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慧
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创新教育是未来教育的灵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营造民主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否得到培养,跟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有很大关系。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给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教学氛围,不应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而应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和交流,师生完全处于平等地位,放开思想,民主讨论,共同切磋,构成一种立体交叉、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应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有效地开启学生创造的门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章开始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等,这一堂课,我分别用了两种方案,一种是我讲,学生听;另一种是组织学生讲,相互听。前一种,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着味同嚼蜡,课堂气氛沉闷;而后一种,学生兴致勃勃,教师适时点拨,课堂气氛热烈。在课堂作业“请你谈谈计算机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中,前一种学生借用书中原文居多,而后一种学生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论述,一些学生论述得不仅有深度,而且很有文采。这两堂课的信息量基本相同,为什么效果明显不同?我认为因素固然很多,但跟课堂气氛很有关系。其实计算机发展至今,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或多或少耳闻目睹过,现在要来谈它的作用,教师就应该大大方方地布置一个民主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来现身说法,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注意话题的方向、讨论的进程,适当予以点拨即可,试问这样的气氛与教师一言堂的氛围相比,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动机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学科本身上或具体操作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是创新始于“问题”的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给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VB5.0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设计一个友好的应用程序界面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分别看了两个VB程序,这两个程序的功能相同,都是求任意三角形的面积,但界面不同。前一个窗体中只有一个命令按钮,需要先单击命令按钮,再依次弹出两个输入框,分别输入底和高,最后在窗体中输出结果;而后一个窗体中除一个命令按钮外,还有三个文本框,其中两个用以输入底和高的数据,另一个则用以输出面积数据。所有文本框都有醒目的标签加以说明。面对如此强烈的对比情景,学生对设计一个友好的应用程序界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已十分清晰,不仅如此,学生在此认识基础上还能随即产生“如何设计友好用户界面”的想法,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链”,将问题延伸和拓宽,使学生置身于“再创造”的情境,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创新欲望。值得注意的是,创设问题情境,不只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教育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但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机械套用或反复强化。问题的解决者只要按图索骥、照章办事,不需要也没机会想象或创造,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体现出常规性、复现性,而不是探索性,它可以增加知识量的累积和一般技能的熟练化,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英国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德·彼诺指出:“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也就是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需的已知信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很多有关信息。”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的角度出发,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让他们多看、多想、多试、多议,发现新颖而独特的解决方案,体验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成功,激励学生再发现和再创新。
例如在上机过程中,有一学生的电脑屏幕突然黑屏,该生马上举手,我先了解了黑屏前的一些情况,心中已有了排障的方案,但我并未急着动手解决,而是先问学生,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黑屏,再让学生想想每一种黑屏情况如何解除,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尝试,最后解决了问题,甚至后来该生还能帮其他同学排除电脑故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还要指出学生的探索并非每一次都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但没有对问题的魂牵梦萦、锲而不舍的探究,没有“寻他千百度”的执着,也就不可能有“蓦然回首”时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