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看台湾

2009-09-19 05:36杨泽文
大理文化 2009年4期
关键词:眷村台北

杨泽文

自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有一个要在有生之年游遍祖国大地的梦想,但对美丽的宝岛台湾则被排除在外。原因是你想去也去不了,毕竟两岸的持续对峙状态,让台湾海峡变成了相互无法跨越的屏障。然而谁能想到转眼20多年过去,游览台湾却突然变成了现实。当我随同云南省作家协会台湾考察团成员,在香港国际机场转机登上暮色时分飞往台北的航班时,我甚至还感叹这一天来得有些突然。

两个小时后,巨无霸“欧洲空客”开始降落,透过舷窗往下看,首先看见一点灯火,然后是一片灯火,最后是一片持续的灯火,飞机在降落地面之前,我看到了一座灯火辉煌的城市——桃园。从台北桃园国际机场通关入境,随即登上前来接团的豪华大巴,经过四十公里的车程之后来到了一座灯火愈加辉煌的城市台北。尽管是在夜色中踏上宝岛台湾,但却没有陌生的感觉。因为能听到的都是国语,能看到的都是汉字。我甚至很快发现,许多招牌广告上“台湾”二字的“台”字,都在使用大陆的简体字。而在机场和宾馆,随意取拿的台湾旅游宣传资料,有的干脆就是全部使用简体字。在台北下榻宾馆前,台湾弘泰旅行社特意安排考察团成员到“永和世界豆浆大王”的连锁分店吃夜宵,豆浆的味道、油条的味道、饺子的味道和春卷的味道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味道,饮食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让人感觉到了台湾的亲切与亲和。

在台湾的最大城市台北,重点参访的是忠烈祠、国父纪念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对于大陆游客来说,这三个地方是必游多看的,毕竟这是最能把大陆与台湾牵拉得最紧密而无法割裂的重要景点。忠烈祠建于1969年,背倚青山,面向基隆河,其建筑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华美大气,壮丽宏伟。在群山的拱卫中,营造出一种清幽而肃穆的气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中牺牲的33万官兵的牌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忠烈祠大门前,每天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4点这一时段的整点卫兵交接(换哨)仪式,庄重严谨,严肃认真。国父纪念馆于1972年落成,是一座仿中国宫殿式的建筑,也是当今台湾罕见的宏大建筑物。纪念馆内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纯铜坐姿塑像,高5.8米,重达17吨,有卫兵持枪轮流守护。馆内的大会堂可容纳3000人,“孙逸仙博士图书馆”则有藏书14余万册,其中有许多珍贵图书版本。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市郊阳明山脚下,于1965年落成,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的宫殿式建筑。馆内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共约70万件。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和肉形石被誉为三大镇馆之宝。许多大陆游客进台北故宫,首先争着目睹的就是这三件宝物。

离开台北之后,8天的环岛行程大都是在森林和田园中进行,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王国。从导游的介绍中知道,台湾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岛土地总面积的60%左右,比欧洲著名的“山林之国”瑞士的森林面积还大1倍。因受气候垂直变化的影响,台湾林木种类繁多,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品系近4000余种,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由于认知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台湾实行天然林禁伐,并限定人工林的采伐量,从而保持了健康的森林生态,并且充分发挥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用。而从一个细节上就不难看出台湾人的森林保护意识。在前往花莲市的林区公路上,不时见到好像身背喷雾设备的路边逡巡人员。起先我还以为是给路边的林木喷洒农药,不久才看出原来是在查找影响行车视线的树枝,然后加以修剪。那看似长长的“喷杆”顶端,其实安放着圆形小电锯片。用这样的设备,就能做到剪除掉真正影响行车视线的树枝,并且确保绝不多剪。像这样的林路修枝人员,后来在去阿里山和日月潭的路上,都不时进入眼帘。而台湾企业的环保工作也做得相当好,许多工业厂区就像一个个花园。像台湾远东集团在花莲开办的亚洲水泥厂,由于采用高新技术生产,因此没有一般水泥厂常见的浮尘滚滚,也没有难忍的噪声。我们的旅游车从厂区旁经过时,导游还特别提醒驾驶员先停车再缓行,让大家欣赏一下园林中的水泥厂。据导游介绍,水泥厂在开山采石的过程中也非常注意改善环境,采取边开山采石边培土种树,采石到哪里就植树到哪里,把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到最小。

台湾的田园风光简直如诗如画。尤其是台湾东北部的宜兰平原和西南部的嘉南平原,一望无际的美丽田园风光让人陶醉不已。所有平坦的土地都被果木和农作物所完全覆盖。没有拥挤不堪的村庄,只有棋子般任意散落于田野中的农户。每一家农户周围先是绿色植物,然后才是成片的农作物。蜿蜒在田野之中可供小车通行的道路,连通着散居的农户。农户的房屋都是砖混白墙,很少有外观相同的房屋。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有一家农户甚至在房顶上安放了一只很大的哈巴狗塑像。由于台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成功实行了三次温和的土地改革,农业科技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早在70年代末,台湾人均年收入就已经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而台湾观光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更是让台湾农民收益不小。以至在台湾,如今说“我是农民”则要被人刮目相看,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

台湾的海岸风光可谓奇美壮丽。作为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四周都是水天相接,有长达一千一百四十公里的海岸线(不含周围小岛)。尤其是台湾东部海岸线最为迷人。全长100多公里的苏花公路,绝大部分路段都依海岸线修筑,透过车窗,沿路的山光海色、奇礁怪石、砾滩沙地和白浪惊涛,泼墨画般不断奔来眼底,美不胜收。2004年中国邮政局曾发行过一套 “国家名片”邮票《祖国边陲风光》,12枚邮票中的第5枚就是“台湾海岸线”。

台湾是一个美食之岛。由于海产非常丰富,台湾的美食也大都以水生物为主。凡是水中生的和海里长的,在台湾都可以吃得到。据说台湾美食尤其是台南当地的小吃,它的演变过程跟郑成功来台湾反清复明是有着很大的关系。台湾因为四处是海水,取得海产很容易,但是当时并没有冷藏的相关设备。郑成功的将士们,对于打捞起来的许多海鲜,吃不完的就只能白白扔掉。后来将士们觉得既可惜又浪费,于是就广开思路,实验如何保鲜海产,同时在广泛收集民间海鲜美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明了众多美味可口的熟食制品。这就是今天台湾美食(小吃)之所以相当丰富的原由。如今,台湾的市、县、镇里大都有热闹不已的夜市美食街,煎、炸、炒、煮、炖的各式各样美食看得你眼花缭乱,引得你食欲难控。在高雄市的六合路美食街,我不仅对台湾美食大开了眼界,而且还大开了胃口。在短短的五六百米街道两旁,开满了上百家小吃店。各种小吃的美名用各种颜色书写,显得非常显眼:现烤龙虾、奶油螃蟹、盐蒸虾、炒螺肉、奶油鱼片、乌鱼腱、鱼丸汤、纳鱼汤、旗鱼羹、蚵仔汤、蚵仔煎、蚵仔面线……边走边看,实在禁不住色香味的诱惑时,就一家又一家地坐下来品尝。台湾的美食有些名字听起来让人惊异,如“棺材板”就是一例。所谓棺材板,即是将厚面包中间挖空,填入鸡肉、虾仁、马铃薯及牛奶等配料,再浇上酱料,最后用一片薄面包盖住。从外面看,就像是一副微型棺材,等着你开“棺”验“食”。

台湾是一个水果之乡。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台湾水果向来以美味和营养丰富而闻名。台湾有名的水果有凤梨、释迦、莲雾、柳橙、槟榔、波罗蜜、火龙果、葡萄柚、白兰瓜、爱文芒果等等。许多水果在旅游景点可以随买随吃,新鲜可口,有的甚至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让人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台湾旅游景点的水果店和水果摊,你都能吃得到免费品尝的水果,你多吃一点人家也不会给你白眼。有一些游客,甚至一路吃免费水果来畅游台湾岛。当然,倘若你既吃了一些免费水果,又能带走一些付费水果,人家会给你笑脸加上甜言蜜语相送,这就难免让白吃不买者走开时心里有点不对味……

在台湾岛内,只要不在公众场所谈及敏感的“统独”问题,岛内民众会心平气和地对待你,对大陆游客也会非常友善。在有着“港都”之称的高雄逛夜市迷路回不到宾馆时,我和纳张元先生以及杨浩女士就曾经得到市民非常友善的指点和引领。虽然说南台湾是“泛绿”民众(支持民进党)占多数,但在旅行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对大陆游客存在不友好的情况。社会秩序也与“泛蓝”民众(支持国民党和亲民党)占多数的北台湾没什么不同。只是一打开电视,在时政节目中“蓝”“绿”的“对立”和“开打”就没完没了,大有水火难容之势。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在各电视台做客开讲,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电视名嘴。这些“名嘴”们会时常在电视上揭弊和爆料,然后引发民众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持续关注或者向执政者施压。虽然电视媒体的监督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但同时也存在着随意推测和任意放大一些社会问题,从而引发诸多人事纷争乃至族群对立,成了一把真正的双刃剑。当然,台湾也有坚持客观报道以及充分关注民生民权的电视台,像TVBS就是一个代表。在岛内旅行时每晚我都必看其节目。其间,由主持人兰萱和佳宾范可钦所持续关注的“眷村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眷村”就是军眷的村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最多时曾达到800多个,几乎分布在台湾岛内的所有城镇。眷村的人员主体是大陆撤台的随军家属。他们无奈离开故乡到陌生的海岛生活之后,随即有了越来越沉重的乡愁,朝思暮想着远在大陆的故乡。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后代在本土人的眼中也始终是外省人或大陆人,成为受排斥遭孤立的对象,乃至成为台湾本土政治势力进行政治操弄的攻击目标。许多眷村人因此无可奈何地离开眷村走出台湾,到世界各地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台湾的许多眷村也随之不断破败,数量也不断减少。不过,如今若要寻找或拜访被称为“荣民”的大陆撤台老兵,那还得要走进日益冷清的眷村。

作为一个写作者,自然少不了在意台湾人的阅读生活。在台北的大小书店里,有许多装帧精美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拍案惊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及众多的唐诗宋词选集,都在“古典文学区”显得异常醒目。而像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周作人、徐志摩、朱自清、郁达夫、老舍、沈从文、萧红等人的作品也都出现在“现代文学区”的书架上。尤其让人意外的是,大陆有影响的相当一部分当代作家的作品(台湾版)也出现在“当代文学区”的书架上,像张洁的《无字》、余华的《兄弟》、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等等。当然,书店里最受青少年读者青睐的还是“网路文学”,即大陆所称的“网络文学”。据了解,每年初台北市都要举办一次大型国际书展,展出的图书品种超过万种以上,应邀参展的出版社多达数百家。如今,台北国际书展已被公认为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版权交易书展,台北也因此成了购书者的天堂,台北市民的阅读生活也因此让人羡慕不已。由于台湾已经普及了高等教育,自然为营造一个书香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浮光掠影看台湾,也许看到的都是台湾很光鲜的一面。但不容忽视的是,台湾海岛面积虽然只有3.6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也只有2300余万,却创造了人均年收入接近18000美元的经济奇迹,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从内心来讲,希望台湾当局能进一步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湾自由旅行,而不仅仅只是现在的“团”进“团”出,走马看花。两岸居民只有来去自由,才能不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和扩大共识,也才有机会通过不断累积智慧来破解两岸的政治难题。

猜你喜欢
眷村台北
眷村浓缩着历史
介入的“外人”
眷村形象的媒介表达
台北
台北玩乐 散步地图
思乡与寻根的悲欢离合
“眷村文化”逐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