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丽
【摘 要】营造自然放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激发和培育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关键词】创新意识;好奇心;求知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的。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靠长期有意识的培养而形成的。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落到实处,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自然放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没有生理的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状态不可能发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造需要心灵的自然放松,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造。课堂上要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景观,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
二、激发和培育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天性,好奇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中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的进程。
激发好奇心的常用方法有:
1.创设故事、游戏的情境
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单纯的授课模式,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通过老马和小马所驼货物的互换,构建两个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环节时,传统教学往往是这样处理的:先由教师演示测量圆的周长,而后学生进行模仿。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样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鉴于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疑问难。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尚未掌握之处,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 激发求知欲,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1)激发参与欲望。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己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集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2)制造参与条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信息,给予讨论、交流及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一定要尽其所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