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阅中,你会发现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学生习作少创新,少个性,少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多的是看似慷慨激越的豪言壮语抑或人云亦云的套话。而众所周知,写作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写作中的各个环节应是个体的主观行为,理应表现出个体的差异与多彩。然而,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还是盛行。如何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化呢?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变“要我写”到“我要写”
要教好学生写好作文,兴趣很重要。古人说,“启其蒙而引其趣。”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只有兴趣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才是他们拈笔伸纸、一吐为快的不竭的动力。对写作有兴趣,就会全身贯注,就会入迷,就会有钻劲,学得深,用得活,提高得就显著。
1.增加阅读积累,丰富写作库存。如果说写作像蚕吐丝,那么阅读就是吐丝前的吃桑叶的过程,桑叶没吃或者吃得不多,丝就无法吐多吐得好。所以我认为要想我们的学生喜欢写作,必须得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体味文字的妙处,体味文字的细微区别对情感和思想表达的不同效果。应该说心灵的丰富取决于阅读的丰富,而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试想,一个从未感受过文字的成年文盲,哪怕他有很深的生活阅历,他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高兴”这个情绪的,更别说区别“高兴”与“心花怒放”与“喜上眉梢”的细微之处了。所以,只有认认真真阅读了,写作才不至于成了干涸的泉眼,才能流淌出鲜活的泉水。
2.活用教材资源,构建深度模仿。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编者们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能成为范式例文。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写作其实就是一种解释与被解释的过程,读懂每篇文章其实就是追溯作者的写作思路。
如七上《紫藤萝瀑布》,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首尾呼应又耐人寻味,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不由得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在美丽的芳香中,我为何不继续驻足而加快了脚步呢?”设悬——释疑,写作其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而已。
教材中有些课文留白较多,也为学生再创造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教师宜引导学生捕捉文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再创作。如鲁迅《故乡》,当“我”见到阔别二十余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这短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都值得学生去深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可创设留白:“我”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请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我”当时的心情。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从中领会“我”从兴奋—欢喜—生分—疑问—急切了解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这样的练笔,更好地使学生通过文本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强了自己鲜活灵动的写作能力。
3.采取多元评价,彰显榜样力量。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毕竟学生因个性差异的存在,他们对材料、观点、体裁、语言风格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要打破传统的作文评价观念,淡化成人思维,尊重学生主体,形成重思维、重情感、重创意、重语言的个性化作文评价观,写出因文而发并有情有义的作文评价语。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尤其要善于写“溢美”之辞。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不论是结构安排的巧妙上,还是语言表达的流畅上,抑或是某个句子乃至某个词用的好,更有甚者,对文章不好但书写很清晰美观的作文,都应该当众表扬并通过粘贴或悬挂的方式展示出来,彰显榜样的力量。
作文读者群的扩大将大大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对于认真习作的同学尤其能满足他们的写作期待。这种写作期待越多,作文就会多一个成功的生长点,就会多一篇好作文。
二.变“你们写”到“咱们写”
朱绍禹先生曾说:“教师下水作文,可以形成一种理想的写作环境。从教师自己这一面来说,可以增强指导的权威性,而从学生的影响这一面来说,则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的写作指导,可说是最积极主动又切实有力的指导。”
1.师生同台作文,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如何形成文字呢?除了靠扎扎实实的阅读积累来丰富写作库存外,也需要我们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求发展的习者,以一个真诚的参与者与学生同台作文,使写作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能乐于也敢于丢脸,敢于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员,跟他们一起习作,并敢于把自己的下水作文展示给学生看,用自己作文中的真诚去拨动他们的心弦。这样,无形中就缩短了学生跟我们之间的心灵距离。
2.有意唤醒记忆,催化学生写作表达。新课标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减轻学生写作上的精神负担,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本能。韩雪屏说“当一个人具有主动、强烈的表达动机,会产生多么强大的力量!明确、坚定的表达目的和欲望,对于表达过程和技法是多么重要!这一点对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和语文训练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写作是一种打开,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唤醒学生的尘封的记忆,帮助学生打开写作之门,让写作成为一种需要,让表达成为一种渴望。
三.变“写什么”到“怎么写”
学生乐意写,也有内容写,但怎么写呢?这里所指的“怎么写”指的是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上。作文是一个个性表达的东西,只有语言表达个性化了,思想的个性化才能在文字上得到充分发挥。否则,个性化作文也只能是缥缈的海市蜃楼。
1.遣词达意自然。语言表达,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质朴朴素;有人喜欢含蓄隽永;有人喜欢绚丽飘逸;有人喜欢幽默讽刺……真所谓情态殊异,韵味迥然。比如鲁迅的文字,“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种个性化的遣词浸渍了写作主体鲜明的生命色素,矛盾中显得统一。引导学生尝试,事实证明学生也能写出个性化的句子。“我似乎确凿念着你了——我的奶奶。”“曾刻意遗忘,不想却在心中扎根”这种看似不妥却又极其自然的遣词,大大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张力。
2.想象奇特新颖。想象奇特新颖能让文字轻舞飞扬,自然增加文字的冲击力。或形象比喻或化虚为实或联想丰富或另辟蹊径,都能让语言表现的意象显得丰赡。学生在习作中写到“青苹果在春天凋零,红苹果在秋天收获”形象传递的是对年少懵懂感情的比喻;“人生就像一座围城,在里面的想出去,在外面的想进去。面对学习的压力和家长、老师重重的期盼,有时我也想做一个差生”表达的则是一个优生的另类苦闷。独特而有个性,会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3.感觉细腻敏锐。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写作者要具有对生活的敏锐的感觉,并将这种敏锐的感觉在写作中加以“暴露”,它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思维深度。在写作中,要想把这种“稍纵即逝”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除了自己有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外,还必须加上自己强烈的体验。在体验中所产生的“感悟”在写作中起着“点石成金”的巨大作用,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表达出来,它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文章的思维深度,还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我要写”是一种主观的愿望,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写作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和维持写作行为并将写作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意念,更是促使写作者拿起笔付诸写作行动的一种心灵力量;“咱们写”让教师真正了解了作文的思维过程,也理解了学生写作中的困难,体验到学生不愿写作甚至逃避写作的自然心理,在此基础上的作文指导必是根据学生写作心理开展的,做到了有的放矢;“怎么写”关注了“语言表达”这个微观范畴,着眼于构建文本本身的语言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活用一些水灵灵的词语,让自己的作文灵气起来。“我要写——咱们写——用自己的方式写”,作文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期待作文的枝头缀满个性的花朵!
章美云,教师,现居浙江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