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

2016-12-26 16:46王海军骆建文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家战略一带一路

王海军+骆建文

摘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对于充分运用全球资源来推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为此,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为出发点提出协同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工作抓手。

关键词: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创新协同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力图在陆上和海上同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2015年3月,国家制定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要求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并逐步形成参与和引领国内及国际创新合作的优势。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对上海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借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关系分析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能够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创新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能够使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协同从全国拓展到全球。

1.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研发资源跨地区跨境共享方面的协同。创新研发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提升其创新研发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能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各自优势的科技创新研发资源,能够从全球范围内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科技创新研发资源,通过创新研发资源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流动,实现创新研发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

2.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跨境技术合作开发方面的协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紧密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标志,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提升其跨境技术合作开发能力,与全球各国建立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跨境技术合作开发的可能,上海科技创新中心能够通过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同战略沿线国家建立跨境技术合作关系进行跨境技术合作优势互补。

3.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风险资本方面的相互支持与协同。科技创新风险资本支持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不可少的方面,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实现科技创新风险资本的全球融通,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将资金融通作为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2014年10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签约成立,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科技创新风险资本方面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相互支持与协同。

4.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大型创新研发项目联合攻关方面的协同。科技创新辐射功能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显著功能,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强化其科技创新辐射功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辐射打下了基础。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签署了累计460亿美元的项目、中国与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在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型项目的实施。

5.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创新研发平台资源共享方面的协同。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资源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创新研发平台资源全球共享的条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家的联系,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沿线各国家的创新研发开辟了创新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区,既能提升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平台资源服务能力又能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提供创新平台资源支持。

二、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多方面具备协同基础,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协同提供条件。

1.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科学研究水平与整体技术创新实力领先。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水平与整体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与整体技术创新实力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有598项科技创新成果具备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1年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两院院士达172人;截至2013年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拥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366家,其中的120多家处于世界500强。

2.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完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较为完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搭建了“科技金融信息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以四大功能板块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成立了上海创投,以“政府主导”的模式、采用“基金的基金”的方法,吸引全球资金建立了联动科技界与金融界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

3.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流动性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流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明显、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性较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有7个,2013年用于科技创新研发的经费支出为73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截至2013年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有1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了“2013年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0强”排行榜。

4.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科技服务市场化程度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科技服务市场化方面优势显著,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中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服务市场化程度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了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创办了“专利集市”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众多的产业创新联盟以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服务提供了途径,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5.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服务体系结构功能齐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服务体系结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中的科技创新体系相对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结构功能齐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创新园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的闵行紫竹科学园区以及张江等高科技园区,高等院校在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中设立常驻办事机构、与企业联合共建研究院所并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发展路径

基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基础条件,提出两大战略协同的可行路径。

1. 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联网。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之间相互关联,实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创新基础设施平台一体化。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创新信息网络的联网、数据库资源的跨区域使用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平台的相互联络,加强国家创新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网络化服务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载体之间的联系。

2. 加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立项。加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型科研项目立项,深化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大型科研项目上的创新合作,从大型科研项目立项上推动创新方面的深入交流。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签署的项目、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公路建设项目等项目,针对大型项目中的技术与创新难题,加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之间的创新合作。

3. 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共享。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共享,强化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科技创新服务资源方面的互相补充及流通配置。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创新园区和高科技园区内创新服务资源丰富,在创新人力服务资源、创新机构服务资源等方面进行共享,以提升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创新发展。

4. 鼓励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金融联合投资。鼓励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金融联合投资,深化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科技创新金融上的创新合作。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金融平台,联合加强创新风险资本国际化水平、联合建立多层次创新风险资本市场、联合完善创新风险金融体系,增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风险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融资与投资能力。

5. 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合作投产。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合作投产,深化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在科技创新成果合作上的创新合作。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现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为基础,建立科技创新成果合作投产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以及市场运营机制,促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联合创新成果的市场投产。

四、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实施措施

根据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发展路径,提出两大战略协同的实施措施。

1. 建立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科技创新协调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协调机构,协调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创新活动,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的联动发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通过一个权威的创新协调机构来协调“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绝大多数国家的创新活动,从科技金融融资、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跨境交流以及科技创新人才跨境流动等方面推进战略的协同。

2. 编制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协同的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作好长期准备,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调机构的组织下,编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打破国家之间的创新行政壁垒,从更高的层面进一步明确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定位与使命。

3. 设立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联合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设立联合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保障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金融联合投资的实现。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基础上设立发展基金、提供战略协同的资金来源,坚持科技创新资金共同融集、科技创新资金使用共同决策、科技创新资金使用风险共担的原则,为战略协同提供科技创新金融保障。

4. 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提供科技创新平台支持,推动实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平台的联网。构建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各国家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协同平台并推动各科技创新平台的联网。

5. 制定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与鼓励措施。制定创新成果产业化机制与鼓励措施,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下的创新成果市场化,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合作投产提供途径。在上海科技创新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产业联盟等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国际国内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健全创新成果市场化统筹协调和衔接互动机制。

6. 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的科创资源和科创要素市场配置与跨境自由流动。

推动科创资源和科创要素市场配置与跨境自由流动,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同提供创新资源与科创要素的支持,保障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的共享。集聚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高端研发资源,重点加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创新人力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科技创新技术要素高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于津平,顾威.“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65-70.

[2] 罗月领,高希杰,何万篷.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体制机制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8):28-33.

[3] 周琦,邓榕.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内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1):130-133.

[4] 靖学青.上海技术创新能力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3,(1):6-9.

[5] 熊鸿儒.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5,(9):112-116.

[6] 盛垒,洪娜,黄亮,张虹.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纽约全球科创中心的崛起及对上海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0):92-101.

[7] 焦瑾璞.稳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J].中国金融,2015,(18):19-21.

[8] 王亮.基于资源要素投入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1,(8):85-88.

[9] 李昌浩,徐琪,罗鄂湘,时炳臣.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6):39-44.

[10] 张仁开,刘效红.基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0):30-3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资金约束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策略研究”(项目号:71372107)。

作者简介:骆建文(1966-),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采购与供应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王海军(1989-),男,汉族,山东省威海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金融。

收稿日期:2016-11-12。

猜你喜欢
国家战略一带一路
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新境界
网络强国战略下的媒体融合问题研究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日本颁布“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