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娟
新课程的推进,关键在教师,成败在领导,校长的办学理念、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校长的素质尤为重要。为了解校长现状,提高校级领导的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校长由事务型、经验型向职业型、专家型转变,发挥领导的引领作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于2008年2月,通过情况统计、问卷调研、个案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全区校级领导进行为期2周的调研,通过各种数据统计以及平时了解,掌握了校级领导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区域中小学校长现状
全区校级领导126人,城市75人,农村51人。国家级骨干校长1人;省级骨干校长2人;市级骨干校长6名;市农村骨干校长6人;市“十佳”校长4人;市“先进”校长2人;市“科研型”名校长2人,“育德”好校长2人。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实管用的培训内容、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加速了领导素质的提高进程。两年来,区域性“领导理论测试”、“教学校长评课”、“校长论坛”、“教育实践考察”等大型活动的开展,对全区校级领导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强有力的推进。面对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校级领导整体素质平平,名校长较少,名学校更少,城乡发展不均衡。
二、成因分析
1. 历史遗留问题:区划后我区就没有名校、名校长。通过几年的努力涌现出87中学西校、78中学、绿园小学较有名气的学校。
2. 领导流动性不大:区划后只有2名校长经过聘任由外区到我区担任校级领导。领导队伍不流动就带不来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不了职位的危机感。
3. 领导年龄偏大:虽然近两年提拔了年轻的领导,但总体年龄还是偏大,年龄大就容易产生惰性,守业思想也较为严重。
4. 不重视自身提高:许多领导都很重视学校基本建设,重视校本研修,重视师生发展,更重视教学质量,但重视自身提高的领导不多。向87中学马廷芳校长这样重视自身学习,分专题记载厚厚自学笔记的领导为数太少。
5. 办学理念滞后:有的领导办学理念模糊,有的领导办学理念不先进,甚至有的领导根本没有办学理念。
6. 特色不明显:有的学校校长找不准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7. 中考质量制约:中考考生进重点校名次、数量直接影响学校知名度。
8. 研究不够深入:对学校发展、办学特色、办学理念、领导自身建设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探讨。
9. 任免机制问题:如:农村由乡政府任免校级领导。这种任免机制存在很多弊端,还不能完全站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选拔人才。
三、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认为采取如下制度能尽快提高校级领导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1. 教育局任免制。将农村由乡政府任免校级领导制改为由教育局任免制,能统一人才标准,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 校长轮换制。实行校级领导五年一轮换制,到办学水平差不多的学校轮岗,“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同样适合于校级领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办学经验、学校特色、班子的思想碰撞都能对校长素质提高起助推作用。
3. 考评淘汰制。我们每年都对校级领导进行考评,但应强化对考评结果的使用,对那些没竞争意识,没进取精神的领导决不能心慈手软。
4. 挂职锻炼制。农村到城市挂职,城市到外区名校挂职,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与名校距离。
5. 培训提高制。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化、突出化,突出专题,突出层次,突出自学,突出研讨;在培训策略上力求多样化、系列化;在培训管理上力求科学化、规范化,力争使培训工作优质高效。
(1)全员培训,专家引领,提升理论水平。通过专家引领丰富的理论知识,开阔视野,为实现校长角色转变打下良好基础。
(2)分岗培训,巧设专题,增强针对性。校级领导工作性质各不相同,需要开展什么内容的培训和掌握哪些最前沿的知识,要进行认真调研,仔细探讨,广泛收集信息,巧设专题,按需施教。因此开展多层次、多(下转97页)(上接27页)角度、多渠道的分岗培训势在必行。
(3)外出培训,脱产学习,开阔视野。定期将有发展前途的校长送到北师大、华东师大脱产学习。这样不但能开阔视野,还能学到很多宝贵经验为我所用。
6. 强化学习制。建立督促自学的长效机制,提高校长的主体作用势在必行。校长要制定自身发展规划,给自己定目标,强化自身的学习意识和自省意识。校级领导每年必须完成如下任务: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承担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论文或心得,分析一篇教育案例,同时开通校长博客,大家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学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7. 校长论坛制。校长论坛是深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行动研究的重要方式;是推进中小学校长及校际间沟通与协作的交流平台;是促使校长从本校实际出发,主动探索和研究问题,提高广大校长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模式,达到互相借鉴、互促共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