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课型初探

2009-07-17 03:49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课型语文课程课文

陈 红

古语说:“疑乃学之始,思之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也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课型就是一种由学生向老师(或班集体)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型,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种课型,老师讲的时间虽然不多,却对老师的“导”学功底是一种考验。在此,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什么是质疑课型

近年来,阅读教学的模式出现了很多创新,如朗读课型、表演课型、赏析课型、质疑课型等。其中的质疑课型尤其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质”,出自汉朝杨雄所著《太玄·数》“爰质所疑”,“询问”的意思。简单地说,“质疑”的意思就是问问题。然而,它又区别于普通的问问题。它要求改变常规的师问生答模式,让学生就个体所感觉、所发现、所关注的疑难,向老师(或班集体)提出问题。这种课型通过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个性化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解之惑和不同之见,着力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喜欢读书生疑、形成问题并且敢于提问、会提问的良好品质。

质疑课型一般分为:课前自学、课内讨论、师生交流、检查评估四个环节。

二、质疑课型是新课标的要求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质疑课型基本实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质疑课型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

三、质疑课型的几种主要形式

“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一种表现形式。”(谢利民《现代教学论纲要》)它比理论的层次低,比经验的层次高。教学模式一般要比概念化的理论更为具体。

质疑课型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着自己特有的具体形式。每一种具体形式的难易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学生的配合情况、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就以下几种主要形式进行选择。

1.老师先明确质疑的重点,如针对课文内容、语言、写作方法、人物形象等等,再让学生提问。

2.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老师梳理归结后提出几大主要问题方向,第二天再组织讨论。

3.学生质疑与教师设疑有机组合。

4.学生自由提问,或以小组为单位提问。教师引导归纳整理,帮助明确主要问题。并以主要问题为话题,组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在解决主要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问题,留待后面解决,或者先行解决。

5.在学生比较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学生自由问答。教师相机点拨。

四、质疑型课中教师“导”的艺术

古话说:“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质疑课型的四个环节中,“师生交流”是重要而关键的。处理得好的师生交流,可以解决学生的“疑”,可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质”,可以教会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可以养成学生的“合作”,可以让学生“自主”发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 质疑课型尤其体现了“导”的必要,“导”的重要,“导”的艺术。

质疑型课在具体操作中有很多难点: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学生提出的问题很零散怎么办?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和关键怎么办?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怎么办?学生提出“怪”问题怎么办?学生提了的问题得到解决,该提而没有提的问题又怎么办?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相机点拨。那么,怎么引导?怎么点拨?在什么情况下引导?在什么时候点拨?这很有讲究。

可见,“导”的艺术是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

(一)要让学生解放思想,明白“读出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李镇西老师在上散文《冬天》时,上课伊始,李老师就说:“对一篇课文,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我认为,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什么叫‘读出问题呢?这就是研究。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已经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同学们对某一段话不理解,或者对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不理解,都可以提出来研究。”

这堂课突破了传统名师至今在许多公开课上孜孜以求的“折子戏”的套路,它是一堂真正的开放性语文课。李镇西老师的开场白,开宗明义,交代了教学思路及学习方法。这个学习方法就是:质疑、研究、释疑。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研究课文的积极性。

(二)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首先,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要告诉学生任何文章都可以提出这么三个基本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也就是说同学们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语言、写作目的(或中心思想)等,提出若干问题。

其次,老师应教会学生解读课文的一般步骤,要根据文体特点来提出问题,要学会筛选主要问题。在筛选问题过程中,老师要教学生辨析问题的类型:哪些问题针对的是课文内容、哪些问题针对的是课文语言,哪些问题针对的是课文写作方法,哪些问题针对的是人物形象等等。

再次,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区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有一位老师在上沪教版八年级的《浮冰上》时:第一步:教师用心理测试题引出话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第二步:学生配乐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质疑。第三步: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在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交流。第四步: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筛选主要问题。老师说:“请同学们对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把你们认为课文中最感人、最具震撼力、最扣人心弦或给你留下悬念的这些最值得讨论的问题保留下来,并通过伙伴合作,形成共识,提出每小组最具代表性的问题。”第五步:师生共同把相关问题分类,提炼出主要问题。第六步: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主要问题。

(三)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让学生深入钻研课文

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一一解答。但老师对教学的节奏应该调控,让学生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重点问题上。有一位老师在讲《散步》这篇课文时,遇到重点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她往往会问:“同学们对他的回答满意吗?”让学生对回答作出评判,对回答再度质疑。如果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她会说:“同学们满意了,但老师还不满意。”老师顺着问题一点点提示,一步步追问,就把学生引入了自己领悟的境地。

是的,学生的活动不能是盲目的,而应是有明确方向的;不能是肤浅的,而应是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紧密联系而又相得益彰。学生“学”和教师“教”应和谐统一。

(四)可适当运用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质疑和释疑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质疑竞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质疑、释疑的数量、质量进行比赛,最终评出“最佳质疑小组”和“最佳释疑小组”。初中学生对于比赛非常热衷,活动一展开,班上就沸腾起来,人人斗志昂扬,为小组而“战”!由于质疑先经过同学间的筛选,提出问题的质量就比较高。整堂课就会在激烈的讨论、良性的竞争中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笔者学校老师在上课时制定了这样的阅读质疑的规则:先由同学任意质疑,然后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集中讨论入选的主要问题。问题被选中的质疑者,赋予可指定某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权利。这个小小的权利对初中学生来说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所以在课堂上是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质疑告一段落后,释疑开始。同学们围绕着那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每个同学思想都高度集中,不敢开小差,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被同学指定来回答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敢于质疑;不断地激发学生去乐于质疑;不断地培养学生去善于质疑;不断地促成学生去习惯质疑。学生在阅读中一次次地被承认,一次次地被肯定,一次次地被尊重,阅读中的喜悦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围绕着他。

(五)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亦可从以下一些具体的方面入手,来引导学生

“语文课程中学生智慧技能的习得与发展,与问题情境相伴而生、随答问能力提高而优化,以教师提问水平优劣为基准条件。”(区培民《语文教师技术行为概论》)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这也是有讲究的。 “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内三五秒钟就有多数人‘唰地举起手来,这是不值得称道的。”(赞可夫)下面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供课堂“冷场”时使用。

1.你喜欢文中哪些内容和语言?能结合生活阅历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吗?

2.你有文中类似的生活、认识和体验吗?说说看。

3.学习文章后,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到什么程度?

4.读罢此文,你感受(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5.假如你想向你的好朋友推荐此文,你会怎样介绍?

6.作品哪些地方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

7.假如让你当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你将确立怎样的目标?从什么地方入手?选择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方法?

8.此文是否能引起你情感方面的共鸣?文章能让你受到哪些启发?

9.你若也有相应的材料,假如让你写篇文章,你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

五、检查评估

质疑课型和其它课型一样,一定要有检查评估环节。着重对学生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和创新度进行评估;其次,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估,可以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对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可以对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总之,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新知识、启迪科学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发现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思、善思的思维品质;还要创造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就是质疑课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而质疑课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朱熹)。

(陈红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10061)

猜你喜欢
课型语文课程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背课文的小偷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