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高职酒店人才需求特点的思考

2009-08-17 09:53辜应康唐秀丽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对策

辜应康 唐秀丽

摘要:以问卷调研结果数据为基础,分析上海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的需求特点,对我国高职院校的酒店人才培养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缩小酒店人才培养与酒店行业需求间的距离。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人才;需求特点;对策

随着近年来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人才问题日渐突出。当前,我国酒店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焦点,如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还可能会制约我国酒店业进一步发展与提升。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经济中心城市,其酒店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海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趋势对我国酒店人才培养与酒店行业发展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拟结合实际,以培养高职酒店人才的视角,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了解和认识上海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的需求特点,并提出培养对策。

上海酒店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概况

2007年,上海接待国际入境游客665.59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20.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7.37亿美元;同时接待国内游客10210.23万人次,其中外省市来沪游客7766.4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11.32亿元。强大的旅游市场推动着上海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上海就已拥有各类星级酒店320家,客房总数6.14万间,其中五星级酒店32家、四星级47家、三星级128家,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时,这些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另外,在酒店品牌建设方面,从1984年起,上海先后成立了锦江集团、东湖集团、华亭集团、新亚集团和衡山集团等;几乎与此同时,香格里拉、洲际、希尔顿、假日、喜来登、雅高、日航、华美达、君悦、里兹、万豪、最佳西方和喜达屋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或酒店品牌也先后进驻上海。

酒店数量的增加、档次的提升、硬环境的改善只是上海酒店行业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要提高上海酒店行业整体服务水准与品质、推进上海酒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还有赖于大量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上海酒店行业人才缺口在50万人左右,而目前上海酒店高级管理岗位满足率不到40%。因此,未来两年上海酒店行业人才需求还将迎来一个高峰。但上海酒店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呢?

上海酒店人才需求特点问卷调研分析

(一)调研目的、方式与对象

调研目的旨在了解上海酒店行业对酒店人才的需求特点、缩短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距离。

调研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研。为保障调研的有效性、代表性与可信度,实际调研之前先预选了上海近百家高、中、低星级酒店及部分经济型酒店,2008年9~10月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上海全市范围内实施调研,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问卷55份,问卷有效率为84.61%,被调研酒店数量约占上海星级酒店总数的1/6,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上海酒店行业对酒店人才需求的一般看法。

调研对象情况接受本次调研的上海酒店以中、高星级为主(见表1),其中四、五星级酒店数量合计占总数的81.9%;在酒店类型方面,以商务型酒店为主(占69.1%);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以自主经营(占32.7%)和委托管理(占40.0%)为主;在酒店所有权属性方面,以国有酒店(占23.7%)和外商独资酒店(占27.3%)为主;在员工总数方面,以300人以上的酒店为主(合计占85.4%);在客房总数方面,以300间客房以上的酒店为主(合计占74.6%)。

调研涉及的上海酒店主要包括金茂君悦、香格里拉、花园饭店、锦江汤臣、东锦江索菲特、锦沧文华、希尔顿、华亭、威斯汀、海仑、波特曼丽嘉、万豪、由由喜来登、世纪皇冠、四季、古象、世博会议、中油、中福世福汇、紫金山、华美达等星级酒店以及锦江之星等经济型酒店。

(二)调研主要问题分析

调研问卷共设计了16个题目,1~6题为酒店基本信息问题,7~16题为上海酒店业对酒店人才需求等相关问题,现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上海酒店行业高职学历员工所占比重此题旨在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当前上海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的需求量及高职酒店人才在上海酒店行业的就业空间,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此次被调查的所有上海酒店中,高职学历员工所占的比重主要集中在30~50%、50~70%这两段(合计占67.3%),这说明高职层次的人才在目前上海酒店行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也说明高职酒店人才在上海酒店行业里有较充分的就业空间。

上海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需求最多的部门此题旨在了解当前上海酒店行业对酒店人才的具体需求类别,为高校酒店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参考,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当前上海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需求最多的部门主要集中在餐饮、前厅、行政管理、销售和客房等方面,其中尤以餐饮部和前厅部需求量最大。餐饮部和前厅部无疑是绝大多数酒店的用人大户,尤其是餐饮部,其员工往往在许多酒店里占据1/3甚至一半的比重;而作为酒店核心和中枢的前厅部,虽因各酒店组织结构差异而在部门划分上有所不同,但大多都下辖前台、总机、礼宾、商务中心、车队等多个小部门,其用人不仅量大且种类繁多。

上海酒店行业录用高职酒店人才时最看重的能力此题旨在了解当前上海酒店行业录用高职酒店人才时的具体能力要求,以为高职院校酒店人才培养与核心能力塑造提供参考。调研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应变”、“外语”、“动手”、“学习”,以及“沟通”与“协调”能力是当前上海酒店行业在录用高职酒店人才时最看重且着重考察的方面,尤其是“外语”与“学习”能力。上海是一个中西交汇、瞬息万变的城市,新信息、新理念时时充斥着各行各业,这两种能力在酒店人才录用过程及后期培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就在于使员工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并迅速成长起来。

上海高职酒店人才就业的最大优势与劣势此题旨在了解在当前上海酒店经营管理者眼里,高职酒店人才在职位竞争过程中相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的最大优势与劣势,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高职酒店人才相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占50.9%),其次是“沟通能力(占21.8%);而其相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最大的劣势在于“外语能力”(占52.7%),其次是“学习能力”(占18.2%)。因此,高职酒店人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上海酒店职位争夺战中取胜,除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外,还需在“外语”和“学习”能力方面努力。

上海酒店行业录用高职酒店人才的其他偏好此题旨在了解当前上海酒店行业在录用高职酒店人才时有无明显地域、性别和学校办学性质偏好或倾向,调研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在“地域-性别”方面,45.5%的酒店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47.2%的酒店更倾向于上海本地高职毕业生,同时对外地男生持欢迎态度。在“高校办学性质”方面,近1/3的酒店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但大部分酒店明显表示出对公办院校,尤其是公办中外合作学院的偏好。

对上海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上海高职酒店人才培养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以行业最新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行业最新发展需要

高校应积极并经常与行业保持联系,通过行业调研、走访酒店经营业者、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看望和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等形式,获取最新的酒店行业信息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再结合自身特点,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合理定位,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行业新的发展需要与岗位要求,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就业。

(二)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创新

酒店业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也是最早和最容易接受国外新事物与新理念的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调整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以及教育本身规律的制约,总滞后于行业发展。尤其是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酒店业发展基本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步,这就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是挑战,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整合教学内容,积极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同时摈弃单一的书本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将多媒体教学、情景式教学、示范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坚持走开放的道路,让学生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积极推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积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要求以及上海酒店行业对高职酒店人才的能力需求,应积极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譬如以外聘、特聘、招聘等形式引入一批具有酒店工作经验或具备相应酒店操作技能的行业专家或技师,或采取轮流制有计划地将教师安排到酒店进行脱产实习或半脱产挂职锻炼,抑或安排到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修培训等,为提高学生酒店技能水平营造高素质的师资条件。

(四)加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实训教学环节

高职酒店人才专业技能训练与能力塑造还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作为支撑,而建立实验室对于实训教学的开展有着既经济又方便的优点,诸如“前台”、“餐厅”、“客房”、“酒吧”等现代酒店主要功能区所涉及的技能的训练,都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有序开展,但再好的实验室毕竟也只是一个模拟的环境,与真正的酒店还有很大的差别,要让学生真正熟悉酒店环境及其业务特点,还需将他们安排到实际的酒店环境中去进行锻炼。为此,高校应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各种实训基地,为学生多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尽早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习惯

高校可通过建立专业导师制度的形式,即由一名专业教师担任一个班级学生的专业导师,负责学生在大学期间除政治辅导员工作范畴以外的、涉及学生专业学习、课程选择、职业定向等专业发展相关问题的辅导与指导工作,从而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受到专业的指导、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完成职业发展规划。另外,许多高校对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习惯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而这两方面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为此,应积极通过常规教学活动,调动政治辅导员以及专业导师等多方面力量,在学生求学的整个阶段进行潜移默化灌输,逐步树立学生对服务业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对酒店职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王灵芝.对旅游专业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18).

[2]谌世龙.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测评的实施与管理之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3]王效昭,汪利平,潘松.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06,(7).

[4]刘思思,等.2010年上海市酒店业人才缺口50万[N].上海商报,2007-05-21.

作者简介:

辜应康(1979—),男,四川广汉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酒店及会展。

唐秀丽(1981—),女,安徽砀山人,上海杉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酒店及旅游消费。(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