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娜 李联宁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经过5年实践,特别是本科学生全过程检验,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二十一世纪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形成的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职位,大量用人单位又招不到符合需求的合格毕业生,重要原因是许多学校计算机专业按学科型人才模式培养学生,只重视技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陈旧,致使当今计算机主流技术进入不了培养过程,大学本科毕业生缺乏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
探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我校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经过5年实践,特别是两届本科学生全过程检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经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专项基金立项支持,其教学改革成果已获2009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教改研究的背景与执行情况
新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计算机技术方向的设岗情况,搭建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的10门核心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均以计算机一个主流应用技术为模块,如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管理方向,构建出“2.5学年+1学年+0.5学年”的新办学模式,其中2.5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授;1学年为专业方向课的讲授与最新主流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习或企业实训,同时将毕业设计提前半个学期进行;0.5学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书写和答辩,同时进行校内实训,使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在进行校内实训时,将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构建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目标是:
构建以适用和实用为原则的理论教学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一支专兼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有利培养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依据上述目标以及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认识,近几年我系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思想状况以及发展目标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坚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保证本科的基础知识教育下,按照重技能、强素质的基本原则,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1以“适用+实用”为原则的理论教学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讨和执行,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分别制定了2004版、2005版和2008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教学方案包括三大课程平台:素质教育类课程平台、专业教育类课程平台、实践应用环节平台。其中:
素质教育类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专业教育类课程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模块课程,定位于学科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
实践应用环节平台包括不同学期的不同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专业社会调查和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整合和精选专业教育类平台课程,适当减少课程门数,突出主干课程,精选专业方向课;
面向职业要求,逐步加大实践应用平台的比重,目前实践应用平台教学部分的比例已占到24.6%。
2.2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计划的实践应用平台安排上重视实践环节,加大课程设计的门数;注意提高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质量,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第三至第六学期的寒暑假开展专业调查和专业认识活动,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专业生产实习指导,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社会应用情况、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等。
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中内容单一、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做法。优化验证性实验、开发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验需求。
营造校园科技活动氛围,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微软之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同时组织了机器人开发实践小组等专业技术领域的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验教学训练中掌握的技能完成竞赛作品。
2.3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以就业为宗旨,实行专业学历与职业技能“双证书”制
我们尽力将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培养方案相链接,以课程学分置换的方式为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做准备,鼓励学生获得专业学历与职业技能“双证书”。如我们和微软合作,有选择地将他们的课程嵌入到我们的专业方向模块教学计划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微软的主流技术,参加专业资格考试,获得微软有关证书,为学生毕业时应聘工作打下基础。
(2)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适度的专业整合
根据社会需求,我系采用“专业教育+计算机技能强化”、“专业教育+语言强化”等方式,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度复合。如针对市场软件外包需求“专业+日语”人才,计算机专业增设了两学期的计算机日语选修课程,有30%的学生参加学习。部分学生因此顺利进入日资企业或对日软件外包项目。
(3) 加强实践技能锻炼,实施校企联合办学
打破传统的“高校培养人才在教室、实验室里,由教师来完成”的单一模式,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单位的技术优势,把课堂延伸到岗位当中,把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请到课堂中,采用合作教育模式,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市场之间的距离,使专业培养过程紧跟实际需要。如软件测试专业方向课,由西安863软件孵化器基地测评中心有实际经验的老师做“外包”,他们将实际的项目带到课堂上,对学生就业非常有利。
2.4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强调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以名师为带头人的教师创新团队,我们采取引进“双师型”教师和让青年教师到企业进修两种方式。四年来,我们共引进4名双师型教师,将5人次青年教师送到企业培训,同时广泛引进企业单位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来我系任课和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提高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及相关实践背景的教师比例。
双师型教师在我系专业方向课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引进有非常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李裕华高级工程师和马慧敏工程师后,他们在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的教学和实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学生在该方向就业有了很大的信心;网络专家李联宁高级工程师在网络课程的实训中起到很好的作用;高级项目管理经理刘金安老师,在与微软的合作和ERP课程的教学和实训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5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应用型人才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
我们按主流技术方向构建了渗透式的三层次、四类型、多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即基础实践(实验、电子实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综合实践(实训、课程设计)、设计型与创新性实践(实战项目加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型实验)。
四类型即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项目实战及毕业设计。
采用课程讲练交互型、独立设置型、认证培训与考证结合型、实训专题型、课内课外互补型等多种模式。
我们先后与北京软通公司、大连华信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需要,逐步增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建立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校内开发实训基地,网络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每年承担我系全部学生的生产实习和80%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同时还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6举办科技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打好就业基础,我们每年都分别面向计算机专业和全院范围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举办不同层面的科技及职业素质教育讲座,计算机系2008年度大型讲座及活动明细单如表1所示。
3教学模式改革成果
通过两届计算机系本科学生的全程教学实践后,教学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2004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3%,80%学生就职于政府公务员、大型国企、外资企业、国内软件企业等。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考入美国林肯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
在微软公司举行的全国微软软件技术大赛中,我校有2名学生进入前100名,团体赛中荣获全国微软“校园之星”团体大赛华西区第2名,5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2等奖,4名学生组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陕西赛区1等奖。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已参加实际工程项目工作,具有相当的实际工作经验。2005级学生部分已提前就业,一个学生因有长期在软件公司的工作经验和在工程项目中担任项目组长的经历,被北京用友公司严格考核招聘选用后,入职年薪即7.2万元。
目前计算机系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初步取得以下成果:
(1) 变“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
(2) 变传统的只由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教育模式。
(3) 提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4)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5)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6) 技能课与职业资质证书考试相结合。
4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我们希望能把要求学生完成上万行编程语句作为量化考核,渗透量化到各门课程的训练中,从而把专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在校四年,使学生初步体验IT企业中软件开发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工作素质能力和职业责任感;并训练学生合作能力、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l in Application-oriented Students Training
LU Li-na, LI Lian-ning
(City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students training of the new model, building a new teaching model to adapt 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practice system. After 5 yearss practice, especially in the experiment the entir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 have taken shap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a computer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tudy projects for the City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nd put in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application talent;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