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利西斯》(Ulysses,1922)是英美小说史上最富有革命精神的作品,也是乔伊斯对世界文学的一大贡献。这部驰名西方文坛的经典力作不仅代表了意识流文学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现代英美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尤利西斯》充分体现了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审美观念,是对传统文学的一次挑战。乔伊斯成功地发掘了人们头脑中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广阔领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现代经验和现代意识,深刻地反映了爱尔兰乃至整个西方社会中现代人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他大胆地摒弃传统小说的固有模式,突破时空界限,将人物瞬息万变的精神世界和恍惚迷离的意识活动原原本本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标新立异的谋篇布局和创作技巧使人们大开眼界,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 《尤利西斯》;意识流小说;戏仿;新小说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崭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意识流手法,开创了小说创作的新局面,并且被誉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乔伊斯的出现标志着英美意识流小说的真正崛起,而他的经典力作《尤利西斯》的问世则将现代主义文学推向了高潮。今天,这位爱尔兰出生并长期侨居海外的小说家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的象征,而他的意识流长篇巨著《尤利西斯》也已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半个多世纪以来,乔伊斯的小说在西方文坛久盛不衰,对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904年发生的两件事在乔伊斯一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头件大事是开始写小说《斯蒂芬英雄》,后改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另一件大事是1904年6月16日,乔伊斯结识了将要与她患难与共、终生相伴的女友诺拉。他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巨著
《尤里西斯》——新小说形式的开河之作
张秋艳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5)《尤利西斯》的故事发生日,从而是这一天成为西方文学界的一个重要节日——布鲁姆日。同年詹姆斯·乔伊斯致出版商的信件中曾指出:“我的宗旨是为我国的道德和精神历史谱写一个新的篇章,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
乔伊斯的第一本作品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历尽曲折,经过八年才得以问世。这部由15个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集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与僵死和瘫痪的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几乎在美一篇小说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epiphany)——来揭示人物在经历生活失败之后所获得的一种突然的精神感悟。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由于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推荐而于1914年以连载形式发表。这部小说的问世不仅标志着作者从传统走向革新的重大转折,而且也使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家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当他的创作初见成效之后,乔伊斯开始潜心撰写他的意识流长篇巨著《尤里西斯》(Ulysses, 1922)。这部世界小说史上最富于实验性与创造性的经典力作于1918年3月起在美国的一本刊登新作者尝试性文学作品的杂志上以连载形式发表。《尤里西斯》于1922年作者40岁生日那天在法国正式出版。在法国问世之后因淫秽之嫌而多年不能在英国获准出版。可是这部代表现代主义文学最高成就的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确立了乔伊斯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领导地位。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苏醒》(Finnegans Wake,1939)仿佛通篇故弄玄虚,故布疑阵,成为一部令人望而却步、不敢拜读的作品。
《尤利西斯》(Ulysses,1922)是英美小说史上最富有革新精神的作品也是乔伊斯对世界文学的一大贡献。而且也是现代英美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说全书由3个部分组成,共分18章近800页,几乎涉及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侧面,包括哲学、政治、历史、心理学等,被一些评论家称为是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详尽地描述了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都柏林三位普通市民从早上8点到次日2点40分月19个小时的生活经历与精神感受。乔伊斯不仅以荷马长篇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尤利西斯的名字为小说的书名,而且还使作品在结构上与古希腊神话中这位英雄的传奇般的故事情节对应起来。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3章)主要描写了青年艺术家斯蒂芬(即当今的特莱默克斯)从早上8点至上午11点的生活过程和意识活动。斯蒂芬先是在寝室内与医科专业学生莫利根交谈,然后去学校给学生上了一堂历史课。下课后,他与校长狄瑟先生交谈了一会,随后独自去都柏林海滩散步,思索人生。小说第二部分(第4章至第15章)集中描绘了主人公布鲁姆(现代的尤利西斯)从早上8点至半夜12点在都柏林街头的游荡经过和凝思遐想。布鲁姆现年40多岁,犹太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承揽员。他父亲自杀,儿子鲁迪幼年早夭,妻子莫利(即20世纪的珀涅罗珀)水性杨花,与多人勾搭成奸。布鲁姆起床后先去肉店买了个腰子,然后为妻子准备早餐。从上午10点起,他先后去过邮局、医学书店、澡堂、教堂,并参加了一位已故朋友的葬礼。中午,他去一家报社安排广告业务,然后在一个小酒吧买了一杯葡萄酒和一块三明治充饥。下午2点,他去图书馆查找一幅旧广告。当他回到街上时,他看到都柏林总督的车队通过闹市区。然后布鲁姆去了音乐厅、酒吧和海滩。晚上10点,他去一家医院探望一位临产的熟人,并在那里见到了斯蒂芬正与一些医科学生在讨论生育问题。半夜时分已有几分醉意的斯蒂芬来到一家妓院,布鲁姆怕他出事,紧随其后,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小说的第三部分(第16章至第18章)主要描述了布鲁姆回家时的情景。他与斯蒂芬在街上喝了一杯咖啡,然后将这位年轻人带到自己的家中,并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小说以布鲁姆的太太莫利睡梦中长达40多页奔腾如潮的内心独白而告终。
《尤里西斯》是现代文学中最具实验性的作品。它在形式结构、人物塑造、表现手法、情节发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特别是意识流技巧的使用,使这部作品成为新小说的开河之作。在结构上,作者匠心独运,运用象征主义以及戏仿的手法,巧妙地把古代英雄史诗与自己作品联系起来,揭示出深刻的主题:尤里西斯是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英雄。乔伊斯借用这个名字,又根据尤里西斯自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长年飘流,历经艰险,最后重返家园与妻子团聚的故事结构来叙述他笔下主人公布鲁姆一整天的生活经历,所以在结构安排上《尤里西斯》与《奥德修纪》遥相呼应,两部作品的人物也有着一种平行关系。斯蒂芬与《奥德修纪》中尤里西斯的儿子特莱默克斯相对应,布鲁姆与尤里西斯相对应,莫莉与史诗中尤里西斯的妻子珀涅罗布珀相对应。乔伊斯利用神话史诗所提供的隐喻和象征主义作为表现现代社会的工具,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涵义更加丰富,尤里西斯是西方文明中千古传颂的英雄,是机智勇敢的化身,而这个人物在乔伊斯笔下的对应者却是现代社会中庸庸碌碌的普通市民布鲁姆。古代英雄之子助父除虐的勇士在现代社会中化身为精神空虚、苦闷压抑的青年知识分子斯蒂芬;坚贞不渝的王后珀涅罗珀变成了追求肉欲的荡妇莫利。作者试图把他的小说变成当代的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以暗示世人:古代那种十全十美的品质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已不再存在,现代人平凡、庸俗,无所作为,而这正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的现代社会造成的,人物精神上的空虚与混乱正是西方社会动乱不安的反映,然而现代人物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优点,如布鲁姆的乐于助人,斯蒂芬的反叛精神和莫利的热爱生活等等。《尤里西斯》描绘了一幅现代社会中平民百姓生活的复杂画面。它所表现的主题是独特、严肃又有意义的。
在主人公塑造上,作者打破传统文学中“英雄”式人物塑造的模式。传统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往往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观念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行为。他们或者是扶危济贫的侠士,或者能在困境中演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而《尤里西斯》中的布鲁姆却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分子,所有英雄的光环和勇敢的气概在他身上都找不到,他的生活中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惊人的壮举,有的只是猥琐和平庸。在家里,对于妻子的不忠,他无可奈何;在外面,对别人的奚落和欺侮,他忍气吞声,他抽屉里暗藏着黄色照片,他偷窥女人内衣,他脑子里常常胡思乱想,这就是乔伊斯笔下的当代“英雄”。作品的调子既不是歌颂,也不是批判与讽刺。作者只是以冷静的笔触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抹去人身上神圣的英雄色彩,表现理性表层之下各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本能,包括传统道德和宗教观念所要回避的情欲,也反映了现代物质社会中人的孤独感和危机感。总之,乔伊斯在这部看似荷马史诗般的小说中,以古代西方文化的英雄人物为衬托,使书中的人物显得更卑微、苍白、平庸和渺小。布鲁姆可以被看成现代的尤里西斯,不过古代的英雄已蜕变为现代的庸人;布鲁姆的妻子莫莉则是现代的珀涅罗珀,不过古代的烈女已堕落成现代的荡妇。这是一部20世纪的“颓废史诗”。《尤里西斯》又被誉为第一部非英雄文学的杰作,而布鲁姆是20世纪第一位反英雄。
《尤里西斯》的表现手法也别具一格。它突破了传统的写法,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获得成功。意识流作品的兴起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坛,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它特别适用于展示西方社会中现代人精神上的矛盾、动乱和危机,意识流写法中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跳跃等技巧完全不同于传统手法。事实上意识流是对传统小说的彻底决裂。《尤里西斯》代表着意识流文学的最高成就,乔伊斯为这部作品耗费了十年的心血,他精心对小说形式进行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使意识流技巧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归纳起来,有如下五种写作技巧上的突破:
一、“作家退出小说”。这是现代小说改革者所提出的口号,也是乔伊斯在作品创作中追求的目标,传统小说中,作家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和评论者,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外在的真实,如介绍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叙述故事情节发展,而在《尤里西斯》中,乔伊斯没有任何对人物的客观评述,而是让小说里的人物直接地向读者展示他的全部内心世界,把埋藏在内心深处思想意识,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思维活动如实地展现出来,这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最鲜明特征。
二、时间顺序颠倒和渗透。《尤里西斯》打破了传统小说按正常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发展的惯例,运用意识的流动,在同一时刻里,同时展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人和事。通过回忆现实、幻想和梦境等的交织组合,将十几年的经历压缩在十几个小时内加以集中表现,根据“心理时间”形成多层次的结构。布鲁姆在一天的游荡中把现在、过去和幻想中的未来情景统统堆在一起;斯蒂芬在课堂上讲课,意识不停地流到历史上的过去,莫利在床上半梦半醒的意识流更无时间概念。
三、跳跃穿插而又围绕中心的自由联想情节。主人公的意识由现在的某一情景引起,触发对过去某一相似或表面上有点联系(而实际上毫不相干)的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来某种情景的向往,这种意识的流动有很大的跳跃性,它将过去、现在、将来相互穿插,却始终围绕着一个联想中心,贯穿而成一个或一组细节。这个若隐若现的中心将凌乱、复杂的意识紧密组织在一起,成为一条体现作品主题的主导线索。当布鲁姆游荡于都柏林各处时,他正在做的,他看到的,听到的,甚至闻到的,无不激发他的无穷遥想。而在这纷乱奔腾的自由联想中,有几件事情始终占据着他的思想,这就是儿子的夭折,父亲的自尽,妻子的不忠和自己的犹太血统,它们给主人公带来的沉重的空虚感、孤独感和恐惧感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基本主题。
四、心理分析式的内心独白。传统小说偶尔也描写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但常常是经过那位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整理加工后表现出来的,这种心理描写往往合乎逻辑和理性。符合正常的时序(其中包括明显的插叙和倒叙),它在帮助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也体现作者的意志和感情。而《尤里西斯》中的内心独白占了绝大部分篇幅,是主要的表述手段,作者“退出”作品,没有对任何一个人物进行介绍,而是让人物自己诉说自己的思想意识,作家把人物的思想和盘托出,把人物恍忽迷离的内心世界直接而又原原本本地显现在读者面前。
五、语言与文体上标新立异。为了深人表现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飘忽纷乱的思绪,乔伊斯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改革,他认为人的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因此常显得松散、凌乱,缺乏条理,为了生动逼真地表现它,乔伊斯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省略和截断的句子,表现突兀变化的思绪,或使用成分残缺不全的句子,或前言不对后语,超越语法常规,如:
“……我的青春。再也没有了。它只来一次。她的也是。明天乘火车去吧。不。不要原车返回。我要新的。天底下没有新的…… 一切都变了。被忘了。年轻的变老了。”
作者还大量借用外文词汇,让大段大段的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大写字母,提出要以梦幻的语言来写梦幻。使英语背离正常的拼写、句法以及文体规则。在莫利长达四、五十页的内心独白中,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据作者本人说这么长的一部分只由八个句子组成,而第一句长达2500个词,标点的省略据说是为了表现似睡非睡的状态中流水般的潜意识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尤里西斯》出版后,评论界对它褒贬不一。有些评论家认为它内容变幻莫测,结构复杂,而且过分地强调了人的潜意识和性意识的作用。小说的情节没有按传统的路子展开,再加上语言晦涩、混乱,令人难以理解,这使一般读者对它望而却步。然而乔伊斯在英国文学中史上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他以他的大胆探索改变了长久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种崭新艺术形式来表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动乱和危险。《尤里西斯》在主题、结构、人物、叙事手法和语言上都与传统小说大相径庭。意识流技巧的运用在这部作品中达到了最高成就,而且从此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写作技巧,为后来的作家所继承。《尤里西斯》得到世界文坛肯定,并被誉为突破传统、独辟蹊径、史无前例的杰作。可以说整部小说是一部规模巨大、计划周详的现代史诗。《尤利西斯》比其他任何一部作品都更能标志英雄文学的结束。布鲁姆即使一个悲剧性人物,又是一个喜剧性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非英雄的“现代人”的诞生。人们对复杂的世俗品质产生了艺术的兴趣和关注,不在自认为是慷慨悲壮、力量十足的演员。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胡全生,《20世纪英美文学选读—现代主义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John Piling,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mes Joyc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