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09-18 08:50
档案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子系统交点信息系统

林 琳

信息化的渗透促进了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同时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企业的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行着滚雪球式的重构和整合。系统越大,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越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而其中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导致了大型信息系统出现了建设成功率低、生存周期短等问题,造成巨大浪费。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2800家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工程,我国企业在生产管理计划系统(MRPII)的累计投资已超过100亿元,但应用的成功率不超过20%,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项目实施成功率更低为15%。根据国家经贸委的消息,目前国内1.5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工作,70%的企业尚处于学习和摸索之中,而20%的企业只将计算机用于报表处理和打字功能,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有一定的现代化手段,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下面对原因进行分析:

1 对自身缺乏认识,实施过程缺乏总体规划

过去的信息化工程是在技术专家或者是厂商主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管理专家主导。技术专家和技术厂商关心的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较少关注IT战略和组织战略目标的互动,较少考虑信息技术如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创造新的业务和市场等。我国的很多企业采用了招标的方式,请来几个专家来评标、议标,最多花上一天的时间,让这些专家对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打勾,为他们拍板决策。由于专家对企业的业务整体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只是听了厂商的方案以后,就进行一些打勾、测评,缺乏经济论证的依据。这样,做出的决策给日后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埋下了隐患。如:某家产值八亿左右的机械制造国企,由于管理粗放,产值虽大,效益却很一般,于是准备通过ERP改变这种状况。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缺少对企业整个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结构调整也完全按照自身原有体制完成,丝毫没有结合ERP的实施进行考虑,导致各种部门之间信息无法共享。最终结果是ERP系统的生产计划、销售、采购模块没有发挥作用,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PDM:(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也废置一旁,只有库存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还能起一些作用,但企业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比例。所以,要在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当模型。

2 缺乏标准

首先是不了解标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不可缺少的、全面的支撑作用,以为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内容,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甚至导致一些错误做法的流行,再者是过于简单地、想当然地看待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将其等同于标准文本的编写,似乎组织专家突击制定一些标准就算完成了这项工作。

从技术方面来讲,各子系统的分开需要标准予以整合。但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如公用数据与代码、系统平台等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1998年,联想为北京三露厂的ERP项目选择瑞典Interntia公司的MOVEX软件,但在随后的实施中,发现系统编码不统一,员工难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后台报表和数据采集的方式不符合国内的财务制度和需求习惯;服务商对软件不熟悉,没有按照软件厂商标准流程和实施方法来实施,甚至在参数的设置上出现错误,造成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这直接导致了双方合作的失败。所以,我认为建立以标准为依据信息化模型,对解决我国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有参考作用。

二、基于标准的信息化模型构思

1 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以企业的组织结构或生产流程为基础,依据标准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建模。

企业按其组织结构或生产流程进行划分,影响企业的分类有很多因素,如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外部环境和企业规模等。依据职能将企业分为几个部分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实施信息化,即应用适应的信息系统,如物流管理(MM)、资源计划管理(RPM)、人力资源管理(HR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价值管理(VM)、财务管理(FM)等,信息系统各部分根据企业的职能划分,标准在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从紧密程度上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信息的支持,配合性的子系统通过提供一些对业务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主要承担业务处理的子系统来完成工作;另一种是将一项业务分成若干个执行阶段,由不同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处理。毫无疑问,后一种情况的业务联系更紧密。

2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中,企业根据需要划分一定的层次,各层次均参照适应的标准实施信息化,建立信息系统。

企业根据需要划分一定的层次,各个具体标准与各层次的交点有两种,即有效交点和无效交点。有效交点指标准对该层次具体的信息系统有指导作用,无效交点指标准对该层次具体的信息系统没有指导作用,对于上面标准体系中,除了第一层总体指导性技术文件和第二层各类信息标准的编写规则,第三层各具体分类标准在层次模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与各层次基本都有有效交点,这类标准一般为面向接口、数据的底层标准。一种只与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层次存在有效交点,这类标准一般为面向具体信息系统的标准。

层次模型中可以看出,如果企业实施了各部分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在各个层次、子系统和阶段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和衔接的问题。要保证这些被切割开的部分能被组装起来,就需要进行专门的标准化设计,制定统一的行动规范和衡量准则,以及一系列统一的约束和规定。

三、信息化模型的应用

1 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评价

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经常分散开发或引进信息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常常追求实用、快速的目标,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也成了空中楼阁。

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对应的成熟标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还需时日。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制定企业内部的标准,消除“信息孤岛”,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2 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参考意义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SMECShanghaiMitsubishiElevatorCo.Ltd)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电梯、自动扶梯和大楼管理系统,提供电梯和大楼管理系统的安装、维修和保养等服务。

经过12年的建设,不仅建立起了统一的数据平台与网络平台,并且在这些平台之上,通过购买软件与自我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熟练运用于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建设,SMEC的信息化使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企业一直都在强调集成的概念,包括软件要集成,硬件要集成,数据库要集成,网络要集成等,为实现这一集成目标,SMEC目前正在努力的几个方向包括:(1)挖掘和集成车间的各类自动化信息,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源。(2)继续完善PDM系统,进行电梯从设计到制造到安装的全面的数据管理。(3)实现内部供应链向外部供应链的管理延伸。(4)进一步推广人力资源应用范围。

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框架的搭建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SMEC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速度缓慢,但最后取得成功。以笔者的观点,信息化受技术、管理理念、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引进开发信息系统的过程,有必要对信息化过程实施规划,步步为营,做好企业结构、层次的划分,依据各部分的需要逐步实施信息系统。

本文通过简化各种因素,提出了信息化的结构模型和层次模型,意义有:

(1)学术研究,简化各种因素,提出了信息化的结构模型和层次模型,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有参考意义。

(2)标准制定,通过对标准体系进行划分,反映了全局,认识到底层的数据接口标准在信息化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标准还不完善。所以今后标准的制定应予以更多关注。

(3)企业信息化,建立企业信息化模型,如层次模型对企业进行纵向的层次、横向的子系统和针对标准的划分,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度。

猜你喜欢
子系统交点信息系统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阅读理解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新型模块化机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