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维 宋国栋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尽管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仍需发展与完善,可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不容小觑,更为重要的是,如能加强对其研究,形成自身特色的“软权力”理论,则会丰富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并有效地指导国家实践。
[关键词]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051-02
一、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的由来及发展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世界权力的变革M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ld Power)、《软权力》(Soft Power)两篇文章和《必定要领导——正在变化着的美国权力的性质》(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专著里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软权力概念。他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所有国家,包括美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源泉来实现其目标:操作全球相互依存、管理国际体系结构、共享人类文化价值”。这种新的权力源泉就叫做“软权力”。
1996年之后,约瑟夫·奈又认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信息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权力,信息权力作为软权力的核心正日益影响国际事务的变革。这里的信息主要指商务信息、战略信息和文化信息。他于1999年初在《时代》周刊上进步指出:“软权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Appeal)。它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不是强制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它是通过让别人信服他们应该跟随你或让他们同意那种能够产生你所需要的行为的标准(Norms)和制度(Institutions)来工作的。软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他们利益的国际机制(Institutions),那么它无需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在今天这个全球信息时代,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r4]
2002年,约瑟夫·奈发表了《美国霸权的悖论: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The Paradox of America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Do It Alone7)(中译本:《美国霸权的困惑》)一书,进步认为“软实力并不是什么新事物,美国也不是第一个力图用自己的文化创造软实力的国家”。“政府有时感到控制和使用软实力很困难。像爱情一样,软实力很难测量和把握,不触及任何人,但这并不降低它的重要性”。“和硬实力不同,软实力不仅仅属于政府”。他还特别强调“硬权力”和“软权力”的相互作用,认为“软权力”并不仅仅是“硬权力”的反映,冷战期间苏联借助于“硬权力”而实行专横的政策,实际上削弱了它的“软权力”。
2004年他又推出一本著作——《软权力:在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World Politics),使“软权力”理论更加充实完善并使之具有了较强的政策操作性。“软国力有三个来源:一是文化。当一国文化包含普世的价值观,且政策是促进别国所共有的价值观和利益时,其获得理想结果的可能性增大。二是政治价值观。指在国内能实现民主、在国际机制中与别国合作、在外交上促进和平与人权的价值观。三是被认为合法和拥有道德权威的对外政策,如“人权外交”。“软权力发挥作用需要条件,更依赖于接受者的意愿,例如:软权力在民主国家比集权国家更能发挥作用,因为民主国家的公众舆论和议会会对政治家的制约作用更明显”。“它只能对外部世界产生一种分散的影响,却不能完成具体的成果获目标”。约瑟夫·奈提出了美国重塑软权力的三条途径,“一是日常传播。包括对国内外政策的解释,特别要关注外国媒体,注意自己的政策行为及其解释对国外造成的影响;也包括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特别是弥补误导信息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战略传播。指先确立主题,通过举办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三是通过奖金、交流、培训、研讨会、国际会议等与一些重要人物建立长期关系”。
二、对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的评析
第一,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产生于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中。苏联解体前夕,两极缓和合作已替代冷战对抗,同时,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结合,而日益涌现的全球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传统的权力手段陷入了更大的理论和现实困境,与之相对的无形权力资源却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譬如,有效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引领潮流的科技创新能力、极具吸引力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软权力”说顺应了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了一贯以“硬权力”(Hard Power)为核心的传统权力概念,为国际关系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第二,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服务于美国霸权需要,旨在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他毫不掩饰地写道:“美国必须对软权力进行投资,发展软权力。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进人新世纪时,实行必要的世界领导。”在《美国的信息优势》一文中,他认为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占有“信息权力”的优势,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将据主导地位。2005年12月9日,《华尔街日报》刊登约瑟夫·奈撰写的《中国的软实力崛起》一文。他在承认“中国的软实力与美国相去甚远”时也认为中美软实力间存在此消彼长关系,是一个必须紧迫处理的问题。这至少说明了约瑟夫·奈要求美国重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和自身软实力的削减,维护美国在21世纪的全球霸主地位。
第三。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是对传统权力思想的补充与延伸,是旧事物的新面孔。从权力思想角度审视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汉斯·摩根索(HansMorgenthau)、雷·克莱茵(Ray Klein)、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尼古拉斯·斯拜克曼(NicholasJ.Spykman)、卡尔·多伊奇(Karl Deutsch)等理论大师都把“软权力”的来源与作用形式放在设定的权力概念之内予以考察,只不过受经典现实主义的影响,对这种无形的、不容易被界定的、不容易被量化的权力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对约瑟夫·奈启发最大的是著名政治学家彼得·巴克莱奇(Peter Bachrach)和摩尔顿·拜拉茨(Morton Baratz)1962年在《政治学评论》(Political Science Review)发表的《权力的两张面孔》(Two Faces of Power)和1963年在上述
杂志上发表的《决定与非决定:一种分析框架》(Decisionsand Nondecislons:An Analytical Framework)这两篇文章。两位政治学家提出的“权力的第二张面孔”、“同化权力”等,约瑟夫·奈都有涉及;譬如,“权力是影响他人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其中硬权力包括军事和经济能力,主要通过强制或利诱改变对方行为;软权力作为‘权力的第二张面孔,主要通过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影响别国的政治选择偏好”。
第四,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给新自由主义注入了活力,成为别于新现实主义的一个理论亮点。“软权力”理论并没有涉及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之争的所有问题,但是,在自身论及的范围内,它的观点明显倾向于新自由主义。它涉及了国际合作、国际制度机制等问题,并在诸此问题上接受新自由主义的指导;譬如,它认为软权力是一种“合作型”权力,“今天的经济和生态问题涉及许多互利成分,只能通过合作才能解决”。“国际政治性质的变化使那些无形的权力更显重要。国家的凝聚力、世界性文化和国际机构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在一定意义上,新自由主义是近代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世界公民意识和20世纪初“威尔逊主义”基本精神在更高层次上的回归。这与重视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无形权力的“软权力”理论一脉相承。
三、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软权力的有效运行需要硬权力的支持,没有硬权力支持的软权力不可能是一种真正的长久的权力。很难想象一个军事、经济、人口、自然资源等有形权力(硬权力)落后的国家会有较大的制定和控制国际规则与机制的能力、会有较高的文化感召力和道德感染力、会有先进的政治运行机制和制度科技创新能力;譬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晚清王朝。当然,这并不是证明了硬权力决定软权力、硬权力的强大必然造就软权力的强大;譬如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这只是说明一个问题——“作为‘山上之城的软权力并不能提供硬权力所提供的强制性能力。它单独并不能支持一个非常冒险的外交政策”。
其次,政府在主导和控制软权力方面存在低效性。“硬权力主要源对国家资源的组织、调配和构建,是政府主导的产物;而软权力则在很大程度上(以美国为例)是非政府组织构建出来的,并且与一国的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能力联系在一起”。软权力不同于硬权力,它具有非垄断性和扩散性的特点,文化、知识、价值观、凝聚力、外交力等软权力因素不可能被垄断;而且,行为体制只有向外界展示和推广自身的软权力才能壮大自己的软实力、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政府可以创造、推进、利用软权力,但难以把握这种无形的力量。
四、约瑟夫·奈“软权力”理论的完善路径
理论必须具备内涵性和操作性两大要素。具体地讲来,内涵性指系统的严谨的知识体系,至少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联系基本概念的系列判断)、基本结论(逻辑推理产生的规律性指导意见);操作性指知识付诸于运用的确定,至少包括解释经验事物或现象的功能、预测事件或关系讲来发展态势的能力、指导政策或实践取得绩效的可能。
从内涵性方面讲,“软权力”理论缺少一个可以量化的诠释体系,人们无法像对硬权力那样对其进行量化的分析、诠释、判断。约瑟夫?奈尚未专门地系统地论述下列问题:“软权力”理论主要分析单位、主要研究问题、主要理论观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无形权力的量化和比较。
从操作性方面来看。“软权力”理论是为美国霸权服务的特设理论,它提出的应用途径、方法、策略完全是针对美国的,可能给人造成不是“国际关系理论”而是“政策建议”的印象。这种美国“一言堂”式的理论模式必然影响到它的被认可、被采纳程度。
通过对约瑟夫·奈“软权力”思想的梳理,可以认为,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完善,软权力思想已具备作为一种独立理论形态所要求的特征:内涵性和操作性。但是,正如上文所指出的,这两个特征的不完善已成为该理论继续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Joseph Nye,Soft Power[J],Foreign Polmy,Fall,1990。
[2]Joseph Nye,The Transformation 0f World Power[J],Dialogue,NO,4,1990。
[3]Joseph Nye and William Owens,Amaricanslnformation Edge[J],Foreign Affairs,March-Aprll,1996,
[4]Joseph Nye,The Challenge of S0ft Power[J],Time Magazme,22 Feb 1999。
[5][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73,10,13,10,11,12,187,7。
[6]杨文静,重塑信息时代美国的软权力——(软权力:在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介评[J],现代国际关系,2004,(08)。
[7]Joseph Nye,The Rise of Chinas Soft Power[J],Wall Street Journal.9 Dec 2005。
[8]Joseph Nye,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J],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1999。
[9]刘德斌,“软权力”学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4)。
[责任编辑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