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课内外资源拓展点

2009-08-19 03:12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仪外形植树

吴 云

任何一篇课文只要我们去认真挖掘,里面一定还有许多知识值得利用。让学生把从各方面得来的知识在课堂上充分释放出来,是现在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样的语文课一定会让师生身心愉悦,快乐无限。

一、把文中的插图作为拓展点。

课文中的插图大都是课文中重点内容或课文中心的体现,学生能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心的素材。所以抓住教材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利用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恰当的语气读课文,并通过讨论理解少先队员去植树时的高兴心情,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句从不同的角度(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去说,一两句、三五句,只要能做到内容具体就行了。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把课外知识在课内释放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少先队员们为自己能为美化祖国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无比高兴的内心世界。

二、将文中的标点符号作为拓展点。

一篇精美的课文总是由文字和不同的标点符号组成,抓住标点符号把学生课外知识引进课堂,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使课堂教学紧紧地围绕重难点进行。在进行《走,我们去植树》一文时课文第二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为了运用这个省略号把学生的课外知识释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句式:在荒滩上植树可以________。在公路边植树可以________。在沟渠上植树可以________。在山坡上植树可以________。在________上(边)植树可以________。学生按这样的句式说话,既说出了要表达的语言,又明白了植树的好处,而这正是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三、将课后设计的训练习题作为拓展点。

在苏教版现行教材中每一课后编者都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课外调查、访问或亲自动手翻阅资料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做课前的知识准备工作,然后到课堂中来进行知识汇报。这些知识大都是对课文中心的进一步提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走,我们去植树》的课后让学生按树的名称、外形、作用为顺序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树木。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向同学介绍了十几种树木,有的树木名字连老师都没有听过。

四、将仿说作为拓展点。

仿写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仿说则是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表达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有效途径。因为它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让他们在说话时有了参照物,能够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学生对这种说话方式兴趣极大。教材中的《燕子》一文的第一节对燕子外形的描写不仅内容具体、词语优美,而且句式简练,是学生说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外形的最好范文。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明白作者不仅由整体到局部写出了燕子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各部分的特点,我们在描写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时也应做到这一点。学生顿觉眼前一亮,有话可说。

五、把关键词语作为拓展点。

一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有的起到提纲挈领、点明中心的作用;有的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有的则是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在《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教学中,公仪休一次拒绝就让送礼人无可奈何,这就给了我们的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了让公仪休能收下礼物,请大家为管家再想想办法。那么公仪休又会想什么办法拒绝呢?”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了管家智囊团和公仪休智囊团,分组讨论,派代表到课堂前面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送礼人的虚伪,也体会到公仪休的廉洁。

六、把续写课文作为拓展点。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有续写资源可以利用。利用好这些拓展点可以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最佳路径》一文,在结尾这样写道: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中的知识基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请了一个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到前面来,我说:“格罗培斯先生,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华社的记者,听说您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请谈一谈您是怎样设计的和此时此刻心里怎样想的,好吗?”这个学生一下子没有缓过神来,可却在全体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我立刻组织大家讨论,然后又挑选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采访,这就给大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借助文本内容把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公仪外形植树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风清气正过春节
公仪休:受贿是不合算的
公仪休不收鱼
论袁牧之“外形的演技”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公仪休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