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

2009-08-17 09:53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高职院校

陈 蓉

摘要: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理念在各国的实践给大学就业指导体制带来了重大变革。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应充分认识职业生涯教育对提高高职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以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高职院校;职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是提高高职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由计划型教育转变为市场化教育,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的规格上处于最高层次,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具有发展与竞争的潜在优势。但在学历方面,高职教育被国家限定在专科层次,与本科院校比较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因此,高职生要提高社会竞争力,必须在校期间积极培养和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改善早期离职局面的有效措施职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为就业者对所承担工作的生理、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毕业生初次就业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不成熟,存在择业的盲目性,这是导致初就业者3年内离职率激增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我国的企业接收大学毕业生后,一两年内的流失率在30%以上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其中包括高职毕业生。因此,高职生应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负责地选择或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确定最佳职业目标,避免择业时和就职后的盲目性。

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职业岗位变化及人才使用的国际化标准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据调查,60%的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在岗实际能力。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般岗位适应周期为1~1.5年,高职学生的情况稍好一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到岗适应期为2~3个月。

笔者从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在读大学时重视研究市场,将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我国的学生上大学后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用在应付考试上,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相对模糊,不能将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国际化的需求。

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

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指对个体一生的职业选择、设计、发展进行培养和引导,是由曾任美国教育署长的马兰博士于1971年提出的,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鼓励下,发展成为范围广、影响深的教育改革运动。本世纪初,日本开始全面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给日本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在我国,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回答“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回答“大学期间的”占15.9%,回答“高中期间的”占3.12%。这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尚未形成系统。

现阶段引入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高职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制较短,早启发早成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就业。大学生就业不是到大四才开始准备的,而应从读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做好思想准备。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高职生学制相对较短,一般为两到三年,这就更要求高职教育应提倡在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

目标明确,专业特色突出职业生涯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职生应在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下,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与此同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进行职业特色分析。一旦确定了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做好准备,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统一、协调一致。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为学生提供职业平台,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设计、实施又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要使学生认识学校学习与职业工作的关系,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从而将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能力,适应社会环境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品尝职业工作的酸甜苦辣,可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所谓适应环境,包括工作环境与人际环境两方面,其中主要是人际关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际关系有所不同,无论在任何环境下,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

总之,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主要是提高其从事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高职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与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围绕着提高这些能力而展开的专业教育,因此,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职业理想的实现,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从新生入校开始,分阶段、有步骤地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

社会应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宣传还不够。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政府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舆论宣传。各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政府应立法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的教育史上,曾两次以政府法案的形式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生计教育法案》以及90年代的《学校——就业法案》。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立法还处在空白阶段,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将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制定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教育有法可依。

校内外应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我国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校内规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尚未建立。一般高校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但并不完善,只是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与从学生入学就开始的有系统、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教育还相差甚远。在校内,高职院校有必要成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如在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就是由学校就职委员会负责的,就职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就职委员会下设各系部就职委员会和职业中心,各系部就职委员会负责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职业中心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项目。在校外,政府可以鼓励民间机构创建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机构,弥补高职院校在资金、精力等方面的不足。

学校应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骨干教师以培养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的培养非常关键。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应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具备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及一定的实践经验。第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规划方案。第三,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及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学校应设置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要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在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职业本身的基础课,如职业生涯形成论等,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理论了解自己。第二类课程是关于特定职业的讲座和报告会,如会计入门、国际公务现场实践和注册会计师讲座等。第三类科目是为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趋势和组织机构文化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如中央省、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专题报告会等。目前,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系统课程的高职院校较少。2004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出一套受到业内广泛认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可借鉴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学校应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活动我国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认识实习的环节,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资金和社会支持不足,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践活动困难重重,这就需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职业生涯教育,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就业体验活动体现并实践着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被认定是职业生涯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家庭、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应从各自的职责出发,以就业体验活动为契机,积极与学校合作,改善并充实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促进高职教育与职业社会的融合。

学校应分阶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实施职业支援职业生涯教育包括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职业支援。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对高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基本就职支援包括聘请各界成功人士、各领域咨询师等,召开各种演讲会、研讨会和就职咨询说明会。行业就职支援包括提供有关企业动向研讨会、校友恳谈会、演讲会、就职模拟试验等。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正确进行职业发展定位,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使之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在走出学校之后能够顺利就业,并能够人尽其才。许多国家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实践经验较为欠缺。因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就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N].中国教育报,2007-01-03.

[2]吴姗娜.日本大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3]丰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清华大学实现和谐就业[N].光明日报, 2007-02-06.

作者简介:

陈蓉(1979—),女,广东汕头人,澳洲国立卧龙岗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现任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及高职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高职院校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