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云
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关键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生物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一、引探索,以激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获得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动力。而好奇心又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先导。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定能引起学生探索和解决矛盾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的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直观教学的原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接对生物实体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去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现,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从而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上《光合作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光除了提供能外,还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哪些因素?课前笔者让学生培育两组黄豆芽。一组放在光下培育,另一组用黑布罩着遮光培育。课堂上将这两组黄豆芽展示给学生看时,学生看到其中的嫩黄色的黄豆芽时,非常兴奋,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在光下的黄豆芽是绿色的,而被黑布罩着不见光的黄豆芽却是乳白色的,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了求知和探索的需要。由此可见,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求得发现、求得探索,善于把知识加以运用,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一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中享受到无比的乐趣。
二、创情境,以荡趣
情趣,就是既有情又有趣,情就是感情,趣就是趣味、乐趣。而教学的情趣,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催化剂。如果教师能把课上得感情充沛、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印象深刻,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内心总是充盈着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功。那么,教学的情趣从何而来呢?
一是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求教学的情趣。深挖教材内容的精妙之处去吸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趣。如在P《C2、C4植物叶的结构》这节课时,笔者精选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观赏常见的一些C3、C4植物。然后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植物生活的环境。在学生兴致正浓时,提出问题:这些形态各异的植物,叶的结构基本相同吗?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激活了。这种新课的导人与美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手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
二是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寻求教学的情趣。教师上课时,内心一定要充满激情,讲话要饶有情趣,要用精言妙语来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在讲《生物的遗传》这节课时,笔者伴随着《春之歌》的音乐,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讲述:“冬去春来,草儿绿了,花儿也开了,有一位学者穿梭在豌豆丛中,他不知疲倦地为豌豆传播花粉,他在豌豆地来回穿梭一干就是7年,他是谁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孟德尔。”笔者又接着问:“孟德尔干吗连续7年在豌豆地里穿梭?他有什么成就?”这样带着丰富的情感提出问题,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后进入到新课的学习。这样他们体验到了上课的愉快,这时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思维和兴趣处于最积极的活动状态。
三、励求新,以得趣
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意求新——求新意、求新解、探求新的知识领域,永远保持一种内心的求新诱惑力,这可以说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把直接兴趣转化为意向兴趣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一些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教学艺术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善于在学生的面前揭示某种新的东两,激发他们在各种事物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就越能奋发向上,这样学习的兴趣就愈益浓烈。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讲《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一课时,笔者拿一个纸盒、塑料袋、一颗葡萄、一些花生种子、芝麻种子、绿豆种子等,展示给学生,问道:课前有同学预习过吗?老师拿来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学生看到这些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学的实践证明,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从内容安排和讲授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惊奇感、满足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还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求新的诱惑力。
四、激求知,以获趣
兴趣的源泉之一就在认识新的事物,求得新的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启发学生的兴趣,秘诀在于提示已知的东西同新材料、新知识之间的内在的深刻联系,让学生拿着教师给的思想砖头,在谋划筹建大厦的时候,知道应该放在哪里,并了解到整个大厦的结构及建造起来的全貌。这是重要的学习兴趣。同时,惊奇感的引起,是由于在那些最一般的、没有任何特点的事物中,包含着意义重大的世界观真理的源泉。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揭示未知的东西同新内容之间的联系,以获得求知、求新的能力。在上《花的结构》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准备了两种形态不同的芥兰花和羊碲甲花。当他们看到摆在桌上熟悉的鲜花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都想摸一摸,甚至马上想解剖其结构、探究其成分。这时笔者用自制芥兰花活动模型,以谈话法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观察、解剖实物芥兰花,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当讲到雌蕊和雄蕊时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注意力从美丽的花冠转到花的主要结构——花蕊上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雌蕊的子房内有什么?雄蕊的花药里有什么?当学生自己再观察和解剖羊碲甲花时,也能注意到羊碲甲花也有雌蕊和雄蕊,其雌蕊的子房内也有胚珠,其雄蕊的花药内也有花粉。这样灵活、恰当地使用熟悉的实物,使每位学生都动手、动眼、动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由此可见,兴趣与求知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会被兴趣所吸引,从而突破课堂的界限,走向课外的广阔天地,涉猎更广博的知识。
五、善激疑,寻乐趣
疑,既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钥匙。而在教学中善于激疑,就能把
学生的思维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达到启发思路、发展智力的目的。要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就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在质疑中主动探索,开拓思路,增长知识。因此,一旦学习上有了疑问,并在不断的疑问、质疑、解答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地长进。教学实践充分证明,通过激疑问难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才能解决的问题,愿意自己去想一想,做一做,一旦他们想出或做对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求得乐趣,以点燃智慧的火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一些关系到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提出疑问,引起学生争论、质疑,以激起他们的深思。由此可见,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问题就没有认识上的进步。过去在教学中常用的问答式或谈话式等,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然而,教师的问题不能代替学生的问题,当学生被要求去研究他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时,往往会因兴趣不足而效果不佳。因此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诱导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钻研知识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上《水分代谢》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从感性的渗透作用装置的材料出发,通过设问等方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去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这样既可帮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由于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逐步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兴趣。如上《C3、C4植物叶的结构》一课时,在练习的设计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本“C3、C4植物叶的区别”这一段内容拟出思考题。能提出问题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当老师,提问别的同学。这一角色的转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提问题的兴趣。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问与答的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进行教学研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意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