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2009-07-17 03:49史云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留白孔乙己情感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自身;而“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大的形象是人们看不见形迹的“道”。 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老子在这句话中强调这种乐音、形象给人带来的实体之外的意蕴,留给接受者无限的想象。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留白”。书画家和诗人在创作作品时,通过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从而产生空灵的美学效果,它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划中表达着无尽的韵味,在一种几乎“无”的状态中达到了高境界的“有”。如南宋画家马致远在构图上采用的“以小变大”的一角山水,在构图上大胆取舍,画面留出空白,给人以遐思的余地。色彩和线条艺术固然如此,语言艺术也同样如此,尤其是诗歌。苏轼在他的《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发现不同的美,但如果将思维囿于“此山中”,创新的火花就会被既定的框架扼杀。海明威曾经说过,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出了一角,大多数都藏在了水下。

语文教学也是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一首无尽韵味的诗。浓淡相宜,虚实相间,让人体味再三,欲罢不能。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使教学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定目标,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记,或悟,或做,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因此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茨达齐尔曾经说:“教育的作用是使自己尽力成为多余。”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留白”呢?

一、在情感表达上留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从而引入文中,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亲身体会的自然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还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样式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枣核》时,教师设置乡愁的音乐背景,创设一种淡淡的略带伤感的情感氛围(情感留白),巧妙地煽动了学生的情感,掀起了情感变化的第一浪。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深深融入到作者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中,体会到了“朋友”对于家乡“北海”的深深怀念。因此,情感留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在思维时间上留白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课堂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让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成了一个受人摆布的机器,完全丧失了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准确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看课文,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反驳楚王的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反驳技巧,同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三、在心理上留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这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形式主义为问而问,信口开河随意提问,不能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教师应于无疑处设疑,从教材中挖掘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于枯燥无味中设疑,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可收到奇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孔乙己》时,这样问学生:“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听后顿时一愣。学生这一愣,正是“留白”的价值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异常活跃。有些课文的内容看似意蕴平平,处于无疑的境地,教师就要疑于无疑,平中出奇,善于激疑,引发学生“一愣”的心理反应。如教《济南的冬天》时,可以问: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怎么写到北平、伦敦去了?这一提问即可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最终明白了这是作者通过对冬天的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特点与济南的天气特点的对比,以此烘托出济南的冬天响亮、温情的特点。这也是曲折行文的一种写作方法,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在训练中留白

常言道,听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出真知。“训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较重要的“做”。只“感悟”而不“练”,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全面、深化和巩固。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更好的训练。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定量的练习题,让学生于练习中发现自己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叶圣陶曾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所以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留白”延伸到课后。在语文上体现最明显的训练便是作文,如《孔乙己》一文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给我们留下了人物结局的空白。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共同探究孔乙己的悲剧形成的原因,再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进一步体会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的情景以及文章耐人寻味的结尾,然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们讨论以至争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布置了题为《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的续写练习,要求想象合理,不强求一律。再如《石壕吏》中“有吏夜捉人”的情景描述欠具体,可以尝试“诗改文”练习来巧填空白。具体做法如下:先反复朗读、背诵全诗,体味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暴虐,感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并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如孩子的啼哭声、门被踢开的情景、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情态……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脑中的“情景”用恰当的、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写出来。

此外“留白”还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1.要讲究适度,放任自流的留白,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留白”,更谈不上什么“留白艺术”。在教学中教师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在这样的平衡中,我们才可以看到学生的热烈、热情乃至激情,看到课堂中学生思维的涌流和创造性的迸发,这才是“留白”艺术的要义。2.要讲求实效。课中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记”,是“悟”,还是“做”,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采用“留白”的教学手段。譬如,诗词要多“悟”,作文要多练,至于语文综合活动最好走向社会,多了解些实际知识,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生活中语文的理解和把握。3.关注目标性。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中是否有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影响其思考实践,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的“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目标。因此教学前教师应该预设一定的教学目标,并把目标出示给学生,使教学活动指向性。

“留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学过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学过程的中断。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留白”的内容,提高“留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可以通过“留白艺术”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世界,向“教是为了不教”迈出重要的一步。这样,“留白”艺术才能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史云霞 江苏省常州市安家中学213216)

猜你喜欢
留白孔乙己情感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孔乙己(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