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法 优化数学课堂

2009-07-30 07:37张锡青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内角新课程学会

张锡青

我们呼唤着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期待着教学节奏如行云流水,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教学结构安排主到相宜,难易相配,动静相宜;教学方法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怡然自得。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我们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新的观念带进课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宽松教学环境中学习,才能感受到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并且消除害怕出错和失败的胆怯心理,从而敢想、敢说、敢问。为此,首先要注意尊重学生人格。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和交流。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其次。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表情达意的目光语、充满爱心的微笑语、得体适度的手势语诱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创造生气勃勃、极富动态性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如: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即使很简单)提出来后,教师并不急于讲解。而是请组内或班上学习较好的同学上台做“小老师”,大胆讲请自己的思路,这样可以使学习较好的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而台下的其他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带着“看看你讲的我能不能听懂,我来评价你讲得对不对、好不好”的心理听课。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现。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创设情景的方法有许多。如: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导入新课,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用纸印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首先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迅速、准确无误地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灵活运用数学。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发挥了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的有机结合的优势,又激活了课堂教学。因为网络、多媒体中的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样化的信息给学生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设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中央电教馆卫星资源和安博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领会新理念。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内角新课程学会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三角形分割问题
学会分享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