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集体备课的课堂效益

2009-09-08 06:32王彦红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效益集体备课方法

王彦红

摘要: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对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集体备课;课堂效益;方法

一、要求及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在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性教学研究,形成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的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现在的教学确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找,单凭教师一个人的经验,也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抓好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现在,集体备课在各地都很受关注,并且已成为各学校教研活动的“重点”。就我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目前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备课组成员定点定时在一起备课,主要是一起写教案;2.备课组长安排组内成员备某一章节的内容,但多半还是写教案,然后打印成多份供组内成员教学时参考。但笔者认为这两种形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当然也就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和效果。集体备课并不是“集中备课”或“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该是一种以交流和探讨为主要形式,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并以此提高每位成员教育教学和课堂管理水平的备课。集体备课备的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处理以及学科成员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真正的集体备课能使一个备课组充满活力,也只有真正的集体备课才能使这个备课组集体向“科研型”转变。教师如何取得最佳讲课效果呢?首先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集体备课是针对个人独立备课这一形式而言的。它为了摆脱独立备课中教师过分追求独到见解,对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忽略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的形式。集体备课目的是在教师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但是集体备课不能代替教师个人备课,备课中要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

集体备课的优点是:可以引发教研员和所有参加集备教师集体的智慧,可以取长补短,得到理性的升华,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样,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教师作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表达习惯,有不同的教学经验。集体交流、集体讨论,真正实行资源共享,教师个性得到张扬,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的不足:集体备课容易产生“一人备课,多人享用”,“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机械使用”的偷懒式备课,以及“集体研究,统一内容,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的机械式备课。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合作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有些教研员、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简化为教师的备课任务分配,使全区使用一个人的教案。这样的课堂教学死板、单调,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集体备课中教研员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研讨出统一的授课目标,统一的知识点,统一的解题方法、思想方法,统一难度、深度。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特点,有不同的讲解、表达方法,选用不同的例题做知识的载体,但他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是统一的。

二、怎样进行集体备课

1.备前精心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教研员或教研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备课的范围,整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讨论的提纲,每位教师备前要对将集备的内容要进行初备。

2.备中加强交流

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达到信息沟通,资源的共享,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讨论时可以重点交流: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最后由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

3.备后注重完善

集体备课后,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设计,再形成书面教案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集体备课中我们要做到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做到集体备课和教研培训相结合,注意学科间教学的整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备课的模式,还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作为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千万不要用所谓的模式化、规范化的程序来束缚我们的手脚,更不要套用所谓的精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应该打开备课要求中诸多的枷锁,营造更多的活动空间,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集体备课,“垂钓”每个教师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个教师都能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最终使全校教师均衡发展。我们反对形式化、模式化的集体备课,倡导个性化、特色化的教研活动,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平台,成为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机制。只有这种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才会真正贴近课改实际,才会充满旺盛的教研活力。

参考文献:

1.《教书育人》.

2.《中学生数理化》.

3.《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堂效益集体备课方法
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让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问”出来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可能是方法不对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