会上,上校和玛利亚的深情演唱感动了全体奥地利观众,他们起立与上校夫妇合唱:
雪绒花,
雪绒花,
每天清晨迎我开。
小而亮,
清而白,
含笑点头多可爱。
雪白的小花,
快开放,
永不败!
雪绒花,
雪绒花,
愿我祖国春常在!
音乐,激发起上校对生活的热爱,拾回了失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丽亚的爱情。玛丽亚害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越陷越深,悄悄回到修道院。她向阿比斯院长坦白了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爱情是神圣的,“修道院的墙不是用来把问题关在外面的”,必须正视它们,Climb Every Mountain(《攀越每一座山》),按照天生注定的生活来生活。
山岭、小径、道路、溪流、彩虹、梦想、爱、诚心、时光,自然界和人类思维的这些具体形象把人生的探寻、抗争、奋斗、进取、耕耘与无穷尽的追求等都讲得简单、生动、浅显。由于它的力量,玛丽亚回到了冯·特拉普上校家。男爵夫人发现已经无法挽回和上校间的感情,主动退出了婚约。这首歌不仅彻底改变了玛丽亚的人生,同时也激励了上校一家。为远离纳粹,他们历尽艰辛逃出了多难的祖国,在巍峨的阿尔卑斯山之巅,再次吟唱起这首歌。
经典,只属于那些歌词抓住和深入事物本质、经得起千锤百炼,同时乐曲亦绝美无限的歌曲!——或许,这亦是音乐的本质与特性。电影《音乐之声》中,除前述赏析的六首歌曲外,其余亦魅力无限:Erture And Preludium(《序曲·赞颂我主》)、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晨祷和哈里路亚》)、Processional And Maria(《婚礼进行曲和玛丽亚》)充满了宗教赞美诗的圣洁。尤其是,修道院又不见了玛利亚,修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院长嬷嬷诉说各自眼中不守修道院规矩的Maria(《玛丽亚》),大量的比赋,让人既对修女们的唱白捧腹开怀,又对玛丽亚油然而生怜爱之情。I Have Confidence(《我有信心》)表现了玛丽亚既担心又期盼的复杂内心活动、传递出一种昂扬向上精神,My Favourite Things(《最喜爱的东西》)教育人自我激励。Something Good(《有些好事》)和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今年16岁马上17岁》)则深情表达了内心对爱情、对成长的喜悦,以及对浪漫甜蜜的渴求。电影《音乐之声》中插曲的歌词,无不切近自然世界、社会万象、日常生活和人类的惯常思维。正是源于这种简单、自然和切近自身,所以易于深入人的内心、触及人的神经中枢,而每每叩击人的心肺,动人心弦、感染人,给人一种肉体上的颤慄和心灵上的震撼!
音乐,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可以调节人的身心、益寿延年。一首好的歌曲,常常就是一幅精神强心剂。对于经典老歌,其生命力,套用央视的一句台词:历尽沧桑经久不衰,走遍天涯永难忘怀!——《音乐之声》的插曲即如此!
作者简介:
林蓓娜,(1977.4--),广东省揭阳市人,本科,东莞群众艺术馆助理馆员,现资格专业,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