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及其启示

2009-07-27 07:12刘学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中小学加拿大

刘学兰 刘 鸣

摘要: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历史悠久,内容广泛,特点鲜明:辅导目标的发展性和预防性 ,辅导理念的渗透型,教育资源的整合性,辅导人员的专业性,问题矫治的深入性,朋辈之间的互助性,多元文化的契合性等对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和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6-0126-04

加拿大教育发达,其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开展得卓有成效,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学校心理辅导的很多方面,加拿大和美国的做法相近,但在一些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国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正在蓬勃开展,但如何把这项工作向纵深方向推进,如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分析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及特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概况

学校心理辅导开始于美国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职业指导运动。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顿创办了“就业指导局”,这被认为是学校心理辅导诞生的标志。为了更好地把握现状,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加拿大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加拿大的学校心理辅导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是由任课老师对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60年代,学校心理辅导的重点发生了转变,主要关注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辅导者往往扮演着治疗者的角色。7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辅导由强调治疗转而更多地强调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尽管辅导者仍然会对少数学生进行治疗,但他们更重视整合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预防问题的发生。90年代以来。学校继续强调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同时开始重视运用跨文化和家庭咨询的一些策略。现在加拿大的学校普遍认为,心理辅导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是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学生适应环境的全方位的服务。

1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地位

加拿大有10个省、3个地区,教育由各省和地区政府负责,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由各省自行开发设置。各省划分为不同的学区,每个学区都有一个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预算费用、课程设计、教师聘用、学校开支、教学资源等。通常,学区委员会要选一位督学,作为地方一级的重要教育行政官员。

加拿大中小学有3种:公立学校、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通常是省立的非宗教性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教会学校常称为“分离学校”,由教会开办并为教会服务,也得到公费的资助。私立学校则为了特定的教育或社会目的而开办。尽管每个省和地区的教育体制各有不同,但在最一般的体系和结构上差异并不大。根据Paterson&Janzen,1993勾画出的加拿大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的一般结构来看,心理辅导在中小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学校辅导员、学校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校内外的专业人士所组成的团体,在学校发挥着独立而重要的作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要整合和利用学校管理层、教师、家长、社区等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内容

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档案中应反映学生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职业倾向、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打工经历等各种信息。第二,为学生提供学业与生活方面的各种指导与咨询。从学生的课程选择到目标制定,从成绩管理到学习技能发展,从社交指导到生涯规划,从情绪调节到自信建立,都属于辅导工作的范畴。第三,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项目。常见的预防项目包括:自杀预防、药物滥用预防、青少年暴力预防、性虐待预防等。第四,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咨询与辅助治疗,包括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第五,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加拿大对问题学生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会进行非常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学区一般有“特殊教育委员会”,学校有“特殊教育支持小组”,小组会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各方面的力量,由校长、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心理学家、语言病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特殊教育老师等人组成。他们会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s,简称IEP),尽最大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六,就业指导及跟踪性服务。第七,磋商性服务。辅导人员要与家长、教师、杜区人士、校长、校外专家等都保持密切联系,与他们进行磋商,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3中小学心理辅导的人员与机构

在加拿大中小学,有的设立咨询中心,有的设立健康服务中心,一般都设有学校辅导员(school counselor),这一职位最接近我国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学校辅导员由学区聘请,在各个学校工作。他们既是学校的一员,也是整个学区学生服务小组的成员。其职责比国内心理教师的要广泛。

学校辅导员不仅要面向学生,而且要面向家长、教师和社区,要和家长、教师、社区等都保持密切联系。可以说,辅导员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首先,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其次,辅导员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课程目标和服务内容,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课程选择,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等。再次,辅导员要就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商讨,争取教师的配合;对自身有情绪问题的教师要给予帮助;要处理师生之间的冲突。最后,辅导员要和社区保持联系,积极利用社区和其他校外资源来帮助学生。

加拿大没有国家的学校辅导员协会,但成立于1965年的“加拿大心理咨询协会”(Canadian Counselling Association,CCA)下设“学校辅导员分会”,到2008年3月止,共有238名会员。另外,BC、Manitoba、Nova scotia、Ontario、Saskatchewan等五个省都有专门的学校辅导员协会(School CounselorsAs~ciation),还有的省也有类似机构,这些机构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加拿大学校辅导员”(Canadian School Counsellor)是面向中学辅导员的全国性杂志。

二、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特点

1辅导目标的发展性和预防性

加拿大的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部规定,本省学校系统的目的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并且能够获得有助于一个健康、民主、多元社会和经济繁荣与稳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加拿大中小学真正得到了贯彻和落实。这一理念使他们必然重视心理辅导的发展性,强调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使对于问题学生,在矫治的同时,也同样强调要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最大

限度的发展。

强调预防性是加拿大心理辅导的又一特色。如果说发展性是着眼于全面的话,预防性更具有针对性。预防往往针对那些会带来严重后果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发生,矫治将会非常困难,甚至无可挽回。这些问题如果在学校不加以防止,将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加拿大中小学常见的预防项目包括自杀预防、性虐待预防、青少年暴力预防、网络成瘾预防等。

2辅导理念的渗透性

首先,渗透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之中。加拿大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注意给所有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我的成长。并把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减少到最低。

其次,渗透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加拿大没有专门为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但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都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为目的,渗透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拿大中小学的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联,许多课程内容直接来源于生活,课程的组织形式也模仿现实生活而展开,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充满兴趣。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加拿大就开始推行学习者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育资源的整合性

加拿大坚信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非常重视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1)学科资源的整合。加拿大很早就开始提倡“多学科小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s)。学校心理学家、人力资源专家、语言病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治疗师、医生等。都可以是多学科小组的成员,学校辅导员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专业的帮助。同时学校辅导员手里足够的校外资源,可随时求助或转介。在这些资源中,学校心理学家是首先被利用的资源,因为他们直接面向学校开展工作。有些省由学区直接聘请学校心理学家,而有些省的学校心理学家则在政府的健康或教育部门服务。一个学校心理学家通常要服务多所学校。

(2)学区资源的整合。一个学区的学校之间,可以共享很多教学资源。例如,很多学区都有为学生服务的小组,每个学校的辅导员都是其中的成员。有些学区聘用学校心理学家,让学区内的学校共用。

(3)家长资源的整合。在加拿大,家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心理辅导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一方面。学校非常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家长可以来学校走访,可以来学校做志愿者;学校也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和社区都会开办家长学校,为家长讲授教育孩子的方法。

(4)社区资源的整合。学校与社区合作密切,资源共享。社区的冰球场、阅览室等公共设施,学校都可免费使用;而学校的图书馆、机房、球场,社区也可免费利用。社区经常给家长和孩子开设心理学方面的讲座,社区的社工、志愿者也经常担任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当学校发现某个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而无法自行处理时,辅导员可以联系社区的社工或心理专家,由他们协助解决。

4辅导人员的专业性

虽然加拿大学校辅导员的职责广泛,但心理辅导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因此,都要求辅导员受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训练。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要求并不突出,但随着学生群体和社会的变化,辅导员所要面对和处理的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是否接受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训练,现在已经成为必备的条件。BC省、艾伯塔省、安大略省等很多省都要求学校辅导员接受过教师资格的培训,并具有心理咨询或教育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学校心理学家的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需要有执照才能工作。要拿到学校心理学家的执照,申请者一般至少需要获得本专业的硕士学位,很多省需要博士学位;需要至少一年的有督导的学校实习经历;通过职业心理学应用考试(examination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m psychology,简称EPPP),这一考试由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Provincial Psychology Boards(ASPPB)负责,加拿大和美国通用,考试主要内容涉及人的各种心理与行为、成长与发展、评估与诊断、治疗与干预、研究方法、道德法律等;通过EPPP考试后,还需要符合申请者本省的执照要求,如有些省需要通过专业委员会的口试和面试。严格的申请和考试过程确保了从业者的专业性。

5问题矫治的深入性

加拿大的学校心理辅导在强调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的同时,同样注重对有心理问题或有特殊需求学生的辅导与矫治。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校的“特殊教育小组”会专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非常细致而深入的工作。如果某个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辅导员会联系校外专家,如心理治疗师或专门的测试机构,给学生做心理测试。如果诊断结果显示孩子有心理障碍,学校的“特殊教育小组”启动工作,给孩子制定矫治方案。一方面,如果需要,会让孩子定期到校外的心理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另一方面,学校会专门为这个孩子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计划详细而考虑周到。在实施中,特殊教育小组会定期和家长沟通。在对孩子的个别化教育中,学校尽一切可能改善孩子的状况,并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

6朋辈之间的互助性

加拿大的学校很重视朋辈心理互助,他们认为,因为年龄相近,同伴之间的帮助可能更为直接而有效。同伴之间的心理互助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营造积极而温暖的校园氛围。即使问题不能解决,朋辈辅导者也可以识别问题并把有问题的学生转介给咨询老师。为此,学校会选择一些学生作为朋辈辅导者,让他们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必要的辅导技巧。学校辅导员从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一些志愿者,接受一定的培训和督导后,为学习能力差或有特殊困难的低年级学生提供学习技能方面的辅导。

7多元文化的契合性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奉行多元文化政策,尊重每种文化的差异,倡导每一种文化都能在加拿大得到发展。多元文化政策在加拿大的学校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以多元文化为内容开展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文化背景对学校的心理辅导也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以白人文化为基础的心理辅导表现出局限性。因此,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跨文化咨询在加拿大增长迅速,心理辅导人员越来越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问题,重视发展与特定文化相契合的心理辅导技术。例如,随着移民的日益增长,新移民的子女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Cheboud,2004),移民的孩子一来到新环境就被安置在ESL(English aS aSecond Language)班,与同伴隔离,这种隔离使他们觉得孤独和无能。而他们的父母因为语言困难也无法帮助孩子,因此学校辅导员公正、准确地把握这些孩子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

要。而跨文化的心理辅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能预防移民的孩子产生被歧视感,让教师、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熟悉彼此的文化背景,建立没有歧视的平等关系。研究认为(Cheboud,2004),跨文化的观点有助于学校辅导员理解移民子女的需求,有助于移民子女在正规的班级情境中发展积极的身份认同。

三、对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由上可见,加拿大的学校心理辅导是着眼发展、全面渗透、有效整合、强调专业性、注重文化差异、深入细致地辅导。尽管国情不同,我们也未必要完全照搬加拿大的做法,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启示一:正确处理发展、预防与矫治的关系。

学校心理辅导要以发展和预防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预防和矫治的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发展要有全面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开发学生成长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发展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和不同心理特点有所侧重。

其次,预防要有针对性。应该说,我国对于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性越来越重视,但对于预防性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发展并不等同于预防,预防要针对一些特殊的问题而进行,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可能对学生个体、学校或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很多问题等到出现了再来矫治,便为时已晚。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加拿大非常重视预防性的项目。因为国家的社会文化情况不同,加拿大开展的预防项目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中国,但也会有很多共同之处,像自杀、校园暴力、药物滥用等问题,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关注。因此,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还要大力加强预防性项目的开展。

再次,矫治要有实效性。强调发展性和预防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心理问题的矫治。事实上,我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主要表现在矫治的实效性不强。碰到真正心理有疾病的学生,心理教师没有能力治疗,而又缺乏相应的校外资源和转介制度,靠一两个心理教师单打独斗,最后不了了之,这一现象在学校中并不少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形成一个团队,整合各种资源,心理教师能及时得到校外专家的帮助。对于有特殊辅导需要,而本校又无法提供这种辅导的学生,心理教师应负责及时转介到合适的校外辅导机构。学校辅导室应该建立相应的转介制度和操作规范,对于转介出去的学生应该有相应的跟进。那么,如何利用校外资源?这正是加拿大学校心理辅导给予我们的第二点启示。

启示二: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强调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加拿大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特色,而这恰恰是我国学校的薄弱之处,我国的很多学校都还处在一个心理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不仅影响教育的效果,而且也容易造成心理教师本身的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资源的整合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组建校内队伍。心理辅导不是一两个心理教师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这一理念必须牢牢树立。在全员参与的前提下,学校要组建一支有领导、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兼职教师的相对稳定的辅导队伍,校领导、心理教师、德育教师、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都应是这一队伍的重要成员。要加强对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要特别注意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心理辅导老师。除了教师之外,还可以吸收学生参与到辅导队伍中来,开展学生心理互助活动,培训朋辈辅导者。

第二,注重家长参与。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学校应把心理辅导的知识列入家长学校的必修课,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改善亲子关系。对于有类似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尝试建立“家庭互助小组”之类的团体,让家长们加强联系,分享经验,提高教育效果。另外,不少学生的问题源自不健康的家庭,因此,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可以引入家庭治疗的策略,针对学生的整个家庭做一些辅导,改善家庭结构,完善家庭机能,形成健全的家庭人际关系模式,从而最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三,鼓励社区渗透。社区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我国还远未得到开发和利用。很多中小学建在社区,而社区往往就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向社区渗透也就意味着与学生的家庭联系更加紧密。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联系,互通信息,增加资源共享。例如,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可以定期向社区开放,或者定期到社区值班;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心理服务志愿者或相关人员可以聘为校外辅导人员。

第四,成立多学科的专家小组。可以借鉴加拿大“多学科小组”的做法,在一个地区成为多学科的专家小组,为本地区的学校和学生服务。专家小组可以包括教育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精神科医生、婚姻家庭治疗专家等。学校可以及时地从专家那里得到所需的帮助。

第五,联合各校力量,加强校际合作。例如,一个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把本地区各校的心理教师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开展活动,如心理沙龙、个案探讨、课题研究等,既能形成合力,又有助于心理教师的自我调节和专业成长。

启示三:清晰界定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

上述资源的整合单靠学校本身很多都无法实现,而要靠强有力的组织,这是加拿大学校心理辅导给我们的第三点启示,加拿大的学区在心理辅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各省、各地市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要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各级机构和人员的职责要界定清楚,上一级机构应为下一级机构起到专业指导、培训考核、资源整合等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中小学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远离是非之地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