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09-08-17 03:34冯海英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师队伍

冯海英

大学语文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高低,与大学语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数量短缺,质量有待提高;学术组织和学术梯队急需发展,培养和提高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这门课程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课题。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一)给大学语文合法的地位

大学语文虽被定为必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高校,强调专业教学,大学语文要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削减或干脆取消。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所以在很多人眼里,讲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在科研上不受重视,无形中“矮人一头”。由此,优秀教师不愿意承担大学语文教学,一些高校只好用教学资历较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去上课,或者由教学课时不够的教师担任。于是,谁都可以去上大学语文,谁也不会去用心钻研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至于从事这门课的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修养,也就没有人作深入的研究了。很显然,大学语文处于边缘位置,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而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也就往往成为了弱势科目。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课程不被重视,教师自然会被日益边缘化。所以首先应给大学语文“正名顺言”,赋予其合法的地位。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个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些说明大学语文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得到肯定的,大学语文课的地位正逐步得到提高。所以,地方院校要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重视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把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纳入到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做到既有政策支持,又有资金保障。

(二)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进高层次教师

首先学校要把好进人的关口。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教授大学语文,学校应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是文学类有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可以是文学某一方面乃至某一个流派、某一本书、某一个人研究的专才,也可以是与文学相关联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研究的专才。学校要创设良好用人氛围,在建设经费中划出专款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特殊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尤其要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其次要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教育与培训。积极开展在职教师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学校可根据目前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分类规划,提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目标,形成特色学科,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学历层次,学院应制订相应政策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立青年教师进修专项经费,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和出国进修;针对大学语文教师缺乏专家、学者,取得教授职称的教师较少这一现象,应重点培养一些专业功底扎实,思想素质好,进取心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选派他们做国内访问学者以及参加国外学术交流等,通过这些学习使他们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方法,以便尽快取得一定的成就。

二、完善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

全国各高校中已成立了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并不多,普遍的情况是大学语文教师隶属于文学院或中文系某个学科,没有中文系的学校就将大学语文课程放在公共课教学部,这样一来,教师们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讨论深层次的学术问题了。

地方师范院校应完善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建设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整合教育集体智慧,增强凝聚力,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或完成同类型的任务。经常开设教学方法讲座,互相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聘请校内外在教学上成绩突出、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观摩教学,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学生评教,组织老教师听课,进行个别指导。

其次,鼓励教师尽量参与专业范围内的公共研究活动。

最后,可整合师资队伍,实行优势互补的教师搭配方式,走综合教学的道路。针对任课教师专业不同、特长不同,可采取“一教师一专题”的形式,比如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师可以专讲与外国文学相关的专题,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可以专讲古代文学相关的专题。围绕某一专题深入剖析,可以指导学生吃透作品,防止杂而不精,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三、打造内外兼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专业修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理论专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学术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一)广博的专业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大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根基。大学语文作为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此外还有汉语知识、文艺理论、哲学、艺术以至宗教等等。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有百科知识,是个“杂”家,业务上要求广博。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触类旁通,才能将课讲得活泼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要讲好大学语文课很难,如果只就文学而讲文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充实、优化知识结构,完善自身综合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在授课时从容潇洒、旁征博引,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大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才能使教学永葆青春。每一位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注意提高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这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基本财富,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得到社会承认的本质特征。只有在拥有足够的知识之后,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如一,既能高屋建瓴,又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大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

首先应具备对教学计划的编写、教学内容的宏观把握的能力。大学语文课文较多,在有限的课时中,难以一一讲解。要做到提炼和精讲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其次,良好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不少高校语文教师,往往乐于墨守成规地使用陈年讲义,对改进教案、教学方法没有多大兴趣,授课以“填鸭”著称,上课时无视听众,一时兴起自娱自乐、摇头晃脑,而学生却昏昏欲睡、兴趣索然。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注重熏陶感染,对话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为适应新的语文教学形势,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懂得如何利用搜索功能在网络上去寻找和积累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资源,可以在各个网站上创建自己的“语文博客网页”,将自己的教学随笔、教研论文以及各种写作成果上传发表,这将会激发大学语文教师的教研成就感和教学兴趣,从而化解大学语文教师的学术自卑情结。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规划好学生的语文作业,让它们经过精选、改造后成为出版资源,实现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性的、自主型的学习,让这种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成为激励自己进步、成长乃至真正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动力。

(三)深厚的科研学术修养

科研是教学的加油站,没有科研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以科研促进教学。

“教师即研究者”,大学语文教师要重新思考和确认自身的身份和职责,要由知识型、经验型转而向能力型、创新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发展。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不应再仅仅满足于做传声筒和录音机,即教学中不应再仅仅参考前人和他人的学术研究观点和成果,或者仅仅把前人和他人的观点和成果拿来,简单地综合和拼贴成自己的教案或教材,然后传授给学生。大学语文的教学,也不应再是单一的经验感受型,即简单地讲授对作家作品的浅显的感受和认识,大学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在专业研究领域有自己的感受、观点和结论、成果。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本专业领域研究的进展,跟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提高自身专业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教师既要研究教育的宗旨、内容、方法,研究学生的文化素养、心理特点和需求,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还要在本学科领域内进行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术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以深厚的专业学术修养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学理性,提升教学的层面和质量。大学语文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兴趣、长处和教学实际及需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还可以向更高的语文教研的境界进军,申请(或参与)高级别的语文教改项目,让自己所在的学校和所在的教研室成为实验单位,用申请到的(或参与的)的教改项目带动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改革。此外,应积极撰写并努力发表有较高学术含量和价值的专业论文、专著等,以此促进本学科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而言,建设好大学语文教师专业队伍,是提高大学语文教育质量、改变大学语文现状和命运的关键。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新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视大学语文教师资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育自己的特色,形成办学优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洪. 大学语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中玉. 大学语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师队伍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