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清
[摘要]“因材施教”作为指导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被我们应用已久,但在目前实施的过程中有些片面的理解。本文简述了“因材施教”的由来和现状,并提出了由“提优补差”——“提中补差”——“促优发展”的因材施教观,以此给同仁们一些思索。
[关键词]因材施教;提优补差;提中补差
一、“因材施教”的由来
春秋末期,孔子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办私学。生源很是复杂,从年龄上看:多数是青年,也有部分成年,年龄差距较大;身份也各式各样:贫民、小生产者、商人、地主、贵族等都有:学生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性格特征等存在很大差别:求学的目标也不一致,有的请教几个问题就走,有的长期追随左右,流动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集中统一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只有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来进行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孔子通过谈话,个别观察,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并做出评价。《论语》中有多处记载,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恿,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师也过,商也不及”,“求也退”,“由也兼人”。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便是因材施教一词的由来。
二、现代教育学中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教学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作为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性格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思维方式……这些都让我们以“独一无二”的姿态行走于人世间。南宋陆象山曰:“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到了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公共特点和个别差异来实施教学,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目前关于“因材施教”的几种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材施教也有了一些变化,产生了某些变异,也创新出一些新的观点。
1、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同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2、因“材”施教
此处‘材指教材。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依据课程标准出版了多种多样的新课程教材,每种教材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别,加之编写者的个性特点等决定了每种教材都有各自的特色。由于各种教材的编写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认真体会教材编者意图、教材编写特点等因‘材(教材)施教。
3、因“才”施教
有些人愿意把学习成绩好、智力较高的学生称之为人‘才,某些教师因主观上的原因,强调学生多,很难照顾到全面。以‘差生基础太薄弱,很难升学等为缘由。只对部分成绩好的智优学生加以照顾指导,使其
顺利升学,现在部分学校所谓的普通班、重点班就是如此,可谓因‘才“施教。
4、因“财”施教
全国各地区的很多优质公办学校举办了校中校(依托优质公办学校教学资源设置的高收费班或已改制成国有民办性质的高收费学校),学费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还有些教师课堂不认真讲课,在课余时间(放学后及节假日寒暑假)把学生拉回家办起补习班辅导班,谁交钱就教谁,收入颇丰。个别教师在学生评优选干,调座位等日常班级管理、教学行为中暗示要收礼物钱财等等,这应该是因‘财施教。
四、一种新的因材施教观:“提优补差”、“提中补差”
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常常告诫年轻的新教师在工作中要‘抓两头。带中间即‘提优补差,这样各项工作才能有起色,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谓优质生成绩越来越高,所谓差生却越补越多了。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提优补差即‘抓两头,带中间这条教育经验吧。所谓‘提优一般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让学生做些更难的题,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布置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学,优质生的业余时间都让老师布置的任务给占用了,教师的思维是有限的,这样往往限定了优质生的发展空间,使优质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个性发展受到了老师、家长等的限制,可能造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补差是一个必须进行的工作,可差生还未补救完。被忽视的中等生又有部分成为了差生,‘带中间如何带,实质上是没有带或没有可行的方法带,使中等生顺其自然,这样,优质生越提分数越高,能力低,发展空间受教师限制,中等生没有有效的方法带动,沦为差生,差生未等补上来,这样造成了差生越来越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提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是造成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进行补救呢?笔者认为应‘提中补差促优发展。优质生的遗传素质、后天养成习惯等某些方面优于中差生。教师应在班级及学校创造一定氛围,让优质生自主发展。教师可以和家长联系根据学生性格、爱好等综合情况指导一个学生发展方向,让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发展,完善个性,逐步成长为创造性人才。中等生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渴望被老师和同学们关注,比较缺乏自信心,由于长时间被冷落很容易产生自卑和嫉妒心理,教师应设法从中等生的实际出发,确立中等生的闪光点和优势面,关注中等生,使中等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中等生,使之朝优质生方向发展,差生理应补救,使之成为中等生或优质生,这样逐步消除差生。
由此可见‘提中补差,促优发展,是教育教学中可行的一种方法,是对因材施教的原则的一种有益的新解。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在现实中。我们应该消除一些不健康的错误认识,积极探究,创新实施方法,使之发扬光大,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以培养优质人才,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