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行走在教育与艺术之间

2009-08-19 03:12陈铁梅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美学艺术家中学

陈铁梅

中学美术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已经过幼儿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学生,他们已经奠定了一定的美术学业水平和鉴赏能力,对美术教育的期许也就“水涨船高”。所以,中学美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必须既是教师又是艺术家,这双重角色并不矛盾,但也绝非均等,有时教师的角色成分浓重一些,有时艺术家的气质更厚重一点,这既受时间和任务决定,也受心境和心态左右。如何做一名名副其实、能真正担当起中学美育职责的美术教师,关键在于对角色的把握。

一、美术教师必须始终行走在教育与艺术之间

教师的工作具有非常鲜明的双重性,一方面传播本学科知识并使之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学科教学平台实现教育人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教育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观、人生观。中学美术教师同样具有这种双重性,即“艺术的本体性”和“艺术的教育性”。示图如下:

“艺术的本体性”是指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艺术知识,习得艺术技能,积累艺术经验,进行艺术创造,使人类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得以传承、发展甚至超越。艺术家通过一首歌、一幅画表达情感,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向世人证明它存在价值的外显形态。“艺术创作可以是艺术家本人自尊自爱的一种升华。同样,艺术作品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建立了爱的通道。”观众和听众通过这些作品去感知世界,体悟情感,与作品之间产生某种心灵默契,达到认识、教育、启迪的作用。

“艺术的教育性”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获得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并期望拥有终身追求真、善、美的激情与能力。它的实施平台是艺术教学。通过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将人类文明中最为美好、最为善良的一部分化为一道最为明媚的阳光,普照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每每看了一幅画,听了一首歌,欣赏了一件雕塑之后,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感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使人人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同时还使人人在保持生存以外,还享受人生。知道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便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悟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这也就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审美操作和审美观照。

“艺术的本体性”和“艺术的教育性”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没有艺术本体的教育,艺术教育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无从谈起,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空无,那么美术教师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是因为教育能给人的生命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科没有其强大的教育功能,这就连学科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那么,为这一学科负责的教师就更加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美术教师同样如此。所以,美术教师必须将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实施艺术教育。

然而,中学美术教师的压力和困惑也不少,这并不是因为是否列入中考、高考考试科目,也不是考试、考核的区别,而是相对于中学的其他学科而言,对美术教师的“艺术的本体性”要求更高,中学其他学科教师可以不一定是本学科的学术专家,比如语文教师不一定是作家,不一定要写出一部畅销书,但对一名中学美术教师的衡量却一定是要能画一手好画,写一手好字,最好能参加大型展览获奖或者出版画册,这种“艺术的本体性”被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的外显形态而被不断强化,美术教师的边缘化也就随之不断强化。

为了满足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中学美术教师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夯实艺术基本功。“艺术具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以至于常使人忘情其中。”艺术的魅力是如此之大,沉醉其中的快乐使得美术教师常常在艺术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在他人的眼里甚至是自己的眼里,他就是一名艺术家。有的人在时间与精力分配方面不均匀,而出现了将教书育人仅仅作为一个职业来应付了事,个别中学美术教师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弱化“艺术的教育性”,只求将教材上的知识罗列给学生即可而渐渐忘了艺术教育本来的意义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帮助学会享受每一刻的诗意生活,提高学生未来生活品质,这种“遗忘”与“偏离”使“美术教师”只能算是一顶华丽的帽子。

中学美术教师如何将“艺术的本体性”和“艺术的教育性”双向结合?如何在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同时又作为艺术家存在?其实,结论就是一个:将教师与艺术家这两者做个最好的兼容,行走在教育与艺术之间。肩负起教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职责,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二、美术教师必须兼容教师与艺术家的双重职责

要做好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并不容易,仅仅拥有兼容教师和艺术家的理念远远不够,更必须在行动上做好兼容。

1.教学行为:教学艺术与美学引导兼容。

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是学生集中享受艺术美的过程,这包含教学呈现的美和教学内容的美。

首先教学的呈现方式必须是美的。任何一节艺术课,其过程的铺展应是符合艺术的节奏美,即在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的前提下,在该给出知识重点的时候顺势强调,在该创意练习的时候恰当地给予时间和机会,伴随着的教师语言(包含肢体语言)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轻声慢语,使学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奔腾欢快的愉悦,也能享受静静流淌的宁静。

其次教学内容的美是指美术教师不仅仅需要告诉学生怎样画,而更是应该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美在什么地方。中学生已经在审美心智上比较成熟,爱美之心已然占据了他们的审美心理,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习艺术,喜欢上艺术课程的原始目的就是想知道怎样才能获得美的能力,而不是立志成为一名画家,而这与艺术教育的目的本就相符,“美育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升华这种爱美的天性,进入美的境界。”所以,美术教师需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够透视出艺术技能背后所蕴含的美学原理。

当然,美学包含着哲学美学、理论美学、实用美学等等,美学“已成为一张不断增生、相互牵制的游戏之网,它是一个开放的家族。”虽然中小学艺术更多的是实用美学,但要使学生理解并自觉地享受美,就需要教师具备卓越的能力解读美学知识,这就需要借助于美术教师对教学呈现方式的美的演绎。

2.知识底蕴:技艺提升与人文修养兼容。

衡量一名美术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尺是专业技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艺术表现的各类基本技能技巧,而并不是指偏重于一个项目,因为中学艺术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这就决定了艺术教学的任务是普及各类艺术知识,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将自己培训成一名样样通晓的“杂家”,并在需要的时候熟练地演示出来。

但只掌握艺术表现技能的美术教师还只能算是一名经师,决不能成为一名人师,因为决定一名美术教师高度的则是人文修养。一名中学美术教师需熟知人类艺术发展历程,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在教学

中娓娓道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艺术历史;美术教师还必须通晓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建立在受教育者的心理与心智发展状态的基础上,才能“站在学生的视角来看学生”,才能看到学生所能看到的,理解学生所能理解的,发现学生创造世界的精彩。同时,中学美术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因为艺术从来就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从来就离不开地域对于艺术作品的深刻影响;艺术老师还须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理解理性世界中的美,例如建筑设计中的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如果再将人文知识上升到人文精神,拥有足够的人文修养,那么美术教师必定能站在卓越的教师群体之列。

3.教育追求:艺术浪漫与教育执著兼容。

教育追求似乎是形而上的理念,但它却融化在教师的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之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忠诚等等均表现在每一堂课中,每一次备课中,每一天的作业批改中,表现在有声的、无声的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平凡而琐碎,但却在缔造着最为神圣的职业。

中国美术教师在面对这一工作的同时,也在面对艺术作品及其创造,而艺术的创造需要不断突破传统,不断创新以获得艺术生命力,这也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而这种对艺术生命的理解早已融化在美术教师的生命里,融化在每一个行为之中,这也就表现出行为上的一种不同——将平凡的工作转化为浪漫的情怀。这就是艺术浪漫。但这种浪漫一旦被过于强调,则会迷失于此。同时,对于有相当艺术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中学美术教师而言,外面的世界真的精彩,校园之外的诱惑可使部分美术教师索性自愿迷失在校园之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在美术教师队伍中屡见不鲜。

其实,艺术教育的天地同样精彩无比,这里同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天空,在这里可以收获学生的欢笑和创意迭出;收获学生对艺术的热衷而执着地走上艺术的道路;还可以收获教学成功的窃喜,也可能收获教学失败的反思;能收获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教师的人生价值就在于此,教师的幸福感也无疑就在于此。如果一名美术教师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么就会拥有对教育的执著:坚定走在这大地上,以空灵之心倾听,以坚韧之足践行,以专业智慧走向澄明,以教育探索言行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向外追问,不断地向内自省,以一种不屈的生命姿态,努力甚至挣扎,这样就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事实上,艺术浪漫与教育执著是中学美术教师的双翼,是它们的齐力振翅才使美术教师翱翔在教育之空。

“美和艺术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的境界得到升华,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就是美术教师的使命,而这一使命是何等的神圣!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始终行走在艺术与教育之间,努力兼容教师与艺术家的双重职责,才能做好一名名副其实的美术教师。

猜你喜欢
美学艺术家中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纯白美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妆”饰美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