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是训练口头作文的重要资源

2009-07-17 03:49程爱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艄公鱼钩口头

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从低年级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本,注重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充分利用“说”,搭建起课文与作文之间的一座桥梁,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一、描述课本插图

语文的每篇课文几乎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有一幅、两幅,甚至多幅,这些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人的魅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相反,学生在阅读抽象的文字时,又会在头脑中把它们还原为极具个性的图画。有的课文对于丰富多彩的插图描写往往只有寥寥数笔,我们可以利用因插图而形成的课文“空白”大做文章,帮助学生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语言的交换,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如看图学文《黄山奇石》,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十分有趣,且景色神奇。课文配有四幅图,其中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课文里只写了一句:“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教学时我们可以《黄山景观》为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同时辅以幻灯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山峰耸立、树木苍翠、云雾缭绕的画面中,唤起头脑中积累的有关表象,然后让学生根据想象,用口述形式具体描绘出黄山的秀丽景色。

二、描绘抽象词义

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抓住这样的词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词语呢?首先可以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作出一定的描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的“艄公”一词,学生知道课文中指的是“撑羊皮筏子渡客人的人”的意思。有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见过艄公吗?谁能想象一下艄公会是什么样儿吗?”学生们经过思考,大家纷纷发言:

“我想艄公的脸因为饱经风霜,一定是古铜色的;他的双手因为天天撑竹篙,一定布满老茧;他辛勤劳作,臂膀的肌肉一定块块凸起;他长期风吹日晒雨淋,皮肤一定是黝黑黝黑的。”

“我想象艄公,手撑竹篙,长年往来在波浪涛天的黄河中,会是多么的勇敢机敏。他撑着羊皮筏子,镇定自如,是个不折不扣的黄河主人。”

听听,学生们从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方面进行了拓展想象,将“艄公——黄河的主人”这一人物形象描述得多么具体、生动。通过口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为书面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扩展课文片断

学生作文只会概述,不善于具体描写,也是一种通病。而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地方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的情形。因此,笔者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地方进行合理地构想,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这种想象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添枝加叶”式想象训练,注意不要盲目地扩展情节。例如《凡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本来小凡卡收拾鱼无论从那儿弄起都可以,但老板娘偏偏无中生有,找小凡卡的茬。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以《拾鱼遭打》为题,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描写凡卡遭受毒打的情形。

四、口头改写古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往往在精炼和谐的语言中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那些补充的形象,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由于学生作文时往往不善于展开想象,缺乏必要的联想,以致作文的内容不充实。用现代口头语言改写古诗,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描写,或从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上入手,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其精心思索诗句所内含的情景,口述出来,会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如《赠汪伦》前两行叙事,后两行抒情,可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之间可贵而深厚的友谊用具体的语言讲述出来。又如在学习《游园不值》以后,可以要求学生把古诗改编成一则小故事。

五、变换叙述顺序

记叙文常见的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总叙、分叙等。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作者运用顺叙来记叙事情发展的,使人物、事件的叙述由始而终、脉络清晰。再如《我的伯父鲁讯先生》一文,先从鲁迅先生的追悼会写起,再回忆“我”所看到和听到的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文章运用倒叙的叙事方法,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这些叙述方法的灵活运用。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不妨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采用倒叙的方法,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头:各位观众你们好!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引发过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复述时娓娓道来,既锻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两种叙述方法的转换能力。

六、续编课文结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耐人寻味,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讲述课文的内容。

如课文《狼和小羊》的结尾是狼说完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并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构想。学生们很快展开想象,为小羊设计了两种命运。

第一种设想是沿着课文原意续写课文。如有的学生说道:“软弱的小羊无力抵抗穷凶极恶的狼,活活地被狼咬死了,狼一边喝着河水,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鲜美的羊肉。”第二种设想是改变了课文的原意,描绘出与课文内容相反的结果。如有同学说:“就在这时,猎人来了,猎人一枪打死了这只凶恶的狼。”更有甚者,异想天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观音菩萨从天而降,救了小羊。”等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限的课文教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巩固提高了课文教学的效果。

(程爱兰 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231400)

猜你喜欢
艄公鱼钩口头
金色的鱼钩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渡口的歌声
看不到鱼钩的鱼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古道 古码头 老艄公
特制鱼钩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