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海 破译“成长密码” 支持儿童成长
之二:做父母不当家长
妈妈严厉,尽管把我从小带到大,但是我们不亲密,也鲜有沟通;爸爸忙,与我也鲜有沟通。况且我初中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两星期才回家一次,沟通更是稀罕。我习惯了把所有事情藏在心底,无论是初三的“假恋”还是高二的“真恋”,我都不和他们讲。他们都拿我没辙,因为我不习惯和他们交流。如果他们能从小就经常陪我聊天的话,我的很多事情都会是另外一种发展形式。
这个故事令人深思。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强调父母亲在面对孩子时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不要当“家长”而要做“父母”。为什么?因为“家长”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之主,是高高在上的,所以这一称谓就人为地制造了家庭成员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分化。但是实际上,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是自然而然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应是平等的。
称呼的改变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父母亲的角色意识要明确。中国历来有“严父慈母”之说,认为父亲要严肃、威严、不可侵犯,要让孩子害怕,这样孩子才会“听话”。但是,回顾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吧,当你的父母亲满足于你的“听话”时,你是不是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是不是因为父母亲的严厉而对他们退避三舍?本来是最亲密无间的人,就因为一个要发号施令,一个要服从,搞得像封建官场里的老爷和奴才似的。然而,又有哪个做父母亲的愿意把孩子变成奴才——庸庸碌碌、俯首贴耳、低眉顺眼呢?
与其期望孩子“听话”,不如期望孩子“懂事”:“听话”是听别人的话,自己不会思考,没有立场,而且既可能听正确的话,也可能听错误的话;“懂事”是自己能够思考,明白事理,因此只做正确的事,不做错误的事。
如何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从不懂事到懂事,他的思维是需要不断锻炼的,父母亲有必要倾听孩子的推理,向孩子呈现自己的思维,引导孩子将思维理顺;父母亲有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让他通过不断地战胜错误最终走向正确。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亲不应该是专制的,专制的父母总是让孩子“听我的”,“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孩子的思维能力慢慢就钝化了;父母亲也不应该是放任的,溺爱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你真棒”,期待孩子“树大自然直”,要给孩子一个没有痛苦的最美好的童年,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道理存在,更谈不上懂事了。
父母亲要做民主的父母亲:允许孩子独立思考,支持孩子独立行动,鼓励孩子在错误中前进。当孩子的思路有问题时,父母亲应像伙伴一样地和孩子交换意见,向孩子呈现“假如是我,我会怎么做”,启发孩子完善思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亲会及时指出错误所在,要求孩子改正错误。这样的父母亲,不断地用自己的智慧、情感、生活经历来影响孩子,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越来越多地了解父母亲,愿意向父母亲请教,亲子关系自然会比较融洽,孩子的成长就更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