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伯武 张素霞
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对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体育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明确方向。但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存在一味追求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健康目标的发展等弊端。追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课程结构单一,只开设体育显性课程,这一状已无法满足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体育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文化要素的总合。因而,我们可以尝试将体育隐性课程定义为: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
体育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广阔,其表现形态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故而作为体育文化要素总和的体育隐性课程的内容也因此呈现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中,体育物质文化都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相对静态的,而体育精神文化大多是无形的、看不见的、相对动态的。体育隐性课程的结构就是有形和无形、动态和静态的多种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体育隐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各要素之间都在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中存在着。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二、体育隐性课程内容的精神文化要素
体育隐性课程的精神文化要素主要是由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因素构成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它对师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乃至整个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
1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
体育教育活动同其他人类事件一样,都是在交往活动中展开的。人们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交往性、群体性。群体中人际交往产生的心理互动所形战的社会心理定势对个体的认识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而体育教学活动是。(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化活动,尤其是需要通过运动技术这一“身教”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其他教学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建立学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教育实践中,若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会更深沉地热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由爱教师进而爱及她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在思想交流、行为接触中互相产生的影响。友善、尊重、信任、协作等关系对每个人都起促进作用。
2学校、班级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为实现学校体育的共同目标,经过集体的长期奋斗,在体育教育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作风。这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无形教育力量的体育教育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也证明,学校的体育传统与风气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感染气氛,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产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并将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等总是在一定的情景及气氛中产生的,认知的进行、技能的形成、创造性的开发,都是在体育教学心理气氛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教学心理气氛一旦产生,便成为一种社会压力,对教学集体成员的价值、态度及行为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体育教学。制度是维系个体生活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各种规章、法制体系。目前学校业已建立的体育考试、体育达标、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运动竞赛管理、体育社团管理、体育教学管理等制度体系及体育宗旨、主题、旗帜、会歌等延伸性的文化标志,都是学校体育建设的经验总结与宝贵财富,反映了学校领导者和体育教师的体育观念与价值取向,都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导向、约束、矫正、激励、整合与保障的作用。
3老师人格、教学行为、领导方式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另外,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示范性特点表现得更为强烈。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作为个体文化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德性的总和。它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与辐射力。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系来说,教师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格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倾向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理想化,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典范。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智慧、感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个性的形成。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领导者的办学指导思想、行政决策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校风、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营建。因此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保证。学校领导必须提高体育教育的价值认识,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价值观,应该明确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系统。体育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体育隐性课程中发挥精神文化要素的作用
1建构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教师的作用,这是由教师职位所决定的。作为教师,首先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不是训育关系、上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互助关系。其次,改进领导作风,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专制型与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再次,融于学生的活动之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有利于师生关系向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最后,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人格的力量维护教师权威,使学生产生崇敬和愿意接近的心理,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言,一般有竞争和合作两大形态。在当代社会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以合作为主,适当引导竞争性交往,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在体育隐性课程中建构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的建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在学校中形成持久、稳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就必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必须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构建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①依靠学校,争取得到校领导的支持,这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创建学校体育传统风气的组织和领导的保证。②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切实做好教学及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促进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形成和发展。③加强舆论宣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意识。实践中,可通过黑板报、橱窗、墙报、广播、电视录像等渠道,以及举办体育节、体育日、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和组织观摩体育比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价值直到养成参与体育的习惯,真正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④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物质条件。⑤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3设计优秀新颖的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设计上,应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乐学上,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以激发和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体育学习中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乐,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要把课程教学与课余体育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努力创设良好的师生氛围。总之,只有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设计,才能创造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
四、小结
体育精神文化要素是体育隐性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体育隐性课程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中小学体育物质条件不可能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我们要以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注重良好体育师生关系的形成和体育传统与风气,注重挖掘和利用有利的、积极的精神文化要素,全面推动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优化,使我们的体育课程建设在有限条件下获得最佳的效果。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