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探讨

2009-09-19 09:15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馆员流通

谭 巍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料中心,是为教学专业服务,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机构。学校要出人才、出成果都离不开图书资料的研究和利用,教学和科研都与图书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通部门的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

通的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窗口”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一.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素质,加强服务第一的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服务是馆员与读者心灵互动的过程,在馆员中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十分重要,关爱和体恤每一位读者,实行人性化管理,以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把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用商业服务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商业服务的理念看待读者,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融入到点点滴滴的不为人所注意的微小服务中,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1.尊重和关心读者。图书馆对读者必须建立平等的服务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不因身份、职业、地位、性别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等级、权限。同时,对读者要有同情心,要有接纳读者、关心读者的意识,以一种同情、关心、尊重、平等的心态去服务读者,倾听读者的意见。对读者如能做到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尊重,少一分歧视;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冲突,就可以提升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水平。要善于换位思考,做到事事处处关心体贴读者。在服务工作中,要谦虚和气,谈吐文雅,衣冠整洁,神态端庄,举止得当,把自己最亮丽阳光的一面和敬业精神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工作才能得到读者配合。

2.服务环境人性化。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能给读者的学习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图书馆在建筑功能和内部环境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图书馆的建筑格局和家俱的摆设上要体现人性化,如图书馆的建筑应具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其造形应与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统一、融洽,使读者进到图书馆就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在家具的摆设上,要体现方便读者使用的原则,如常用的书库设在较低楼层,开架书库架位走道要留宽一些,书库中也可摆设一些阅览桌,在桌上放一些铅笔、书签、便条等;在馆内空间环境方面,可在走廊和阅览室内,用一些盆景、花卉点缀其间,墙上装饰一些名人名言字画,营造一种和谐、优雅、整洁的环境。所有这些都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激励读者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3.服务方式多样化。图书馆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使用的资源,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开始向开放型、主动型、针对型、多样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型的方向转化,图书馆员应该从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变一般化借阅为多样化、特色化服务,边粗浅的单层次服务为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如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使他们初步掌握图书文献资料的种类和藏书布局与排架方式,向他们介绍馆藏书目查询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为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增强读者的情报意识和检索能力,提高他们在新环境下的自我服务能力。等等。

4.实行藏、借、阅一体化,采用三合一管理方式,实行开架服务。

5.开通网上续借通道,方便读者办理续借,节约读者来馆时间。

6.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要做到双休日、节假日不闭馆,网上信息全天24h开放。

我们提出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服务读者,要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的为读者服务。即:以读者为本位,搞好各方面读者服务管理工作。

二.图书馆员既是服务专家,更是信息专家,要做好流通工作,必须加强馆员自身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自动化管理,强化馆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有一种偏见,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低层次的、业务性不强的工作。其实不然,文献的“藏”是为了“用”,只有为读者所“用”的文献才能实现其“藏”的价值.。未来的读者服务工作的理念将是如何引导读者畅游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以便读者迅速准确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在网络环境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专业队伍是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的关键,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图书馆学知识是每位馆员必备的看家本领,除熟练掌握外,还必须通晓其中的流通管理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逐步收集与组织有关的专业知识,建立个人专业数据库,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计算机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使用,实现了当代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由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就成为必然,图书馆员真正成为有一定图书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能真正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人员,不再是仅仅能扫借书条码、摆放图书的老太太和大叔们。图书馆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应具有图书馆学,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引进高层次人员;鼓励现有人员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严把进人关,要求新进人员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过去的图书馆员一直保持着文献整理与保管员的形象,未来的图书馆员将成为网络资源利用的专家和知识管理者。

三.做好藏书管理,注重对教学所需文献资源的建设。

藏书管理是做好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献资料管理目标应是损失少、寿命长、排架准确、整齐,使之便于读者利用,使馆藏图书资料经常处在流通状态中。图书流通得越快,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现实管理中发现,部分入库选书的读者,由于不了解图书的分类体系和排架规律,常出现放错位置的现象,流通部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巡视架位上的图书,发现有放错架的图书要及时归到正确的架位上;对归还的图书和新到的图书要及时上架,保质保量上好书,以利于读者查找,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应随时整架、排架,将乱架率降到最低。有的读者到书库找书,在A处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抓在手里然后继续找书,到了B处又看到另一本更喜欢的书,于是就随手把A处的书落在了B处,我们且不说这是故意还是无意,其结果已经造成乱架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可以采用代书板。另外,及时修补破损图书是流通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读者喜爱的书流通率高,破损率也高,如不及时修补,就会影响图书流通。因此要根据图书和读者的具体情况安排书库布局,以提高图书流通率。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为教学工作服务,馆藏坚持“以用定藏”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文献收藏体系,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服务是互动的,读者服务工作是由馆员、读者、文献资源三要素组成,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单靠馆员是不够的,也需读者的积极配合。只有在读者尊重和理解馆员、图书馆馆员权力被重视和保障的同时,馆员才会给读者以更高的服务热情。因此,多一点相互信任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爱,多一点民主互动,多一点共同研讨,和谐一致。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面向读者开展优质、高效的流通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要下大决心搞好这项工作,努力提高流通服务质量,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人们所向往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施宁娜,加强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几点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5)

[2]何伟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外刊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

[3]张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应对策略分析,长春大学学报,2003(4)

[4]王保生,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哲学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5(6)

谭巍,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馆员流通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
论图书馆员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