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话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7-16 09:33郭青松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郭青松

作文课难上,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作文教学实际上沦为了语文教学的附庸;而作文又是考试的“重头戏”,所以教师又不得不重视作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什么”,还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上面,于是阅读教学也沦为了附庸。(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页)在学生方面,本身作文水平有限,再加上作文课很少,质量也不高,所以也不愿意上作文课,而终致对作文越来越没有兴趣、信心。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两大问题

1“为了生存的写作”:王栋生说:“对付应试作文有些俗招,虽然不是写作的正途,但是有用。比如写议论文:最好用一句话开头,要会写一段漂亮的话(要有感情,有高度),分论点要排列整齐,例证要新鲜,要有点雄辩的样子,一般有五六个段就可以了。不要搞得太碎,来几个排比句,或者几个反问,结尾收束时不要说空话,编故事要合情合理。记叙文要有点‘煽情……有人认为老师不应该教这些东西,可是我们应该明白这不是理想的写作。而是为了生存的写作。为了学生的生存,这样的做法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况且以现今的阅卷水平和形式,用这种方法去‘混分也是一种必然。”(《在理想与生存之间——谈两种写作状态》,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2期,22页)这样一种教师头脑中的“为了生存的写作”的教学导致学生“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权威考试塑造了‘写作能力,进而塑造了中小学的‘作文。也正因为如此,‘作文的内涵要随试卷的风向而变动,‘写作能力的界定要随‘优秀作文的模样而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小学的‘作文在本质上是与应试挂钩的,中小学所培养的‘写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的能力。”(王荣生《中国学生作文惹争议·序》)

2作文教学的模式化:从本质上说,作文是作者生活情感的外露,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而真实的个体生命之间存在着独特性和丰富性。因此,作为个体生命的表现形式的作文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字里行间蕴涵着多元化的生命气息。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圈定在模式化的套子里,统一的公共思想,唯一的“群性话语”取代了学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和说话自由,不仅扭曲了作文的本质,更异化了学生的个性,导致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重视“作文技能”,忽视“作文素养”,技法至上,以为“有法就是宝”,突击传授“议论文精彩开头”“作文临场应试法”、“选材用料法”……大量赶制“议论文点、引、联、结模式”、“记叙文快速成文模式”等等。

模式化的作文教学、为了生存的作文教学带来的是学生写作问题的日益严重:庸俗肤浅的主题,简单化、模式化的思维,看似喧嚣激越,实则苍白空洞的语言。“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对写作主体这个决定性因素的关注,忽视了对写作过程的研究,‘有其明显的缺陷。”(《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著2004-7-1.P45)

二、对话与对话教学

巴赫金说:“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马丁·布伯认为:对话是“人与人的相遇”;勃姆主张“对话”是一个“求同存异”,将意见集中与分享,不断形成创造性意义的交流过程;马克思论及:“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将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联结、沟通起来的是用话语呈现出来的对话关系。”人的存在就意味着交往对话。“所谓自我。只能存在于我与他人的交往中。所以。任何个人都是在与他人的相互反映和相互接受中获得确认的,任何个体的存在都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人,只能存在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之中,自我不能离开他人,否则不能成其为自我。”(巴赫金)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对话教学原理”。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是王尚文先生的一个重要发现。他所说的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93页)王尚文先生还说:“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能力。”(同上,第1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三、对话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应处理好三对关系

常常听到老师们这样的抱怨:学生缺乏积累、想象力贫乏、思想幼稚简单。但学生的情况并没有因为老师的抱怨而改变:要想积累变丰富,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见效慢;想象力这个东西说起来更加“虚”,如何提高更需好好地琢磨;学生的年纪不大,又不是见多识广,独生子女大多从小生活优越,也难以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深厚的思想底蕴。如果我们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抱怨下去,如果我们不改变作文教学糟糕的现状,那么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是不是在面对学生的现状时我们的作文课就无能为力、无事可做了呢?当然不是。“戴着镣铐跳舞”,虽然舞姿难看了些,但至少要比戴着镣铐慢慢移动要显得乐观些。尤其是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责怪学生的父母、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不重视学生的积累没有用。那么我们就该做“真的猛士”,努力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我以为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引入对话教学,努力做到在课堂上“有所为”,教师首先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学生和作文的关系

毫无疑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文章是写作的客体。以往的写作教学和写作测试主要关注的是写作的客体文章,如讲求篇章结构,要求主题突出、文面整清等。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写作的主体——学生。该关注的不是“文章怎样写”,而是“怎样做学生才会写文章”,才会有“表达或交流的兴趣”。

作文最重要的一条规律就是“物我化一”律。文章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也就是物我交融的转换过程。所谓“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口”,“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自然对象的人化”,实际反映的就是作文主体与作文客体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的规律。然而,“我手写我口”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常常只是空谈,他们所写的并不是他们想说的,所以自然产生了“语言痛苦”,自然认为“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了。言为心声、言语表现心灵的感觉,在作文课堂上基本上不存在的。前苏联有学者将表述性语言的生成过程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有一种表达或者交流的动机、欲望、意向;二是出现一种词汇贫乏、语法结构残缺,但却黏附着丰富心理表象的内部言语;三是在深层句法结构的基础上,扩展为一种以表层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而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常常在第一个阶段就“倒下”了,因为老师的所作所为让他们没有“表达或者交流的动机、欲望、意向”。

采用对话教学方式进行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和写作客体对话,促使他们产生“表达或者交流的动机、欲望、意向”,并且在对话的过程中领悟“如何表达或交流”。

2写作方式和生活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形象地说明了生活和作文的密切联系。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去自主尝试,才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且使其思维活跃,毫无束缚。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优秀的作文总是取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但是,有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不一定就能完成写作,生活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状态,而写作是高于生活的充满智慧的思维活动,一个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老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培养生活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是教学生怎样做才是“凤头、豹尾、猪肚”。“学生存在着习得的发议论的基本素质,他们在生活中能谈出一种主张,能反驳一种自己不能接受的意见,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但是,这种素质又有一定的局限,议论多数是零星的,不能形成严密的系统,角度单一,就事论事。但把习得的基本素质提高到系统的、多角度多层面的相对完整的议论,并在书面上一次完成,他们还做不到。”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和写作方式之间的关系,“写作教学的任务,就是把他们已经具备的表达能力引向自觉的写作,并使之升华,成为自觉写作的能力。这样,教学是引,是搭桥,而不是要让他们按照教师设计的作文模式去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等著,第48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作文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学生的作文素养是在对话实践中形成的。在对话式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代言人、课堂独裁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学生作文最大的障碍是感觉“没话可说”,而不是不知道“怎样说”。要使表达主体有话说并且知道怎么说,只能从改变表达主体的表达盲目状态人手,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言语痛苦”,使之具备表达的基本条件,建立起激发话题和对表达恰当性进行自我判断的机制。同时用事实启发学生:平时写作没有话说,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想顺利地写作以满足实际需要,就得学会这么做。教师应该是对话作文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参与者,要让学生在多个对话者之间、多重对话之间相互碰撞、互相推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不断进入新的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内化作文知识,理解作文的方法,积淀作文素养,学会表达。

如果我们在作文课上能有效地处理好以上三对关系,“在原始积累向自觉写作转化的关键点上为学生搭桥”,就能向“45分钟的作文课”要效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让我们少一些抱怨,让学生多一些喜欢。

四、对话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在对话中帮助学生收集材料,重点关注的是材料的“积累”。我们首先来看北京大学附中李德裕老师的《微型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案例节选(转引自《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王荣生,第245页):

选择题材

师:明白了微型议论文的特点……我同大家一起挑选材料。最近,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只说问题,不说具体内容。

生(共三人回答):减肥、美国威胁利比亚、三峡枢纽工程。

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避免硬写那些没兴趣的事。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对什么事普遍感兴趣,便于捕捉战机

师:不少同学要写尼斯水怪的事,我也很感兴趣。(从自己的剪报当中抽出两张举起来)有多少同学有这方面的剪报?那好,今几个就跟尼斯水怪打打交道吧,就写它了。

教师当场摸情况,一定要摸得准,只有发现多数学生感兴趣时才作决定。作了决定,态度就要坚定,以避免少数学生提议写其他的事,浪费时间

师:谁来读读剪报。

生读:(略)

师:请你说说文章的出处。

督促学生重视,记下文章的出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们纷纷读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并且说明材料的来源,而每一个学生读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别人收集写作材料的过程;而且,学生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材料本身,还有材料的来源以及材料搜集的方式等。在师生和生生的对话后,学生再写文章就不会感觉是在做“无米之炊”了。

2在对话中激活学生的思维,重点关注的是作文的构思立意。我们来看王栋生老师的《思考问题的“路数”》教学实录节选(转引自《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第486页):

师:下面,我们再来“练练脑子”。请看这道作文题:

(板书:“滴水石穿”的启示)(静场10多秒钟,金班无话)

师:我还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信不信?你们打算阐述的观点是“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竞成”

学生(全班笑):对

师:题目是“启示”,既然是“启示”,会不会只有一种?每个同学都再想想。还可以有什么启示?

生:锲而不舍、贵在坚持。

师:这与前面说的“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竞成”不还是一个意思呀?想象一下“滴水石穿”的画面,你能从中获得其他的启示?

师:我把问题再换个方式,滴水石穿还需要哪些条件?

生:需要石头和水。

生:我想,如果水滴不是滴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就不可能穿石。

师:你说得对!能不能把这句话表达得更准确一些?

学生:目标,目标必须专一。

师:那么,你们认为这样的思考是不是已经很成功了?

生:老师好像还不满足,这个问题可能还能朝前走。

师:……现在的问题是你自己的思维能不能再深入一下。……来,说说,还有没有可能得到其他启示?有没有同学能发现其他值得议论的点?你们可以讨论讨论,不妨再想想“滴水石穿”的过程。(同桌讨论)

生:太慢了。

师:我们换了一个角度思考,由“滴水石穿”想到要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又得到“应当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这样的启示。这样一来,通过积极深入的思考,你有了两个分论点,文章也有了第二层次。立论就比较全面,也比较深入,如果你的表达也好,那自然有可能与众不同了。

从以上节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不断地在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又由于教师的引导而不断走向深入,面对一个“很陈旧”的话题,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打开了,不断有新的构思立意产生!经过了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不再是“庸俗肤浅的主题,简单化、模式化的思维”了。

3在对话中减轻学生的言语痛苦,重点关注的是降低作文的难度,激发作文的兴趣。我们来看上海杨思中学沈振海老师执教的《26个字母的联想》教学实录节选(转引自《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王荣生,第240页):

师:(板书“A、B、C……”26个字母。)

生(惊疑):语文课怎么讲英语!

师:请看字母A,它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火箭正以腾飞的雄姿向奥妙无穷的太空进军!再看字母B,我们就会想起这样的人生哲理:从同一起点到同一终点,有的人走了直达的捷径,有的人却走了弯了又弯的路……同学们,你们能否按照这样的思路给每个字母写一句话呢?

师:……今天我们的作文是采用接力赛的形式,选三组同学到黑板上做,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好。请注意要求……

(众生情绪昂扬,纷纷跃跃欲试……讲评,师生共同评论,同时也纠正文法字词错误,最后判定成绩……全场气氛达到高潮)

师:请没有写到16个字母的同学回家用家庭作业本继续完成。(学生准备收拾东西下课)且慢!这次作文还没有完全完成——你们能都更深一层地进行联想,如以某个字母想到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500字议论文?(众生又陷入深深沉思中。)

“仿照示例选择一个字母写一段有哲理的话”曾作为一道期末考试题出现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但当时学生完成的情况很不好。而在沈老师的引导下,初中生都在课堂上完成得很不错,而且积极性很高。因为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们言说的欲望增强了,言语的痛苦降低了,自然愿意说,也能说好了。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