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和新课改共同成长,促进新课改的健康发展。对此,许多一线的教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笔者也在尽力地尝试更符合课改的教学方式,努力地改进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新的体验。
一、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语文学习鲜活起来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式要开放、互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的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笔者在课堂上大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成就了学生眼中的另类课堂。
1.高效开放的阅读课
课本上的文章,在学生拿到新书的一两天内,他们已经先睹为快了。怎样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心甘情愿随着老师的指引,再进行深度阅读,才是语文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要从教学内容上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欲罢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再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去解决疑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高涨了。在笔者的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有时是故事接龙,有时又是辩论课,有时又是朗诵课,有时又是表演课……印象最深的是教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笔者先出示“一个人攀爬在悬崖上”的图画,提问学生:“画面上的人顺利地爬到了悬崖上,可当他回首眺望时,不免有些心惊胆颤,继续向崖顶爬,有些腿软;想下山,实在害怕。眼看夕阳西下,谁来帮帮他 ?”这幅画的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能自如轻松地导入新课。第二步,展开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比赛,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能够详细地复述故事情节。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仅锻炼读的能力,更锻炼了说的能力。第三步,学生根据书中的人生哲理,畅谈自己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战胜了巨大困难的人生体验。第四步,也是最精彩的环节,是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情节提出自己有创意的解读角度。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杰利够朋友吗?父亲是一位好父亲吗?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这个环节调动了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第五步让学生就刚才的讨论完成一篇生活随笔,为本堂课的学习作些更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程度能不高吗?
2.轻松惬意的写作课
曾几何时,上作文课时,常常传来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些现象也让笔者伤心困惑过,但不能因为怕难而不去做,其实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就是成功的一半。①让学生写循环日记,七人一组,每天一人,后面写的同学可以接着前面同学的内容,也可以另起炉灶,有时还可以对前面同学的文章做一番评点。写作的内容主要是身边发生的事,学生虽然每天生活在一起,但是观察事物的角度还是有差异的,语言风格也迥然不同,这样坚持下去,可以取长补短,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周一人写一篇,一周后,每组精选一篇在写作课上交流,当同学朗读大家认可的习作时,习作者本人是十分自豪的。一个月后,就挑选几篇最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写作园地张贴,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②实践体验,让学生真情触动。小到值日清洁,班级的运动会、集体舞比赛、旅游、歌咏比赛,大到雪灾、地震、奥运会,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界宽了,作文的境界也就随之提高了。③写读书心得。要求学生在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片段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如“《××》给我的教育”“我从《××》中明白了道理”“我体会到了《××》中的亲情”等。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学生渐渐明白,作文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3.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课
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能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得到情感和情趣的陶冶。 在教授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这一专题时,这一单元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活动核心,自然导入整个活动。六个部分环环相扣,互为照应:第一部分:黄河的起源;第二部分:黄河古诗文;第三部分:黄河歌曲;第四部分:黄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第五部分:黄河的现状;第六部分:黄河的未来。学生自由分组,每一组承担一个小专题,然后分工合作,有的找视频,有的找图片,有的撰写……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和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最后的活动汇报时,他们用图片、手抄报、作文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完成了对自我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获取了合作学习的经验。
正是这些新课改理念下的另类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成长。但仅有这样的课堂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另类课堂,那就是课外学习的空间。
二、开拓广阔的课外空间,让语文学习活跃起来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让自己的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切近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课外语文教学空间。
1.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语文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我们要打通课内外,建立起课堂——校园——社区——家庭——社会的立体网络,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标语等各种语文信息走近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去学习鲜活的语文材料。 社区的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参加,丰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社会上可以利用起来的地方: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美术馆、植物园、运动场……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另类课堂。
2.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的时间。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积累语文知识和语文信息的习惯,如:要使学生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并坚持初中三年不间断;要求学生看电视注意精彩的台词和解说词;听广播注意搜集有益的信息;看电脑注意电子邮件的写法;用手机也要注意怎样编写短消息;逛马路注意广告用语;买东西注意说明书的介绍;去旅游注意导游词和景点介绍。即使是和学生、老师、家长、亲威、朋友等谈话,也要注意不同的对象在不同场合,他们有怎样不同的语言表述。正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3.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学好课文,还要广泛地涉猎中外名著,要为学生制订一个读名著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读书报告会,使读书计划真正得到落实。在课内我们可以每周规定时间专门到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室上课,让学生在这里自由阅读,自由摘抄,自写心得,自写评论,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课外利用周末、假期开展读书竞赛,让阅读名著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4.最大限度地开展丰富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只有靠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多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办手抄报、排演小品、课本剧、演讲赛、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歌曲评介、情景对话等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这些活动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运用得当,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5.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创新学习。网络是新生事物,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仅仅依赖于“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应适当利用网络引进相关材料,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其次,让学生带着学习所得和疑难走向同伴、走近教师,进行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远程命令等功能,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际空间。师生之间激情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QQ群、博客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理直气壮地反驳别人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自评、互评和进行反馈学习,交流的氛围特别浓厚。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增大阅读量。总之,利用好网络,将使语文学习如虎添翼。
面对新课程改革,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王均英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启发中学52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