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戍疆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出现主要在初二阶段,他们从最初的好奇、喜欢,逐渐到学习困难,英语学习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变弱,进而丧失英语学习的愿望,甚至放弃。这不仅影响了班级的英语教学、学校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这些学生在校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学困生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1. 学困生的情绪状态分析。在调查“影响初中学生情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学困生选择“学习成绩不如意”的高达68.4%。在调查“你认为学习苦恼吗”的问题,93.7%的学困生认为经常苦恼、有时苦恼,普遍存在着消极的情绪。
2. 学困生在学习意志方面的问题。在调查“你对学习有信心吗”,74.7%学困生表明有信心。在调查“你在学习中喜欢独立思考吗”,57%的回答“有时喜欢”,回答“喜欢”的仅有22.8%,回答“不喜欢”的占20.2%,表明学困生的独立性是偏低的。在调查“你喜欢做难度较大的作业吗”,不喜欢困难作业的人数占50.6%,喜欢困难作业的人数仅有10.1%。在调查“你在学习上有毅力吗”,98.7%的回答缺乏和有时缺乏,回答不缺乏的仅有1.3%。
3. 学困生在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在调查“你平常对待学习的态度”,34.2%的学困生表示喜欢和较喜欢学习,回答一般和不喜欢学习的达到65.8%,说明学困生学习兴趣较低。在调查“不喜欢的功课能否专心学习”这一问题,12.7%的表示能专心学习,有时能、平时不能、考前能或不太能的占78.6%。可见,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内部原因。
4. 在学习成绩归因方面的问题。学困生中有60.7%的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有26.6%的认为是自己基础差,把成绩不好归因于考题太难或老师不好达到了87.3%。
5. 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家庭关系方面,学困生经常受到家长表扬的仅占27.8%,有时训斥和经常训斥的达到34.2%。师生关系方面,在调查“你有讲知心话的老师吗”,回答没有的占到63.3%,回答较少的有24.1%,回答较多的仅有2.5%。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不足点是:普遍存在着消极的学习情绪、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在校不能专心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较差;独立思考性偏低,缺乏师生交流,家庭人际关系差。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数学生表示对学习有信心,这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小。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时应充分、有效地挖掘和利用的。
二、学困生的特点
1. 学习成绩趋势。初二学生英语学习大致呈现出锥形,中等偏下学生多,优生少。从初一、第一学期至初二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学困生学生分别增长4.51%和0.49%。变化趋势是:成绩下滑,学困生人数增多。多数英语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及多学科成绩也很糟糕。由此说明,英语学困生在其它学科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和障碍。
2. 学习成绩归因。学困生的内部归因倾向比较明显,达到了87.3%,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归因认识是清楚的,即认为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够,没认真听课。学困生的这种归因认识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 师生关系。多数学困生对部分老师的课不喜欢,因怕老师而不敢和老师讲话,认为老师对自己很少鼓励、表扬和经常讽刺、挖苦。回答“没有知心话给老师讲”的学困生占到63.3%,可见缺乏师生交流是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4. 学习意志。初二英语学困生有着独特的特点: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学习毅力差,独立思考性偏低。
5. 学习态度。学困生普遍存在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存在着消极的情绪,上课不能专心学习。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内部原因,是他们学习进步的障碍。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对学困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二是如何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即进行教育干预,其最终目标是缩小他们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提高其学习成绩呢?抓早抓紧是转化的基础,热爱和关心是转化的关键,改进教法和学法是转化的保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是转化的重要环节,家长的协作与配合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习动机水平。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以期达成目标并获致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过程。在学校背景中,成就动机是指一个学生对很好地完成学业任务的追求程度。成就动机显然对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现过人之处;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而形成对自己正确全面的评价,以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另外,教师应注意尽可能地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学科内容教给学习困难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就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是“跳起来能够摘到的桃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让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积极的心态,逐步提高其志向水平和学习兴趣,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
2.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教师把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堪负重,厌学情绪增加,形成了“低质——厌学——加班——更厌学——更低质”的恶性循环。分层递进教学是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分层递进教学强调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可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同步讲授、分层训练、分层测试。同步讲授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及心理学规律,让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指向并集中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分层训练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学目标,编拟出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习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练习后,再做高一层次的练习;分层测试,就是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下进行测试。在分层测试这一环节中,要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好的成绩,此环节旨在,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位教师在这一方面尤其要做得更好。
3. 沟通感情,施以爱心,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更大,所以很难坚持学习,更易产生厌倦感、自卑感、无助感,导致更多的学习缺陷和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成绩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则成绩越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他们。”从教育的过程看,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学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一种自然的感情,是启发学生萌发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也是教师对学生奉献的核心。为此,教师要以平等、亲切、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主动积极地改善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关系,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点滴的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重视。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心理障碍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为此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耐心地加以引导、疏导和教导,做到润物细无声。关键是要有恒心和信心,要满腔热情,不要怕反复,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