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去买面包!”

2009-09-11 08:25
视野 2009年18期
关键词:犬儒帮助者助人

孙 藜

“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候就这么凑巧”,这是聊天时朋友的开场白。她把最近一件让人五味杂陈的事情归为巧合。那天她下了班要去买面包,兜里装的是单位发的面包券,等红灯的时候遇到一位中年男人领着一个小女孩,说是外地人身无分文想要十块钱给孩子买个面包吃。

——一个今天都市里老掉牙的故事了。怀疑和不屑也该是老掉牙式的反应。不过,既然事有凑巧,“既然恰好我也要去买面包,分他们两个也无妨”,朋友便说跟我过马路吧,面包铺就在对面。意料之中和之外的事情是:男人百般不愿,先是说“过马路多麻烦”然后又说“不要小气嘛”……

结果自然让朋友暴怒。聚会的其他朋友也在“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套话里大加讨伐。——我也觉得荒诞,不过却隐约感受到朋友凑巧的行为体现着一种价值。

许久以来,我一直有种困惑——相信也是今天多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通感:信任已经成了一种稀缺的资源。或许是经历或耳闻目睹了太多的不公平,看到官员我们的反应是“贪污”“受贿”;遇到流浪者下意识蹦出的是“狡诈”“欺骗”;电视里播放着如何防止电话诈骗,大街上小区里挂着“防人之心不可无”——“人肉搜索”为何如此盛行?背后的社会心理假设如出一辙:表面的一切都可能甚至必然是伪装。

因为有了弱势群体的存在,社会才叫着嚷着要“和谐”。可是我们面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感同身受)基本上停留在抽象的层面,我们情感的波涌和话语的声张,基本上对着不知名的“群体”——无论他们是否“真地是想吃面包”,也无论他们是否为了吃面包而欺骗了善良的帮助者,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的确是弱势的;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是凑巧,我们大多数人面对他们想到的是“欺骗”。

这也是真的:即弱者并不一定占据着道义,不少好心人的确在付出信任和善意之后受到了伤害,于是,犬儒、怀疑和冷漠,将信任、善意压缩后封存在心底,人们像豪猪一样冷眼冷言相向。没有谁,知道该如何打开这个死结。

朋友的举动刹那间给了我一种光亮。“走,我们买面包去”,实际上是在信任与怀疑之间的停留,是迟疑间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弱者的短暂审视。最好的结果,这恰好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者,升华了助人者的情怀;最不坏的结果,这帮助了一个本想欺骗的弱者,或者,满足了都市中想助人者对自己智力无害的自信。

我却没有跟朋友说出这番想法,也不知道——我在怕什么。

猜你喜欢
犬儒帮助者助人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角色转换与结构多元:聚焦仪式过程中的帮助者
大学生犬儒态度研究综述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从“帮助者”走向“关怀者”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犬儒态度的关系研究*
论从犯的未完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