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8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述评

2009-09-02 06:43夏建华熊宗齐吴应枝
化学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尊重和谐智慧

徐 泓 夏建华 熊宗齐 吴应枝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2008年初中化学优质课中典型课例的教学片断再现和点评,倡导师生共建尊重、和谐的新型课堂文化,在传递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放飞生命、启迪智慧,以期达到新课程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生命;智慧;尊重;和谐;创新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7-0023-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安徽省2008年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于10月9日-11日在安庆市举行,参赛选手优质的现场教学、评委老师专业的课后点评、省教科院夏建华特级教师精彩的总结发言和来自全省500多名初中化学教师热情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我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状况。现将其间的体会和思考,结合其中部分课例片断的再现成文如下,以期能继续延伸此次活动的时空影响,引发广大教师的思考,为进一步推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1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 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2]此次活动呈现的每节课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课堂文化,教师通过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灵活的教学机智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又充满尊重和期待中愉快地学习、尽情地展示自我。现从下面几个镜头再现当时鲜活的课堂。

[镜头一]宿州市砀山第五中学王锋老师“爱护水资源”教学片断及点评

师:各位同学,这里是安庆七中电视台“焦点面对面”栏目演播厅,欢迎各位同学参与今天的节目!同学们观看过刚才的短片后有什么感想?

生1:水是生命之源,非常重要。

生2:刚才短片中的自然界中水看上去真美,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它。

(学生纷纷有感而发,引入课题)

师:本栏目有三个环节:知识竞猜、焦点关注、真情互动。先考察一下同学们对水了解多少?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

……

师:谈谈在你们日常生活中对水的使用。

生1:我奶奶是个节水标兵,每天把洗菜等生活用水贮存起来浇花、冲厕所等;

生2:我爸爸平时就是不注意节约用水,常常不及时关紧水笼头,我平时说他时,他总是说:浪费一点没关系,水多的是。回去我一定把老师刚才给我们算的这笔账告诉他。

(学生纷纷抢着发言,真实地流露自己的想法)

点评:老师精心的准备,在占有大量教学资源的前提下,选择了合理的教学内容,采取新颖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体验,使人眼前一亮:原来化学课还可以这么上,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个环节分别围绕着“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层层深入,通过知识竞猜引导学生巩固并习得关于水的认知;通过焦点关注让学生感悟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缺乏;通过真情互动提醒学生从身边做起爱护水资源。每个环节都是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悄然发生,实现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3]的生命课堂。

[镜头二]淮北市宋疃中学赵艳老师“燃烧和灭火”教学片断及点评

师:今天是休息日,老师非常感谢各位同学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参加今天的学习。

弯腰致谢,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

师:今天的实验中各小组需自己商定并选出小组长,等会请小组长举手。

学生纷纷互相商讨,有谦让的、有主动的,很快确定了组长。

……

师:最后请一位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纷纷或思考,或低声交流,很多同学举手。

教师稍作观察后,选择了一位没有举手的女同学,同时鼓励:我想你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好吗?

学生在老师充满尊重的期待下,完全放松下来,非常好地表达了自己感受。教师带领学生鼓掌并及时鼓励道:你说的很好啊,今后希望你能更自信一些。

点评:老师课前凭借细致的观察和简短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实验小组长的自选并举手,老师在让同学充分享受民主的同时,实际也发出一个信号:做组长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领悟相互间应尊重、合作;最后的提问打破了一般选择举手同学发言的习惯定势,关注到少数平时可能容易被老师忽视的性格稍内向的学生,并通过适时适度的鼓励让他们融入课堂,体验被尊重的感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就像一个个窗口展现着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样的课堂势必会让我们的学生带着同样的尊重去面对他人,面对社会。

除了上述两节课外,还有淮南十七中张科老师极富亲和力的教态、滁州三中王芳老师自然流畅的课堂组织、池州解放中学孙书武老师极富情感色彩的媒体内容选择等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如何构建生命课堂。

2师生共启智慧之门

这次优质课评选在很多地方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可借鉴的参照:极富创意的教学设计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深刻的思维和多元的回答显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氛围活、设计巧、效率高,这样的课堂就是智慧的课堂。[4]

2.1 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参赛教师都能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通过课前用心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充分展示了他们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有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进行创新;有的通过对实验设计进行创新;有的通过板书设计进行创新;有的通过组织方式进行创新等。

2.1.1 教材处理创新

每一节课都无一例外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改进和创造,而不是教教材。

[镜头三]宣城市奋飞中学戴雯婷老师“竹子里的奥妙”教学片断及点评

教师展示一节毛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竹子里面有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

学生兴趣盎然,提出各种猜想:什么也没有;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同时产生问题。

师生共同确认需研究的问题:如何才能知道里面有没有气体?如何知道是否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其组成是否和空气一样?

学生思考分析,并汇报实验方案,最后进行分组探究。

点评:这节课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竹子里气体成分探究”这一真实情境设计出学生探究活动,既符合刚刚学习化学一个多月的学生认知水平,又将课标中“空气”等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课题选择超越教材的范畴、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探究性。以空气的组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的收集等内容的知识线;以问题确认、问题解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为方法线;以学生对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产生的兴趣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的快乐体验为情感线,全面实现了课标的三维目标。给我们的启发是:知识的适度包装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引发更深入的思考,教师通过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施展自己的才智。

在教材处理上表现突出的还有安庆金拱初中江小平老师的“燃烧与灭火”、马鞍山建中学校黄光波老师“分子和原子”、芜湖第二十九中吕娜老师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关系”等。

2.1.2 实验设计创新

重视实验教学也是本次参赛课堂的一个鲜明特点,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采用了课本规定之外的多种形式的实验创新,从而为课堂增添了光彩和智慧,也赢得了观摩教师的认同和掌声。现介绍其中两位教师的创新设计:

[镜头四]安庆市第二中学胡媛媛老师“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实验设计

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一般通常会用教材中提供的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有它的缺陷,一是白磷燃烧会产生污染,二是不便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但胡老师将这个实验改进后(如图2:热水中熔化的白磷用铜圈固定,再将一个空试管垂直罩向白磷,白磷立刻燃烧起来),不仅实验现象很明显,不产生污染,而且还能很好的用于学生分组实验,这大大提高了该实验的教育功能和应用范围。

在对比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时,胡老师同样改进了实验,如图3,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相同大小的白磷和红磷,并用橡皮塞将试管塞上以防止空气污染,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热水中,很快就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

[镜头五]巢湖市居巢区司集中学杨绍武老师“水的组成”实验设计

杨老师对霍夫曼电解器的改进,如图4所示,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做电解液,用新的电炉丝拉伸后作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既大又不易被腐蚀,摩托车的电瓶做直流电源,注射器收集两电极上的气体。 整套装置简单易制,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它孕含着教师的智慧。在验证两极气体时,也很有创意,验证氧气时,用生活中的香代替带火星的小木条,从注射器小孔中(事先已经打好)伸进去,现象明显;验证氢气时,在注射器的针尖处点燃气体,并不断轻推注射器,就能看到持续的火焰。

在实验设计上有所创新的还有阜南市临泉集乡中心校的田甜老师、蒙城八中的丁李老师等。

2.1.3 活动设计创新

[镜头六]合肥市十五中江乐霄老师“燃烧与灭火”教学片断及点评

在完成“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和“探究灭火的方法”两个教学任务后,向学生展示08北京奥运火炬实物,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结构特点,抛出问题:如何防止火炬传递过程中熄灭?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应用刚从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感受到化学与科技、生活的紧密联系。

点评:整节课教师通过观察图片、实验探究、评价教材、思考质疑、分析归纳、讨论交流、综合应用等科学合理的学生活动设计,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气氛。尤其是最后通过展示08北京奥运火炬实物,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应用中实现自我超越。这节课在如何设计合理的学生课堂活动,如何借助外显的学生活动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内隐活动(如质疑、思考等),给我们以启示。

2.1.4 板书设计创新

[镜头七]蚌埠市怀远实验学校陈锦老师“燃烧与灭火”板书设计及点评

点评:在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板书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手段似乎被很多教师淡化,这节课中陈老师难能可贵的通过合理、美观的板书设计将听课教师和学生带入新的境界。教师首先通过学生在实验和思考中例举的“影响燃烧的因素” (左边方框),归纳出的“火”的造字结构;再通过学生例举出的“熄灭蜡烛的方法”(右国边方框),推理并板书“火”字上的一横内容形成“灭”,整节课教师流畅的教学结合极具美感的板书,在给人以享受的同时,提醒我们:传统教学手段在新课程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2.2学生被激发智慧的火花

智慧的课堂不是把书本知识简单地搬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需要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真正以课堂教学的智慧创造了智慧的课堂.进而促使课堂上的师生在平等和谐、互动生成中不仅学习知识。还会激发更多的灵感。此次优质课中有16节课应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镜头七”在教师提供的开放情境中,学生在对燃烧条件的猜想远远超出老师的预期;又如:

[镜头八]六安市舒城二中严海兵老师“水的净化”教学片断及点评

在完成过滤实验操作后,有少数学生发现他们得到的滤液不及其他同学的滤液澄清,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现象,让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生:可能是滤纸破损;可能是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可能是烧杯不洁净;可能是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上;可能是滤纸没贴紧;可能滤纸是别人用过的……。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改变了学生课堂上的被动状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拥有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能经常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保持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受激发状态,想必我们的课堂也将是充满智慧的课堂。

铜陵十中吴文健老师的“活性炭吸附性探究”、黄山二中张美霞老师的“燃烧与灭火”等课堂中也都出现这样亮点。

以上评述并不意味着理想课堂可以降低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一味追求片面的过程和形式。相反,只有建立在学生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避免因过分对知识的追求而淹没了学生对探索的渴望和教师对职业的追求,才是新课程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3] 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P:17~1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4]张梅玲.一本促你思考的书.人民教育[J].2006(17)44.

[5]叶万祯.廊坊市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会之我见.化学教育[J].2008(5)28.

[6]杨绍武.霍夫曼水电解器的嬗变.化学教学[J].2006(6)9.

猜你喜欢
尊重和谐智慧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