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梅+吕巍
摘要:文章介绍了钢铁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现状及其竞争特点,通过对国际钢铁跨国公司发展阶段、结构调整、战略制订的研究,分析了宝钢集团跨国经营的历史、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改进方法,探讨了宝钢集团跨国经营的主流框架,并有助于分析和指导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钢铁行业;宝钢集团;跨国经营
一、 引言
本文基于作者在宝钢的工作经验及据有的素材,通过企业集团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比较,从宏观到微观层次、从战略到运营对宝钢集团竞争力和业绩综合评价,宏观层次的跨国经营分析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对外投资动机、相互关系和产业导向等,其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宝钢的跨国经营活动起到借鉴作用;而微观层次的分析,则从企业层面上研究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应具备的条件及投资的区位选择等关键问题,其研究成果构成了跨国经营的主流框架, 对指导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在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的辞典中,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全球化”,已经被描述成为21世纪的“世纪特征”,当代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全球竞争市场生产、消费的周期与全球经济周期、全球经济的繁荣和衰退都是相一致的。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贸易的飞速增长。1950年~1972年,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为5.9%,1972年~1990年,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7%。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仍保持在5%左右。2000年,全球贸易总量达到6.72万亿美元,其中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增长了3.5%,达到5.47万亿美元,服务业贸易总量增长了1.5%,达到了1.25万亿美元。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比,每天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进行的资本贸易则达到1万亿美元。2005年,世界贸易总值超过11万亿美元,占当年全球GDP的28%左右。
(2)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全球化表明的是全球经济的整合趋势。以前由地理边界或政治意识形态所分割的市场业已被完全整合,一国经济的发展深受整个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各国的经济模式及运行机制已经突破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向追求市场效率和竞争的一致性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投资同样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导致全球资金的自由流动以及全球贸易规则的建立。
(3)全球产业分工的出现。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形式的明显变化。不仅传统的各国之间的垂直分工形式仍将持续存在,而且水平分工也将迅速普及。其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全球制造业中出口取向型战略成为各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战略。从公司层面来说,以内部国际化分工为特征的跨国公司已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市场”,并充分利用各国的不同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佳资源配置,组织生产与销售。
(4)全球公司的兼并与重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间的合并、兼并与收购已被视为公司迅速国际化、全球化及顺利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全球市场上,各种型号的超级航母的出现,为全球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创造了机遇。例如,欧洲三大钢铁集团(Usinor、Arbed和Acweralia)通过合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企业。2001年3月,世界最大的两大资源公司英国比利顿集团(Billiton)与澳大利亚断山钢铁集团(BHP)宣布合并,成立了断山-比利顿集团(BHP-Billiton),合并资产为570亿澳元,成为仅次于美国阿尔卡公司(Alcoa)的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强强合并”成为跨国公司摆脱区域限制、建立全球网络、抢占全球市场、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选择。
2.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特征。国际公司通常是指将产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跨国公司通常是指除在本国进行生产、投资外,至少还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生产、投资等经营活动,在世界市场建立自己下属分公司的大型企业;如果产业表现出明显的全球产业特征,那么标准化的顾客需求和规模效益使集中化和整合对企业有利。
海伦·德瑞斯基(Helen Deresky)声称,至少25%的销售额来自于国外市场是跨国公司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跨国公司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更多考虑的不是国家的界限。具体说来,跨国公司或者全球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比较成本与规模经营优势;资源配置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战略协同优势;延长产品寿命周期优势;强化国内的竞争优势。
所谓世界级组织的跨国公司其经济触角遍及全球每个角落,是全球性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市场领导者,它能够借助自我学习功能为组织开发一种关于未来的新视野和新知识,通过预测变革和发现新的生产、市场营销与管理方法而进行自我适应与改变。
3.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前景和战略选择。持续性的对外开放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使中国市场已成为令全球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为之心动的最具潜力的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态度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即由审慎变为积极、由短线变为长期投资、由生产性扩展为研发性投资。与世界每年近4 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相比,中国的对外投资额仅占其0.01%,更重要的是从市场竞争能力来看,中国企业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尽管国际化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力,但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产业及市场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公司采取的国际化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保持持续性增长、寻求竞争优势、扩展业务领域、开发领先技术、分散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绩效是驱动公司国际化的主要动机。在这些因素大的驱动下,一个公司的国际化进程表现为一个连续统一体(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世界市场是由三个产业领域所构成的。其一是全球化产业,其二是国际化产业,其三是多元国内化产业。多元国内化产业与全球化产业是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国际化产业则是处于其中部。在多元国内化产业这一端,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取决于本国消费者的偏好,而跨国公司很难在这些产业领域与当地公司进行竞争。全球化产业的特点是全球范围产品、市场及全球运作的要求。国际化与全球化产业共享全球范围的产品与市场要求,与多元国内化产业共享国家运作的要求。
国际化绝非仅仅是公司规模的扩张或进出口额的增加,而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的准确定位,国外直接投资等活动的超国界性。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依次走过六个发展阶段:动机与战略规划、市场研究、市场选择、选择进入模式、规划权变因素、进入后战略投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公司独享的专利。但其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缺乏国际化视野、缺乏创新意识、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品牌与质量意识淡薄、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等。
三、 国际钢铁跨国公司研究
当前国外各大钢铁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无不以全球为目标,以跨国经营为主,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为应对不利环境,特别是欧洲的三大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以后,年产钢规模达到已经占到了欧洲出钢产量的60%。继组成GFE钢铁集团之后,其他的企业也相继宣布交叉持股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综合以上分析,国外大公司采取的策略基本都是以全球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外钢铁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验是很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借鉴的。
跨国经营活动以环境需求的复杂集合为特征,全球学习的要求则使每一个子公司对知识的创造、采用和扩散成为整个企业集团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有关组织结构问题的研究可以总结为如图2所示的研究范式。
将这一研究范式运用于国际化背景中,主要是试图在环境-战略-结构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跨国经营战略中,国际战略与全球战略最不易把握。国际战略是指转移产品到国外市场以创造价值,其基础在于国外的当地竞争者并不具有产品的某项价值和技能,如果一家企业的核心能力能够使自己在国外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在国外市场上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那么国际化战略就是理想的选择。全球化战略是努力做到在所有国家之间的竞争策略保持一致,因此使用全球化策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对成本进行控制,将其生产、销售及科研等活动集中于一些较有利的地区。
四、 宝钢集团的跨国经营的战略及对策
1. 宝钢集团的跨国经营管理。采取跨国经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管理手段。如果将跨国经营视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则需要从战略的角度考察企业集团如何进行主动的战略选择,并分析如何在企业集团中进行资源配置以获得整体优势。
(1)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企业集团应能够将母国和东道国的企业特定的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借助于组织结构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高度的整合或协调。资源和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如图3所示。
宝钢集团跨国经营所采取的战略,应建立在母国和东道国企业特定的资源与东道国区域特定优势相结合的基础上,才可能获得卓越的绩效。这一模型强调,在利用资源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上,管理层必须进行战略选择,发挥协调和整合的作用,以响应在不同的经营区域出现的机会。而要维持竞争优势则需要对其进行再投资。
(2)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全球资源整合战略。如果将每一个价值活动的配置和协调结合起来,则跨国企业集团面临多种选择(如图4所示)。横轴表示活动的配置,纵轴表示活动的协调,企业必须对每一个活动作出一系列选择。对价值活动和协调的不同决策,代表了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不同战略,联系总部对子公司的组织控制及财务控制在共享的决策环境中协调与合作的复杂过程。
五、 宝钢集团的跨国经营分析
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比欧洲晚了200年,存在制约制造业向更高层面上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以下三点: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剩与短缺并存;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
1. 宝钢集团开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宝钢国际的跨国经营途径应从采矿—生产—销售整个价值链着手。
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有效利用国外的资金。钢铁生产的主要原燃料是铁矿石、废钢和焦炭、焦煤。解决原料资源不足的问题有两个办法:其一,铁矿石资源是十分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采,均衡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其二,利用国外资源。这条路是可行的,资源匮乏的日本,产矿大国美国都是走这条路。钢铁行业是我国利用国外资金的大户。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合理调控、引导进口和外资,为宝钢集团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对于利用外资问题,我们不应该只理解为引进外资,其实到国外利用资金是利用外资的更有效形式。
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我国钢铁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和地区正试图保持和扩大差距。这都有助于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技术开发等总体水平的提高。
2. 宝钢集团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从宝钢对外经营的业务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仍是其主要方式,严格来说,目前宝钢集团还不能算是真正开展了跨国经营。同时,由于钢铁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上下游、产销、内外贸分割的局面,分析其对外经营和对外投资的特点,特别是与世界大型钢铁公司相比,还存在一些深层的问题。
(1)投资主体分散,投资方式“初级化”。宝钢进行对外经营的投资主体主要有两类:一是下属的专业贸易公司及驻外贸易公司;二是直接在海外建立全资合资公司或直接向海外投资。而目前发达国家对外的投资的类型大都是以收购方式进行,可见宝钢集团在对外经营和投资方面缺乏收购和兼并其他企业的经验和能力。
(2)海外企业(或子公司)投资规模相对狭小,投资环节单一。海外企业的投资规模应于母公司的投资规模密切相连,而宝钢海外投资规模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集团跨国经营时间短;相对集中的产业、产品结构;海外市场的区域性,与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网络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跨国经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机制。成功的跨国经营一般是从产品出口开始,逐步建立营销网络,最后投资设厂。而宝钢的某些企业,在投资前,没有进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景预测,造成投资项目的亏损。还有,集团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从而影响了海外子公司经营活动的独立开展和母公司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有效控制。
宝钢集团或者说是我国钢铁企业在对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缺乏国际化经验和知识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是国际经营活动中更高一级的经济活动,它要求从事这一经济活动的经营者直接置身于国际竞争环境中。丰富的国际经济知识经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对于海外企业经营成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实现跨国经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晓兰.世界钢铁的生产与消费[J].中国科技财富,2004,(11).
[2] 李荣融.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大型企业集团[J].中国投资.2001,(7).
[3] 席酋民.跨国企业集团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廉水,杜占元,主编.2011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储蓄和消费的选择:自我构建对动态自我控制过程的影响》(项目号:71072058)。
作者简介:吕巍(1964-),男,汉族,上海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战略;张竹梅(1972-),女,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战略。
收稿日期: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