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伟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148—01
要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办出高质量、办出生气勃勃、切合实际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千头万绪、百端待举。然而师资问题则是关键因素之一。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必需把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放到决定性的地位上。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也必然要求具有“双师型”教师素质。本文着重探讨了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几种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观念而提出来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在业务素质上,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丰富的从事技术工作和工程管理的实践能力。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表现在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在职称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
(二)教学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发展。如专业结构上应用性学科力量则较弱;在教学上,理论和实践相比,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则相对较弱。
(三)价值观念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
(四)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目前仍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逐步实现教师能力结构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转变;教学内容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为此,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努力做到职业技术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具体方法是,可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到现场顶岗挂职,学习生产技能、管理知识;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鼓励教师岗位自学进修;积极支持和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学术组织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办好学校实习工厂,有定型产品的生产任务,教师轮流承担产品设计、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二)强化师德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是整体素质的灵魂。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因此,抓好师德教育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的重点。教师只有以献身事业为己任,才能激励和教育学生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教师加强自学、自律、自我提高,把注重教师师德的提高与注重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融汇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力量。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师德建设为重点。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在活动中吸取集体智慧,缩短自己探索积累经验的时间;在活动的交流中诊断教师个体存在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形式,可以理解为跟踪式的教研活动,它是由教研组负责指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素质方面的指导,并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进行观察、监督、讨论研究与总结的过程。“师傅”将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徒弟”,并对“徒弟”的教学行为观察和指导,有助于“徒弟”少走弯路而早日成为教学里手。
组织经常性的经验交流活动。传统的经验交流是教师培养的重要渠道,教师通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将别人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
(四)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职业教师坚持以实践培养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在生产中了解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科研、解决生产问题,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职业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教师到行业部门进行生产实践要以业余为主、自学为主、兼顾教学。进行生产实习的范式有:利用寒暑假到生产部门“跟班”工作,亲身体验、学习行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利用假期或短期脱产“调研”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针对行业一些较大变化,对教师实行深入的和时间不等的脱产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生产讨论或诊断、归纳、总结与传播经验。经过生产实践的教师,将生产实习中的体会、感想、获取的专业技能等回校传播以便于提高全校教师对专业职业的新认识。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双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院校也为其提高想尽各种办法,但结合专业,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无疑是“双师素质”提高的基本前提和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