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09-09-01 09:03黄永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法结构文段全文

黄永春

初中阶段文言文所选用的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然而,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多采用注入式或讲析式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快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

也许做到快速阅读,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学生阅读的时候,先要领会全文的中心思想,因为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灵魂、统帅,只有我们把握住它,才能更好地理解回答问题。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将全文读完,弄清文章的题材,并根据体裁的特点,快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假如我们读的是叙事类型的文言文,我们就应该在头脑中马上联想到记叙文的六要素,并且迅速在文中找相应的内容,与之一一对应。即: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了些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如果我们读的是说明类型的文言文,就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它所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并将对象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找出来。如我在教学《核舟记》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一些数字说明的句子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找出说明核舟上各种景物、人物的句子加以琢磨。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或查阅资料,实在不懂老师就加以点拨。这样做,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若读的是议论性文言文,则应迅速明确该篇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看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哪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运用什么样的议论方法,采取了哪些有力的论据等。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心,做到心中有数,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综合概括能力。

二、针对问题跳读找出相关的内容

在把握中心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再根据文章后面的问题,在文章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全文的内容,上下文的语境,使用原文或根据内容自己概括做答。这样做,即使偶然出现一些偏差,但也不会相差甚远。例如我们上蒲松龄先生的《狼》一文,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直接从文中找出关于描写狼的动作的文段进行阅读,有时还可以给学生指出一些重点句子让他们琢磨。像文中的“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就把狼的狡猾神态描写得非常生动,只要学生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可以理解了。

三、重读全文扣住中心

有些文章,我们仅凭文段的内容是很难完整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重读全文,紧扣文章的中心,并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读的是读后感或启示一类文章,就需要我们重读原文,找出给你影响最深或者是最富有哲理的地方,扣住中心思想,充分合理地发挥作答。我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课文,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的句子来,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给一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对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也就有了比较明确地理解了。

四、要把握好句子的停顿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问题在初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的基础,假如学生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不少学生反映文言句子浩如烟海,一个句子一种停顿,难以掌握。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两个原则”一般都能正确处理好句子的停顿: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正确的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再旁及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另外,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关键句。如:《岳阳楼记》一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全文的关键句,总括全文,概括了作者的宽大胸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把握了这一句,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之,这些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但是,光有方法还是不行,老师还要督促学生平日多实践,多阅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使以上的阅读方法成为自己的东西。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文段全文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