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中的清官形象

2009-09-05 09:56王同书
蒲松龄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聊斋清官特点

王同书

摘要: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聊斋》中的清官形象,古今俱有,大小、文武、阴阳齐备。清官有“四清”,实际上寄托着蒲松龄的爱憎、信念和艺术追求。本文资料丰富,观点新颖,给人很多启发。

关键词:聊斋;清官;特点;蒲松龄情思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09)02-0013-09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聊斋》的印象是歌颂青年男女的情爱录,对政府的官员则是“刺贪刺虐”的,评论家们也多注目于《聊斋》的情爱篇章,在评议涉及官员的篇章中,也多关注《席方平》、《梦狼》这类揭露官员罪恶的揭示。其实在《聊斋》中蒲松龄也录载了许多清正官员的高行、义举、德政,并对其进行了张扬示范和热情的赞颂,寄托自己的希望。因此,研究《聊斋》中清官形象是研究蒲松龄思想才艺的不可或缺的课题。

蒲松龄《聊斋》中很多篇章都直接描写了官员的清正廉明。这些篇章粗略看来有:《考城隍》、《妖术》、《叶生》、《陆判》、《李伯言》、《阎罗》、《姊妹易嫁》、《续黄粱》、《阎罗薨》、《冤狱》、《诗谳》、《于中丞》、《折狱》、《胭脂》、《老龙船户》、《公孙夏》、《桓侯》、《新郑讼》、《于去恶》、《太原狱》、《一员官》等数十篇,这些清官、好官的特点是涵盖面广,代表性强:

(一)、古今皆有。有古代的张飞、关羽、有今日当朝的于成龙、郭华野等。

(二)、大小俱备。这些清官好官中,大的有王侯将相,封疆大吏,小的有七品官的地方县令。

(三)、文武兼备。这些官员有的是文臣,有的是武将,文臣是文采风流,德政昭昭,流泽民众,像郭华野、施愚山、于成龙;武将有能征惯战,武功盖世的,像吴六奇(《大力将军》),以及关羽等。

(四)、有阴间的有阳世的。像关羽、包拯(包括一些好阎罗)等鬼神既管阴间也管阳世的,而于成龙、郭华野等则是充满正气清风的人间好官。

蒲松龄这些清官形象涵盖面是很广的,代表性很强的。他们德能皆佳,特色鲜明。

这些清官“清”在何处?蒲松龄着重写了他们的“四清”。

(一)、忠君仁爱勤政

《聊斋》中有篇不起眼的,却颇出人意外的篇章《一员官》,篇幅很短。说的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狐仙,别人问他本地有多少官员,他回答一个。别人就嘲笑他,说他胡说。他解释说:本地有72位官员,但真正称职的官员只有一个。所以,才说一个。这一个就是济南同知吴某。篇中记了吴同知“刚正不阿”的几个例子。一是不分担被审查发现的上级、同僚渎职、贪污的亏空,在上司的威逼追讨的情况下他说:“某官虽微,亦受君命。可以参处,不可以骂詈也!要死便死,不能损朝廷之禄,代人偿枉法赃耳!”义正词严,折服了上司。二是中央大员来巡视,索要财物、劳务(民夫),别的官员争相供给,而吴同知“一切罢之”,说“我就是猪,羊,就杀了我给你们吃好了”,大僚恨得牙痒,也无办法。三是分别了十二年的妻子带着儿子来看他,看他这么困窘的样子,就劝他为家庭、孩子们,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着想,还是收点礼物,积累点财富好。他一听,将老妻大骂一顿,还打了一顿,儿子求情也不行,气得老妻立即回家再不来了。蒲松龄对此特别褒扬:“威福能行于床第,事更奇于鬼神矣。”将这位清官评作“神”人。

这类勤政爱民的清官具代表性的还有《老龙船户》中的朱巡抚(徽荫),他“巡抚粤东”时,发现有一百多件“死者不下百余”的“积案”,时达几年,无法破案。原有的官员对这类投诉、告状“竟置不问。”朱巡抚看到这些案卷以后,“骇异恻怛,筹思废寝,遍访僚属”,一定要破这系列命案。在本篇的附录《朱公祭城隍文》和《各省士民公启》中也说朱巡抚“奉天子命,来抚是邦,一意以澄清吏治,休养民生为孳孳,筹画庶务,披览案牍,心营口商,目竭腕脱,昼不敢以时食,夜不敢以时寝,中宵皇皇,或起或卧,务思所以上不负国,下不负民:其黾勉莫敢告劳如此。”《公启》中也说他“一片冰心,满腔浩气”,兴利除弊,得知这些积案后“食不下咽,寝不安枕,昼夜筹策”,抓获数十名歹徒,才破了这积年大案。《阎罗薨》写一小官被冥间选为阎罗,“阴曹之法,非若阳世懜懜,可以上下其手。”但因为阳间的上司在看他审上司父亲的过程中违规出声,连“阎罗”都死了!可见阴世执法之严。《公孙夏》写关羽罢免冥间贿买之官,维护冥官清廉。“有钱能使鬼推磨”既灵,也不灵。本篇的“异史氏日”写了一位著名的清官郭华野的故事,郭身为总督,可是行李萧然,二、三亲随而已,他路遇一新官带着大批随从去赴县尹之任(官位是买来的),郭料定他会去殃民,就收缴了他的官员任状,赶他回乡了。真是一大扬清趣举!为国勤政、仁心爱民,昭昭可见。

(二)、严惩贪官污吏

严惩贪官污吏是《聊斋》扬“清”的重头戏,《席方平》中的一串贪官从王爷到县官,都因贪贿,一一受到严厉的惩处,书中还特记下判决书:“勘得冥王者:职膺王爵,身受帝恩,自应贞洁以率臣僚,不当贪墨以速官谤……羊狠狼贪……妇子之皮骨皆空……当掬西江之水,为尔湔肠;即烧东壁之床,请君入瓮。”与之狼狈为奸的各级官员“为小民父母”,却上下其手,飞扬跋扈,受赃枉法,作威作福,大逞淫威,人面兽心,“是宜剔髓伐毛”,连那狠毒的差役,助虐的昏官,“当于法场之内,剁其四肢;更向汤镬之中,捞其筋骨。”可谓将这些贪官网络,一网打尽,个个严惩,大快人心。

在《续黄粱》中对贪官的惩罚更为严厉奇特,不仅活着时“奉旨籍家,充军云南”,儿子也受惩处,充军途中还被受害者追杀,人头落地。到了阴间,所受惩罚,更为严酷,下油锅,上刀山,痛苦万状。最严厉最痛苦的惩罚是,将这个贪官贪到的像小山似的金钱“三百二十一万”熔化为液水,要他喝下去,不喝就“以勺灌其口,流颐则皮肤臭裂,人喉则脏腑腾沸。”让这个贪官“生时患此物之少,是时患此物之多也!”《梦狼》与《续黄粱》有异曲同工之妙,写一贪官“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最后受到阳世、阴间的双重惩处,虽因长辈积德,减去他一些罪行,让他断头复续,但因为他坏,续了个歪头,让他不齿于人,苟活于世。而另一清官,则清廉,誉隆、高位、高寿。这也是大德必有高位、高寿的写照。

这些虽是梦寐之事,阴间之况,但都是以阴示阳,以梦示实之意,都寄托了蒲公对贪官的愤恨。

单纯写现实中贪官的事,虽不多,也不细,但仍可以从一鳞半爪中窥见蒲公心影。

严惩贪官污吏,是《聊斋》中的“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长恨歌”也!

(三)、审断疑难冤案

蒲松龄写严惩贪污,突出的是清官治贪的力度,而审断疑案则突出清官的多重美质。

1、充满了责任心。蒲松龄在《聊斋》名篇中多加上一个尾巴(“异史氏日”),这个尾巴从篇幅来说,绝大多数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可是也有“尾长于身”的,像《冤狱》就是,“异史氏日”比故事正文要长得多。这就是为了表明蒲松龄对这件冤案,以

及由之引申出的意义的评价,《冤狱》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男子对一个心仪的女子说了句笑话:“若为我求凰,渠可也!”朋友说:你杀了她丈夫,我就帮你做媒。这个男子说:好!结果没几天这女子的丈夫被人杀了。追查凶手,朋友就揭发此事,县官就抓了这个说笑话的,毒刑拷打,屈打成招,问成死罪,幸亏关羽显圣,擒来真凶,才案情大白。似乎是赞扬古代好官神威雪冤惩凶的,有点类似《关帝庙》等故事,可是蒲松龄却喧宾夺主地安了个大尾巴借题发挥:《异史氏日》:“讼狱乃居官之首务,培阴騭,灭天理,皆在于此。不可不慎也。”“一人兴讼,则数农违时;一案既成,则十家荡产。”“为官者,不滥受词讼,即是盛德,且非重大之隋,不必羁候。”一些纷争小事,当众明断即可。可是现实狱讼,既层层索贿,又迁延岁月,良民疑犯,倾家荡产,九死一生,并殃及许多无辜,而真凶时时逍遥法外,从政者(坐堂之官)也形同行尸走肉和杀人凶犯等等。这个“大尾巴”其实是蒲公的狱讼宣言、狱讼指南,是清官问案必读。狱讼这个“为官首务”,是责任心的形象描画。问案有了责任心,才能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2、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聊斋》中的重大案件,以命盗二大案说,不外乎奸情谋杀,谋财害命,或者蓄意陷害报复仇家,嫁祸他人。这三大类案件,案情都较复杂,扑朔迷离,真凶难寻,因此当事的清官都很重视取得证据,不轻信口供,都注意调查研究,找人了解,询问他人,派员审察。由于案情重大复杂,证据也就复杂难寻。有时寻到、取得的证据虽然与口供一致,也是由疑犯交代的,但却是假的,或者并不能证明真凶。如《冤狱》中的“血衣”,是冤者的母亲为了儿子不受苦刑,割臂染的;如《胭脂》中的鞋子,虽确是宿介夺自胭脂,但并不能证明宿介是凶手;如《诗谳》中的折扇,虽在杀人现场,但并不是疑犯杀人的证据,而是陷害者阴谋所为。所以,清正之官,不仅不轻信口供,也不轻信证据。但也不轻易放过似是而非的证据,而是更深入调查研究,如《胭脂》中吴南岱由胭脂的女友找到宿介,从而解救了鄂生,而施愚山又从对胭脂女友心怀不轨者中找到疑犯毛大,解救了宿介,找到了真凶,审清了命案。《辛十四娘》、《张鸿渐》这些并非公案类的作品,也有类似阴谋陷害人的情节,伪证乱情……如果这些审案的官员,轻信了第一次的疑犯口供,则个个都是冤案。

3、重智取,轻刑讯。蒲公笔下断案清官,断案时还有个鲜明的特点:巧用刑讯,轻用刑讯,而重用智取。《折狱》篇写了两个复杂的案件,在蒲松龄敬爱的父母官(费祎祉)的审理下,并未妄刑一人,而案情大白。一件是一个男子被杀了,凶手没留下什么线索,第二天他的妻子自杀了,妻子死因也不知道。费县令审理此案没有胡乱抓人,而是从一个纳税人的“银袱刺万字文”与被害者的一样,可以断定两个银袱完全是同一个人做的,就问他与被害人相识不相识,这个纳税人,说不相识,再问其他,则都闪灼其词,这就说明了他心中有鬼,就深入下去,果然这人做贼心虚,暴露了杀人嫌疑,紧接突审,就弄清了实况。第二个案例是一个人对朋友吹牛,说自己刚刚将—个大商人推下了井,夺了他的财物。谁知这个朋友是对他怀恨的,正好碰到一个商人被人谋财害命,推到井里。这个朋友就告发这个吹牛者,说他是凶手,吹牛的话却成了他自己杀人的“供词”。可是费令审理时,却从死者妻子的异常举动中,发现疑点。就将计就计,诱出了真凶,破了奸夫谋害亲夫的大案。蒲松龄盛赞了费令之“智”,并指出:费令贵在“随处留心”,是仁者,“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盖用心苦则机关出也”。并认为费令范行“可以教天下之宰民社者”,即天下县官的榜样。最后还特别动情地指出“仁人用心苦矣”,可惜的只是自己多蒙嘉许,却未能实现这位清官对自己的期望,让他只是个“不舞之鹤”,这个对自己不肖的悔恨,也是对清官的赞扬与遗憾!

4、群策群力,多方破案。从蒲公案件类的作品中,还看到清官们破案还依靠群策群力,依靠得力的僚属,热心的民众,乃至借助“鬼神”之力。如《老龙船户》中朱巡抚接到积案又多又重大,“迄少方略”,就祷求城隍得到“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的“老龙船户”的暗示词,才深入调查拘捕,从而破案;《胭脂》中施愚山则巧设奇计,将几个疑犯驱入暗室,说神会指认罪犯,终于使杀人犯“自我暴露”。这两个借助鬼神之力的例子,其实都是“仁爱之心”,机智过人,“用心苦则机关出也”。其实都是巧用群众(包括罪犯)的迷信心理、敬畏鬼神的心理、做贼心虚的心理来破案的。这也是蒲松龄对清官破疑难案件的方法的一大揭示,可以作为犯罪心理的一个参考,不仅为后世清官示范,还为近代犯罪、刑事科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

(四)、处处怜才重文

蒲松龄笔下的清官第四个特点是自己德高望重,才富学赡,对人则是处处事事怜才重文。《叶生》中县令对“文章词赋,冠绝当时”的叶生优礼有加,时供给养,处处褒扬,并聘为家庭教师,当这位文章憎命者总是铩羽而归时,这位县令仍是优礼不辍,鼓励再战,从而成了叶生的真正知己。后来县令被参离职,仍然携叶生同行,而叶生生病,县令仍然停骖候生,从而上演了叶生的“魂从知己”的感人悲剧!这位县令对才人命运、生死、家庭都给了诚挚、热切、周到的关爱!再如《聊斋》全文开宗明义的《考城隍》篇,更写了许多清官(包括关羽和类似孔圣人者,都对优胜者的试卷赞赏不已,吟诵考生“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警句,而考生中的相互赠答的诗句佳言“有花有酒春长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也为同事赞赏,这一切都在证明参考者是名不虚传的确有才华的才隽之士,是值得爱才的清官赞赏选拔的。《胭脂》篇中的吴南岱(有主观失误的清官)是知识分子福星的施愚山,能察知鄂生和宿介之冤,首先是从二人的文化素质开始的,吴公一见鄂生,仪容秀美,谈吐温文,根本不像个杀人犯。施公读到宿介的情词怆恻,文采动人的申诉,十分动情,然后决定调阅案卷,拍案大呼:“此生冤也!”所以鄂、宿二人之所以得到昭雪,都是因为自己是才隽,又碰到真正的怜才恤士的好官。《胭脂》篇后,特为附录施愚山的爱才、怜才、恤士的逸事,给一个走了题的考生屈法申恩“题目虽差,文字却佳,怎肯放在他人下。”真令人感动。

清官自己有才,爱才、怜才。倾心助才,是蒲松龄心目中的最佳清官形象。

《聊斋》中的清官形象寄托着蒲松龄的多种情思。

(一)、寄托着蒲松龄的政见。蒲松龄奉行的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他希望为官清正,谨依君命,勤政、爱民,忠于职守,歹徒伏法,冤屈申雪,国泰民安。为达到这一境界,要依靠、重用优才,选拔各级好官,还要加强监督,奖励清廉,黜责庸渎。罢免惩处不作为(“縔被放衙”)。

(二)、寄托着蒲松龄的爱憎。一部《聊斋》是蒲公的“孤愤”之书,是憎的大纛,爱的旌旗,关于清官的篇章对这点反映尤为激切。从书中看来,蒲公对清廉好官,无限敬爱;对才隽士子,无限爱

护;对本分良民,无限关爱,对生活中美好的善良的东西,哪怕是小动物,也是关爱有加的。而对生活中丑恶的东西,则是充满憎恨的,贪墨的赃官,冤人的昏官,不作为的庸官,凶残暴虐的差吏和为非作歹蛮不讲理之徒,以及愦愦的天公、恶鬼瘟神(认为“此辈皆可杀”)。总而言之,世上一切丑恶不法的东西,都在他的憎恨之列!蒲公的爱憎也是旧社会正直知识分子普遍的共有的爱憎。是《聊斋》贯注全书的。

(三)、寄托着蒲松龄对生活的信念。蒲松龄虽然自信才能,但也如叶生一样,屡试不中,生活艰难,“终日坎壈其身”,也感受到现实世界的“强梁世界,原无皂白”,也感叹人生只合合眼放步,听造化之低昂。但是,他对生活仍然是乐观的,“自首不堕青云之志”,希望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也深信生活中积极、健康的因素是主流,乐善好施之人比比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间不报,神鬼也报。他一方面感叹“文章憎命”,“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但另一方面又更多歌唱才华能得知己赏识,步上青云之路,能得到美妇,能成为巨富,甚至能成为神仙,并且才华还能成昭雪不白之冤的武器。所以,他的作品,从无“绝望”之情,只作不平之鸣,不作“绝望”之鸣,一念之存,生死不泯,努力奋进,生死不休,正是蒲公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的信念。在蒲公心目中,生活是美好的,是仁人志士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也是必将给仁人志士辛勤劳作给予丰厚回报的理想之国。

(四)、寄托着蒲松龄对艺术的追求。《聊斋》是蒲松龄“立言”的重彩旌旗,他千方百计耗费数十年心血,集腋成裘,将他的“才大似海,笔妙如环”的精华都聚于此书。《聊斋》是他艺术追求的样板,是他艺术才华最集中的展示。《聊斋》中关于清官的篇章,当然,也体现了蒲公的文采精华,令人震撼。这可以从许多篇章中波澜起伏的结构,风起云涌的名言警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娓娓动人简约有致的叙述,乃至阴阳两间官员的判词和书后的“异史氏日”和附录,都写得不同凡响,情理双茂,绝伦超群,让人看出来,这不是一般逞才使气的作品,而是大匠一代文宗“立”的不朽之“言”,是文言小说的楷模,是文言散文的楷模。蒲松龄数百年来盛誉不衰,正是由于他精进不已的卓有成效的艺术追求!

这些,我们后来者都应当永远铭记,永远钦佩,永远效法。

(责任编辑谭莹)

猜你喜欢
聊斋清官特点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读破聊斋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