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

2009-08-31 07:45熊聪聪宁爱军满春雷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信息素养

熊聪聪 宁爱军 王 燕 满春雷

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从原来的计算机扫盲阶段发展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意识阶段。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通过改革现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应由操作技能转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层次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的弊端

很多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以计算机常用的软件来展开,一般的教学思路是先注重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培养的目标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在知识的获得这个层次上,而没有培养学生真正的将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另外,由于计算机在城市与农村普及的程度有差异,教学对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大不相同,目前的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采用统一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以目前比较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以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概念及意义

2.1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后来陆续出现有关信息素养人的定义,其中比较有权威的是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的信息素养人的标准:

(1) 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

(2) 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

(3)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

(4) 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指定成功的检索策略;

(5) 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

(6) 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

(7) 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

(8) 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

(9) 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2.2以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信息能力总水平排序数据统计,美国的信息能力总指数是71.76,日本为69.97,澳大利亚为65.59,中国只有6.17。由此可见我国公民信息素养亟待提高,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更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它表明深化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3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为适应社会新形势下的要求,高校应以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平台、教学模式与体系等各环节进行改革,以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的目的。

3.1革新的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教师课堂教授,学生自学相结合,构建“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状态,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调实践环节在教和学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考虑到分层分等级教学实施的客观难度,在授课模式上采用传统课堂授课与课后网络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课堂上讲解主要内容和要点,讲解内容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参考。

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考核。采用网络考试和学习支持系统,探索上机、笔试和网络化考试等多种考试模式,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3.2构建一个基于Web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支撑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将学科知识、资源与教学平台相结合。适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弥补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统一的教学进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现状,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提供新渠道,以达到知识分享和共同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基于Web 2.0的网络教学平台,可充分发挥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和信息交流的双向性等特点。

Web平台将与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并具有一下特点:

(1) 个性化:教学平台将在学生使用系统前进行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级结果将作为后面呈现学习内容的参考。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其呈现内容将根据个人的等级而不同。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群体来说,网络学习平台将实现个性化教学。

(2) 智能性:平台将具有智能性。不仅根据学生的等级不同呈现不同的内容,而且会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不同和学习的成绩不同,随时调整他的等级,即该平台具有自主学习的功能。

(3) 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问的问题,常遇到的难点等进行深度分析,分析结果将为教师课堂授课提供参考依据。

3.3全新的教学模式

3.3.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或多个教学任务,将计算机技术融合于学生的专业中,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明确,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3.3.2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的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达到了“学以致用”,将学到计算机技术真正的用在学习中。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以及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4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改革后的新体系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第二层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第三层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选修课。该体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

3.4.1层次一——大学计算机基础

以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主要以计算机操作扫盲为目的,内容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为此,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indows、其他操作系统、Office软件、计算机基础和体系结构,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网页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原理和设计。获得的成效如下:

(1) 在强调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 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具备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自学新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明确部分自学内容,并强调教师指导学生的自学形式;

(3) 按照新教学方案的要求编写的新教材,使用效果较好。

该体系从2004年实施以来,效果显著。在连续三年进行的课程网络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要求满意,认为不仅学会了计算机操作,而且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入学新生计算机能力差异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3.4.2层次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

根据学校文科、理科以及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和技术应用课程。

(1)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国内高校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部分以语言和语法知识为重点,而忽略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过多强调语言和语法,造成多数学生能读程序,但不会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大学生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强调语言和语法知识的教学只需能够实现算法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① 按照“提出问题→算法设计→语言语法→编写程序”的顺序组织教学,并重点训练算法设计能力。采用先算法设计后语言语法的顺序开展教学,符合认知规律,避免了复杂语法的干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能力。

② 在实践上机环节,强调程序调试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我校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普遍较强。

③ 改革了考核重点和方法。从原来的客观题80%、编程题20%,调整为客观题30%、编程题70%。从而重点考核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能力。

该方法从2003年开始实施,随着教师对该方案的深入理解和贯彻,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逐年提高。

(2) 技术应用课程

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对计算应用能力的需要,开设了“MS Access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深化了文科专业学生的数据库、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3.4.3层次三——计算机技术应用选修课程

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层次的课程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适应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一般需要。从2004年起,开设了“Web程序设计”、“高级程序设计“等选修课程,帮助部分优秀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此为基础,我校学生参加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如表1所示:

4围绕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方法与经验的结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具有广泛的辐射作用。因此,要建立培养信息素养和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就必须积极开展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具体使用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所用教材。我们主编、参编的教材明细如表2所示,这些教材的使用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方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罗英均.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J]. 科技资讯,2006(14).

[2] 刘晟. 对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现状的思考[J]. 铜陵学院学报,2006(4).

[3] 张宏. 黄丽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J]. 焦作大学学报,2006(4).

[4] 李慧.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2).

[5] 陈志国,王芳,刘敏. 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

[6] 王宏儒,孔婷,刘伦源,等.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4).

[7] 龙凤姣. 信息素养教育概念及其形态的历史演变[J].情报探索,2009(4).

[8] 赵春燕,邵杰,闫长青.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

Research on Teaching Syste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XIONG Cong-cong, NING Ai-jun, WANG Yan, MAN Chun-lei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has ranged from the original stage of the computer literacy to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and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asing on the research of computer teaching systems, this paper analyz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he teaching focu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should enhance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ead of skills by reform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basic education. Wed bett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and train student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hierarchical teaching;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system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