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在 “轻小说”和“轻杂志”的盛行的背景下,通过与传统读书方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轻阅读”时代下读者的读书需求,指出轻松阅读对传统读书过程的颠覆以及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倡导读者应选择具有深刻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并且适合自己书籍进行阅读,切忌本末倒置,将“零食”当作“主食”充饥。
【关键词】轻阅读;零食;读书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图书阅读渐渐成为一种附属品悄悄远离人们的紧张生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7%,首次跌破50%。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的占29.1%。截至目前,该数字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国民图书阅读率下降流失的读者并不是不阅读,而是选择了阅读那些更为时尚、更为轻松的“轻小说”和“轻杂志”,并且成为一股潮流汹涌而至——“轻阅读”时代到来了。
所谓“轻阅读”,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王肖练是这样解释的:“轻阅读”是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它产生于日本,以追求轻松化为主要阅读方式,借助于网络的盛行而逐渐兴盛起来,主要面向那些奔波于生活和工作,难以静心的白领人群。图片夸张绚丽、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正是他们喜欢和接收的真正原因。正如董桥先生描述香港文化的话说:“境界未必十分崇高,但是处处蕴藏新机”。这就像我们平时的“零食”一样读着快乐,过程轻松,却经不起回味和推敲。可就是这些带着点俗气毫无养分的“零食”已经渐渐代替了营养丰富、回味无穷的但却吃着平淡无味稍显晦涩的“主食”。可零食再好终归不能取代主食。因此,轻阅读时代,要谨防把“零食”当“主食”。
一、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淘”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的过程。“轻阅读”时代的到来增加了矿的数量,也增加了淘金的难度,同时也改变了淘金的标准。手拿一本书,我们更注重它是否可以缓解压力、释放精神,而不是那种“他乡遇知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相见恨晚,更不是“三更灯火五更名,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迫不及待与废寝忘食。“读书不知味,终日食糟粕”的现象随处可见:放眼于80后,寄希望于90后,“飘”在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各色话题之间:“想要不啃还真难——啃老一族不心安”、“曾迫害戚夫人 慈禧与丽妃是情敌?”、“男人是如何解释自己有外遇原因的”等。试问在这样的矿中能否淘出金呢?就算有也只能算是镀金远不达标的铁矿,仅仅满足了紧张压力生活下的忙碌人群。
二、 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要深钻细研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就和吃饭一样,有个长期的咀嚼、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现在人们为工作生活奔波,很难抽出有大段时间来阅读一本好书,细细品味深意,回味惊喜与快乐,因此“轻阅读”时代应运而生。它们是直接加工成型的“食品”,加上符合大众口味的佐料,配以精美的包装,穿上抢眼的妆容,荣登某某年的畅销书排行榜,成为“轻阅读”时代麻雀变凤凰的经典零食。但众所周知,再好吃的零食也难以充饥。“轻阅读”时代读者对于文化的接受与传承方式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转变为填鸭式地接受,思维模式也在由传统的思辨型向接受型转变。随着“轻阅读零食”的推广和普及读者就会在精神食粮上营养失衡,长此以往,人们便会更加远离经典书籍。
三、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小山”
《培根论说文集》中有一段话:“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这里所说的全度、勤读、用心的读大部分都是针对被誉为“纸家具”的经典书籍。他们与现在的“轻小说”和“轻杂志”相反,一般以晦涩、深奥、令人望而却步著称,而“轻阅读”时代的读者更注重“飘”在芸芸众小山之间,在轻松愉悦之中沾沾自喜,吃着自认为是大餐的零食,熟不知自己却在小山中仰望天空,犹如一只井底之娃只能看见巴掌大的天空一样惹人生怜。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辞话》中对读书三境界的描述在“轻阅读”时代却变了味道:没有了独上高楼,取而代之的是根本不上高楼;没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取而代之的是轻松阅读、零食不断、长胖不悔;没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而是那人根本就在眼前,不用寻,更不用回首。选题的低级,内容的肤浅,情节的简单,语言的轻松,描写手法的大众化,再加上华而不实的外表,使得本已是“零食”的“轻小说”和“轻杂志”丧失了大量的养分,只能成为闲暇时间来放松神经,愉悦心情的工具。也许现代人会说虽然是零食但是我们却吃的很饱很愉悦。但是花去时间,占用大脑空间来吸收这些没有营养的糟粕,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丢失了从书中找乐趣的快感无疑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1]《实用图书策划学》.要力石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1
[2]《名著成为“纸家具” 白领青睐“轻阅读”——“都市书坊”把图书馆移进商务楼》.周凯.《中国青年报》.2006年6月12日
[3]《轻阅读与纸家具》.巴丹.2006年4月14日.中国经济网
作者简介:刘菊芳(1984--),女,石家庄人,现为河北大学新闻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