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2009-09-08 06:32李秀花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中学英语

李秀花

摘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交流服务的。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各种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的根本任务。 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目前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英语的原因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法。

关键词:灵活应用;交际能力;中学英语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课程标准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初中英语三、四级中“说”的技能有着详细的描述。由上述可以知道,“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用思维去组织自己的想法,直接在图片或教师的提示下说;第二种是根据一定要求,经过思维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整理,从而正确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通俗地说也就是灵活运用。对于前者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中达到要求,但相对而言,后者的要求就比较难达到。虽然教师清楚地知道只有做到灵活运用英语,才是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而且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如何使中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也就成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在中国学英语会有“哑巴”英语的现象?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是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三是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四是英语学科评价虽然也有口试,但还是偏重语言知识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实践的形成性评价。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像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从学生角度看,中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教师要求做什么,学生才做什么,更谈不上课外主动思考和运用。学生最多也只是按教师要求背一背单词和课文,要不就是表演课文,即使是教师要求下的自由表演也还是离不开文本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用英语的主动性,少了思维的参与,自然而然就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在“学好”的基础上说“运用”都如此难,更何况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还没“学好”就谈“运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师监督下的打好基础是必需的。

三、采取措施及具体实施

(一)解决语言积累不够的问题

1.巧用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谈到朗读,教师用得最多的就是分角色朗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培养:

一是跟录音机读,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二是师徒结对,根据对新知掌握的好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弱点,相互帮助,是促进学生口语进步的一大对策;三是培养领读小能手,促进全面发展。领读小能手几乎能做到每课熟读、读好,除了充实自己的英语,还把正确的发音教给其他同学。

2.大量背诵积累语言素材

为了学生将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能够将英语脱口而出,就要求学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诵,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流利表达的基础。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要求教师要制定出一个捆绑式的背诵方案,既有检查作用,又有帮助督促作用。我在每个班级都培养了8位背诵组长,背诵组长的职责除了负责检查本组的背诵情况外,还要负责对本组同学进行帮助,直到该组组员全部背诵。

(二)解决学生脑海中没有语篇感的问题

学生有了大量的背诵后,为什么还是不能张口就说?因为大量的背诵还只是输入。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有效的对话,还不能说是完全掌握。所以在实际生活的自由表达中,会有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于是,表演课文就成了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从背诵到表演课文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对于课文,学生能做到在任何情况的“逢问能答”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意思的。这就避免了某些学生背得很熟,却是有口无心的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按课文表演,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背诵到表演,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加深感悟。

(三)解决不能灵活表达的问题

解决这种无话可说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会提问

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为基点,通过信息传递达到填补信息差而产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问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思想的参与。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问题,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更习惯回答别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现较多,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状态,学生的思维也就被定格在“你问我答”的形式中。为此,在每节课中的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提问并回答,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当学生学会提问后,交流时的语言量就会多一些。

2.发挥想象,体验所学语言的多种运用场合

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模拟的交际情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会为一项功能性语言去创设多种情景。如果学生没有把思维发散开,只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去交流,永远都无法体会用语言自由交流所带来的快乐。如果永远都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被动接受任务去表演,那么学生正如牵牛花,一但失去攀沿的墙壁就无法向上生长一样。所以当学生学会一项功能性语言时,除了让学生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外,还要让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合里也会说这些话,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用处。只有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记忆深刻的,这种情况下的表演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3.联系实际,随时体验

无论是教师创设情境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只有当学生真正运用英语多次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时,学生才会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真正的灵活运用。

要让学生养成经常注意身边英语的习惯。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上常写有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在学完饮料的单词时,我让他们收集一些饮料盒子,看看能否找到自己知道的饮料单词。那么以后每当买到新物品,好奇心会促使他们来问老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这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反复复习过去的知识,为提高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自编小品,重组对话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所说的话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也是千变万化的。当学生心中有了一个个小情景后,要让学生将心中的这些情景和语言连成故事。所以我安排了学生自编小品的任务,每节课都让学生表演。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表现自己生活、自己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发展、主动地学习。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中学英语
“互联网+”助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助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谈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