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华
做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之一的诗词犹如春风细雨,在诵读国学经典与古诗文过程中,能够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科学底蕴,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校于2007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和目标
诵读经典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诵读经典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诵读经典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是诵读古典诗文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之火,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灵感,增强其原创力。二是古典诗文在文字表面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诵读经典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三是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描写山水、人情之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我们积极探索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开发少儿的记忆力和智力、打好语文基础的目的,不断积淀“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的人文素养。
二、经典国学启蒙教育的形式和策略
在开展诵读经典国学、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五个原则,使诵读活动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1. 开展“五个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阅读15分钟晨读时间。每周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周上一节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赛诗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或诵诗会、诗文表演等;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背诗大王”、“读书大王”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
2. 创设诵读经典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围绕着经典诗文诵读这一主题,我们利用墙壁、宣传栏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教育气息。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名句,张挂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展示的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经典名句,宽松和谐的氛围为走近经典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同化力、促进力,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课程,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支持。比如带孩子去书店,购置经典诵读必备的书籍、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等。使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让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们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体验感悟文化经典的内涵。
4.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诵读兴趣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诵读兴趣。
学校的橱窗、班级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阵地,学生学习的诗词小报、诗配画、诗化作文等形式多样,应有尽有。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开学不久的中秋节来临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并做一张贺卡寄给远方的亲人,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象征合家团聚和美好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结合班队课开展活动,如母亲节,学生们收集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一首首普通的诗文,既表达了礼轻、意重、情深的文化内涵,更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5. 初步尝试课题研究的开发
我校从2007年着手经典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经典诵读与潜能开发、经典诵读与儿童的人格成长、经典诵读与语文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工。目的在于:(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人格的成长上获得更大的提升。(2)利用诵读经典的潜能开发效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3)通过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探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经典学习的效率。
三、国学经典启蒙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1. 通过国学经典文化教育的积累与欣赏,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经典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模式。
2. 诵读国学经典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 通过吟诵经典,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了教师的文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
4.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教育特色。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化与延续
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最为重要的,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并茁壮生长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1. 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课题研究及校本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校课题研究组要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结合校本教材研讨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观摩活动。
2.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使学校特色建设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结合平时国学诵读启蒙教育开展的常规活动、竞赛活动,学校要制定出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考评。
3. 进一步拓展经典国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的精神食粮,即:早诵读新三字经,让孩子在琅琅的读书中与“文明”结伴;中午诵读古诗文,让孩子每日与圣贤相约;晚上诵读文学经典,让孩子走进名著,与名人握手。
总之,这种经典国学诵读的效果是长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此可谓利在当今、功在千秋!并且不重形式重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不求数量求质量,质量第一,数量第二。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更不能把背古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质量。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并非相辅相成。搞古诗文诵读,宁可慢一些,但求好一些;宁可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有个好效果。“我们要沉下心来搞点研究,研究诵读艺术,研究记忆方法,研究诗文鉴赏,务必把诗文素养活动推向深层次、深领域。”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