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洪江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
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当今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创造出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等一批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这些改革在深度与广度上一直在持续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则不能认为是化学学科应该承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练习,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化学素质教育
1.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将我们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绝对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为了避免学生走过场,要提倡学生养成根据实验实际完成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即使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也要按现场观察的实际情况填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然后及时分析失败或异常的原因,从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
3.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等方面。因为这些品质具有强化学习过程的驱动力的作用,又对学生学习科学具有控制调节的反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些品质称为科学品质。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锻炼人们的坚强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顽强性和自制性,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4.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引导学生向教师、同学、自己、书本、权威质疑,在质疑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论证。引导学生分析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否存在错误和缺陷?教育学生,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何况一介平凡学子呢?不要怕错,重要的是要有所思、有所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要纠正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比如在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中,把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得十分详细、周密,学生基本上可以不动脑筋,只要按照老师给他们设计好的方案“照方抓药”就行了,这种方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试验、验证、设计实验,既能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索的艰辛和有创新之举的喜悦。
5.挖掘化学实验教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能力。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接受文化的浸润和陶冶的过程。倡导包括人文精神教育在内的完整教学,实现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是现代化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总之,要想把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好,并不是我们天天捧书本就能做好的,它是一种来源于生产生活,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教育。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而应该是一个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改革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