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璐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2018年到2019年,“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它是指那些年纪轻轻就看淡一切的青年人,对工作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对家庭和伴侣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积极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未来无甚期待,崇尚低欲生活的这样一类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群体。佛系本是东方文化所追求的一种崇高的人生和思想境界,往往出现在具有足够人生阅历,并且思想觉悟高超的个别人物身上,本是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却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并且出现在年轻群体之中,这就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犬儒态度。这种思想从社会蔓延到校园。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原本应该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却已经丧失了追求个人幸福,兴国安邦的志气,被贴上“宅文化”、“佛系青年”、“自杀式单身”、“低欲生活”、“丧尸信心”、“卧床先生”等等消极负面的词汇,这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大学生犬儒态度是指由于大学生对学校总体上或某些具体方面的预期与其在校实际感受不相匹配,而产生的一种失望和不满的消极态度[1]。研究者发现犬儒态度包含有强烈的不信任感,抱有犬儒态度的个体对其行为的后果有着较悲观的预期,以此来抵御失败时带来的消极情绪,从而获得一种心理的安定感与安全感[2]。犬儒态度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态度。它不仅在思想上表现出不信任感,同时在也不相信实际行动能带来现实意义的改变。这实际上就是塞里格曼所谓的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个体自感无能为力,无法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表现出一种放弃的姿态,作为一种维护自我的防御机制。
Brockway等人于2002年编制了大学犬儒态度量表[1]。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18个项目(10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包括①“政策犬儒”:学生对学校管理者制定的政策、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的犬儒态度,包含4个项目;②“学习犬儒”维度: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学分制度、考核方式和学习条件的犬儒态度,包含6个项目;③“环境犬儒”维度:学生对校园及其周边的服务设施、文娱设施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犬儒态度,包含4个项目;④“学校犬儒”维度:学生对学校总体上的犬儒态度,包含4个项目。量表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法计分,分值越高代表犬儒态度水平越高。谢倩等人于2011年将该量表翻译修订出中文版,中文版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在0.72-0.78之间。
就大学生犬儒态度的影响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对认知层面的影响以及对情感层面的影响。
就认知层面来说,主要是对学业方面的影响。早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犬儒态度可以预测其后的学业投入、学习成绩以及退学行为等[3],也就是说,大学生犬儒态度与学业投入和学习成绩呈负相关,而与退学行为等呈正相关。近几年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大学生犬儒态度能够负向预测学业卷入及应对灵活性[4]。
就情感层面来说,研究发现大学生犬儒态会降低生活满意度[5]。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关系可能会受到其他变量的调节作用[6]。比如有研究指出,社会支持能够通过个体寻求他人的帮助,来缓和犬儒态度对生活满意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减缓个体压力和紧张感,使身心更加平衡[7]。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犬儒态度。例如高年级大学生的犬儒态度水平要显著高于低年级大学生[1]。谢倩等的研究发现在男大学生中,家庭支持显著调节政策犬儒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而在女大学生中,则显著调节环境犬儒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8]。杨露系统研究了大学生在犬儒态度上的差异,发现男大学生犬儒态度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大三年级学生总体上对学校抱有的犬儒态度达到一个巅峰;同时,理工生环境犬儒态度低于文史生,说明理工科学生对于环境的敏感性要低于文科生;而在学校犬儒态度方面又高于文科生[9]。
最后,从应对的角度来说,徐金芳等的研究发现,积极应对与犬儒态度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与犬儒态度及其他4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10]。而杨露的研究指出,箱庭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和降低大学生的犬儒态度倾向[9]。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大学生犬儒态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说明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不够重视。但是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人才的培养。而由于现有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大学生犬儒态度的测量工具目前也比较匮乏。此外,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现状层面,对其内在机制,产生原因的探讨还需要后续更多研究的深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