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国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兴趣是起因,教师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处于诱因的位置,是激发创新的先决条件。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出真知,适当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实验多面性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既定目标中,纵观全局的观点。善于运用评价手段,创设创新环境。
关键词:创新思维;兴趣;实践;评价;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058-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而中学物理知识属于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创新好比种子,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即是一种环境,一种经过科学组织的环境。环境的力量是潜在的,并且是强大的。它通过鼓励、赞许或限制等方式对人施加影响。有利于培养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它应该包容多样性,鼓励独创性,支持求新求异,挑战权威。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国运兴衰在教育,教育强弱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否是创新式的思维,是否有创新的意识。不难想象,一个迂腐、观念陈旧、墨守成规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代的教学理念不再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应是“学生要喝水,教师要给他一把掘井的镐”。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
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创新的先决条件,无兴趣,创新、改革都是无稽之谈。兴趣是人们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的倾向性,就变成爱好。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如镁条燃烧、碳酸氢铵分解等给学生以感官刺激,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
二、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抛弃惰性,关键因素的是教师,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在课堂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最难的地方给予恰当的提示。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教师的提示有如甘霖滋润心田。
在重点、难点处把握内在逻辑关系。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发现对较难的问题,让学生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校社会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社会中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不仅能活跃学生学习的气氛,又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引发创新思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思敢想的风格,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物理学习中,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的基础,是通向科学知识殿堂的钥匙。观察来源于生活。如学了密度,组织学生在家里把种子挑选一下,保证出苗率。学习了电路的串联、并联后,组织学生参观家庭电路的安装,便于学生对自己家的电路进行检查并安装。
四、拓展实验的多面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现在将其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对各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处理,培养学生在既定目标中,有纵观全局的观点,在出现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有应变的能力,并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五、善于用评价手段,创设创新环境
评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够影响、改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手段,改善教学的环境。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主要看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的能力、情意、思维是否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要适应这一变化,做到全面、准确、科学,手段多样。教师对知识掌握得好的同学评价要恰当,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造成对成绩差学生的压抑,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下降。对积极思维的同学要大力表扬,鼓励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的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哪怕是所提问题与当前学习关系不大的同学也要表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对其缺点不能挖苦、讽刺、打击,而应该满腔热情地帮助加以引导。通过全面、科学、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评价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全体动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 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