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德育功能

2009-08-17 09:53刘海燕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大学语文高职院校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利用其独特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文章从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院校;德育功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任何阶段的教育中都应放在首位。虽然现在高职院校已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门政治理论课程,但仅仅依靠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大学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已被不少专业列入了公共选修课程,在本科院校专升本升学考试和各级各类的成人教育考试中也已成为必考课。《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被高等教育所重视,已成为高等教育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大学语文》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社会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素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学历久不衰的主题。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有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写下了传世名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西汉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清朝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中,爱国主义激情一以贯之。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就是中国的人文精神,一是爱国,二是有骨气。这二者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可以感受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学习闻一多的《红烛》,可以感受到诗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应当尽可能地选取那些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优秀文学作品,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性的思想教育。这样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英雄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信念。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坚定修养教育,而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大学语文》,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真正做到文理渗透,丰富内涵,宽泛外延。同时,在大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知道,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正如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的:“今天,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

许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思想愈来愈重。轻事业、重金钱;轻理想、重实惠;轻奉献、重索取;轻奋斗,重享乐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今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人的过分呵护,使他们过分追求功利,本位主义严重,集体意识淡漠,缺乏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因此,要通过德育使他们从以个人为中心的狭小圈子里跳出来,走向他人,走向集体,走向社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团队意识这一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儒家认为,人不能离群索居,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社会关系(即集体)中的一员。离开这些社会关系,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无法完善自己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儒家最讲究人的心态平衡,要求主动化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种种偏执,提倡“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提倡“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始终都是立足于人,它在肯定个人价值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整体意识、群体和谐。这一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待义利关系上,儒家强调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不能只重视财和利,更重要的是道和义,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鲜明地阐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寻求的是一种义利统一的观点。我们今天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集体主义,是个人正当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集体主义。这实际上指明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更是当今社会必须坚持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蕴含这些思想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并且在二者的共同发展中协调人际关系,克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各种矛盾,从而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

《大学语文》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最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完善。儒家对理想人格的定义是“仁”和“礼”。“仁”即“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也就是人只有自觉地以“仁”的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为各种物欲所诱,不为成败名利所惑,做到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份宽松平和、博大包容的心境,最终实现理想人格。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指出要多学习品德高尚之人的优点和长处,以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即“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此外,儒家提倡的理想人格,又是以家庭美德为基础的。“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学习孟郊的《游子吟》,短短30个字,写出了慈母与游子的深厚感情以及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西晋李密的《陈情表》写出了祖母对孙儿的养育深恩,更写出了孙儿对祖母的孝敬备至:“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种家庭美德推及到社会、国家,从而成为社会公德的基础。

而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大学生往往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导致政治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欠缺、道德观念滑坡。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精髓,帮助他们巩固立身之本,尤其是对从小一直处于被关爱地位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学会从关心父母开始,关心他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也是要教育他们由培养自身的家庭美德开始,进而推进到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培养。孟子强调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在逆境中磨炼自己,完善自身;近代梁启超在《论毅力》中告诉我们,人生历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挫折,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篇章,正视人生的挫折,增强承受力,并且懂得这样的道理,即只有在生活中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磨炼自己,加强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大学语文》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志之士一直以此言激励自己。学习屈原的《离骚》,我们可以感受他那锲而不舍、上下求索的执著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使他不能变心以从俗,而只能是坚持理想,积极仕进。尽管他那高洁的人格境界和为之战斗的不屈精神使他在那个时代只能是孤独的,但屈原以其现实生命的悲剧性换得了一个完满的精神结局。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获得了精神的超越,至今仍然让我们回味不已。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身上闪耀的光彩,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仍然是一种激励。马克思也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但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像屈原那种执著追求和探索进取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种磨炼。可见,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必定能激发起青年学生在新时期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乐观向上、爱国奉献的精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文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本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俞吾金.大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刘海燕(1969—)河南林州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大学语文高职院校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