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展展 邬立英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一向是幼儿、老师、家长、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有人说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教学活动宝贵的源泉,是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的润滑剂。而新型的师幼关系更应该是建立在师幼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幼互相关爱的结果。
教师即是幼儿的老师,同时又是幼儿的朋友。在师幼互动的各个要素中,教师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我是老师,我怎么做你的老师?我是老师,我怎么做你的朋友?”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站在孩子的角度,以老师所特有的细腻的心去关注、包容孩子。同时教师又要以孩子大朋友的身份去关爱孩子,让孩子从心里接受和认可。
一、理解幼儿,以教师之心包容
人人需要理解,孩子离开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被尊重的需要。
1. 换位思考后的奇思妙想。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孩子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总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此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于成人来说很容易记忆的短短几句歌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想到这些,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用优美的肢体动作,用动听的童话故事,用几笔勾画而成的图画,把孩子带入一个个丰富多彩的视听世界。就是这样的奇思妙想,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理解与关注。
2. 亲切交流。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关爱幼儿,以朋友之心相待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时时处处需要成人的保护,他们更需要成人给予理解、关怀、体贴和爱护。人们常说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是从兴趣出发的,孩子更是情绪的俘虏,这些话用在孩子的身上非常贴切。
1.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幼儿园中,幼儿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如小班的幼儿常常会特意告诉老师“老师,我吃得最干净!”“老师,我睡好了。”“我坐得最神气。”等一些表白性的语言,而且表现为一个孩子一说,就会有一大帮孩子争着告诉老师自己也已经准备好了或做好了;“老师,你在干什么?”、“要上课了吗?”“我们出去玩什么呀?”等一些看着就明白的提问,孩子几乎都是明知故问……这些在成人看来平常、多余甚至有些烦人的告状、表白、提问、寻求指导和帮助等言行,其实是孩子在试探教师。这时候教师就是孩子的朋友,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适当地回应,与孩子进行简单地交流,让孩子不再孤单。
2. 细心关注孩子的独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当他们来到一个集体中,要彼此接纳、合作,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应该睁开一双慧眼,关注每个孩子的特殊性,用朋友般的温暖去包容孩子,让孩子在陌生的集体中不再孤单,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更需要这样一个特殊的大朋友。
刚开学,小班哭闹的孩子挺多,但经过一周的时间,大部分孩子已经接受了新集体新朋友。可有个叫小宇的孩子,还是泪水涟涟,老师总是耐心地从妈妈的怀里把孩子接过来,安慰半天直到孩子不再哭泣。可是新的问题来了,孩子成了老师的小尾巴,老师走到哪,孩子就跟到哪。当老师要求孩子和同伴一起游戏时,孩子就在游戏区里大喊大叫,这样老师头痛不已,可是想到孩子幼小的心,老师没有责怪他,只是拉着他的小手,和他商量:如果他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老师等下就抱一下他,孩子答应了,到游戏结束时,孩子都没有再出状况,可是他总是不停地用目光找寻着老师的身影。最后,老师紧紧地拥抱了孩子,孩子高兴得咯咯笑了,于是他们又有了下一个约定。两个月以后,这个曾经是老师的小尾巴,事事依赖老师的孩子,已经变得自信又大方了。
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孩子学习、生活中当好孩子的“大朋友”、“小老师”,与孩子打成一片,想孩子所想,玩孩子所玩,学孩子乐学,真正成为孩子的“亦师亦友”,与孩子达成共识,形成孩子认可的、和谐的师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