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体会

2009-08-24 09:27许荣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研究

许荣辉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贯彻新课程精神,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每个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实践的问题。本文从授课内容深广度的把握、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注重教学过程的人文性、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化学 研究

新课程的实施,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与传统课程相比,都有校大的突破,赋予了教与学新的生命力。课程的设置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对不同学生的塑造。但也存在一些不甚理想地方,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求教于方家。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偏少。新课程改革后,书本难度下降,随堂实验增多,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往往一个探究实验就要花不少时间。许多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进一步找出问题的原因。45分钟内,教学时间与实验时间往往难以平衡。课时的减少,许多重点内容没有时间总结巩固,有的老师只好牺牲学生实验的时间。大量的练习因为课时的缘故没办法讲评,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能力较弱。有的学校甚至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推到下个学期,这样又影响了下学期的正常教学。

此外,由于教师的职称评定与课时有关,除正常课时外许多学校有自行添加的课时,这些课时却不能算在职称评定课时中,这样部分教师不得不多带些班级,工作量相当大。

(2)相应的配套练习不完善。配套练习中还有许多旧教材的影子,部分题目照搬旧练习册或是新编题目不完善,以致难度偏大,或题意不清,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3)教学设备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但是,在许多学校教学资源的匮乏,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效果。调查中我们发现,重点中学的多媒体及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基本上做到班班有多媒体,但有的老师常用多媒体教学,有的老师却几乎不用,书中的大部分实验均能完成;一般中学只有实验室或是多功能教师有多媒体设备,实验只能抽做,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而较偏远些的学校,连实验都很少做,多媒体教室更是是少用。多媒体资源不足,使得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不够直观,对微观物质的想象难以具体化。实验室设备的缺乏使得学生不能在实验中探求真知,动手能力差,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学素养也无法得到培养,教师只好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进行新课程改革。

(4)研究性学习开展有喜有忧。在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中,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高中阶段要开展有价值的研究,必须要有各学科知识的充分储备和科学方法的大力支持。

现在的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许多是结合课本所学或是联系生活而设定的。例如,“大晶体的制作”、“铝在酸中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茶与健康”、“宝石与矿石”、“垃圾回收”、“健康饮食”等,这些课题大都能引起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成果通过报告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成果交流汇报等。但是,实验过程中具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部分教师不敢大胆地开展化学研究实验。加之老师的工作量大,往往一人要带好几组,工作负担重。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也影响了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5)高考评价方式与培养目标不一致。高考仍以一纸决定学生的未来。中国的每一位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都知道,不管教育的目标方向是什么,考生在高考的成绩才是中学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尚未发生根本变革。当一切都以升学率为中心时,课程改革就只能在教室外徘徊。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历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高考分数仍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与新课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考试的作用、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理念有所冲突。如不改变考试方式,新课程的改革还将面临着许多困难。

(6)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新课程改革后,删去了许多偏、难内容。新课程和新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打破了原有以学科结构知识体系的编写方式,根据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科学素养的要求来设置以模块化结构的全新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但由于新旧教材之间的跨度大,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缺乏可参考的模式。在没有明确的高考说明前,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教到什么程度往往难以把握。例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出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内容,碳酸氢钠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该使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又如,在“硫酸的制备和性质”这节课中,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否要分析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酸性是由浓硫酸中H+表现出来,而强氧化性是由浓硫酸中S元素表现出来的?还是只需要学生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能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就可以了呢?许多老师担心高考会考,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宽和增加课时等现象。

(7)教材的改动带来的影响。由于教材编写顺序的调整,部分教师觉得书本的知识逻辑顺序较差。拿“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一单元来说,旧教材的顺序是“金属铝→氧化铝→铝的氢氧化物”,教师在介绍过程中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新教材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中知识的逻辑顺序是“从铝土矿中提取铝→铝的氢氧化物→铝的性质”,打破了传统上铝及其化合物学习的逻辑顺序,学生学习起来思路不够清晰。而且教材难度的降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部分知识的记忆,缺少理论支撑,趋于死记硬背,记忆量增大。

2.几点建议。化学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弊端,但教材的改进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化学课程来看,化学教师是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者,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广大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才能加以体现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教师是影响化学新课程能否得以顺利而有效实施的关键性因素。笔者结合当前新课程实施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适当增加化学课时或者增加专门的实验课时,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探求真知,体会科学实验的乐趣;教师也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也能更加游刃有余,而不会因为赶课时占用学生实验时间。加紧出台相应的考试说明,给老师教学一个明确教学目标指向。整合各学校对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映,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使新教材更趋于完善。

(2)加快教学资源匮乏学校的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所有因素均可列入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学习多方面的技能,钻研新教材,利用所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一些简单的教学资源。

(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是学生学习的顾问。新课程要求所学知识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跟上科学发展的脚步。教师不再是靠着经验就能教好,而从应该从原来的经验型转变为研究性学者型。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应该尽量多地收集资料,阅读相关知识,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4)在化学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更该加强自身的化学实验素质。规范试验操作,加强实验改进,提倡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邢永富.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何文轶.创新教育新模式初探——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和高中化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J].网络科技时代,2006,(1):64-65.

[3]郭金花,周庆余,吴星.来自高中生的心声:把化学实验课还给我们——高一学生化学实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6,(11):43-45.

[4]彭琼,尹笃林,李银保.湖南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6,(1):47-49.

[5]王秀红,范雪媛.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J].化学教育,2006,(2):25-28.

[6]陆真,赵露露,孙海蓉.现状、需求、困惑与焦点——来自新课程江苏实验区高中化学教师培训的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2006,(9):39-41.

[7]王磊,毕华林.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释疑[J].化学教育,2003,(1):9-13.

[8]饶志明,傅映锦.立足新课程再谱新篇章——厦门市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6,(4):46-49.

[9]林继阳.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化学教师[Z].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8/archives/2006/70555.shtml.2006-8-12.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