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有得

2009-07-16 09:33张世旺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纹路天理天道

张世旺

朱熹曰:“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四书集注·学而篇》)又日:“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不本于天而备于我。”(同上)

要完整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首先要弄清“道”的含义。

“道”这个字的构造,它是由“首”和“走”字旁组成的一个会意字。首是“元首”的“首”,首就是头,本指“人的头”。“首”是象形字,就是一个人的侧面,上面几根头发,画出来就是“首”。修辞学上的借代格就是以局部代整体,“首”就代表一个“人”。旁边加上一个“走”字旁,表示走路。所以“道”的意思就是“人行道也,人所行也”。人所走的路就是道,我们一般说“道路”,人所走的路叫做“道”,我们引申为“人应该走的路”。

为什么能够这样引申呢宁因为“道路”原本就是从这里通往那里的交通路道,而这个“道”有一个特点,它是“一路通”的意思。如果是十字路、四面通,就叫做“衢”,所以“通衢”就是交通要道。要是八方通,就叫“逵”。而“道”就是“唯一的路”。从现实的“道路”,引申为天下的事情,都有它从这里到那里的规则,而规则往往是有其固定的程序。我们再加个“理”字,叫做“道理”。什么是“理”?“玉中的纹路”叫“理”。普通的石头我们看不到里面的纹路,只有玉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纹路,那一种“清楚明显”的纹路叫“理”,也叫“理路”。“道”和“理”放在一起,我们就更加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它一定要走的路,都有它的“道理”。

天下最高的道理,我们称为“天地之道”,简称“天道”,就是宇宙的规律。人既生在宇宙之间,“天地之规则”同时也应是我们人生必须依照的规则,所谓“以天道规范人道”。《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地宇宙最高的原理法则,在人生成的时候,就置于人的生命当中,成为人生命的特质,这叫做“性”,所谓“天命之谓性”。率者循也,你遵循你的人性,也就遵循天性、遵循天道,遵循从天道而来的人性而行,就是“人之道”,所谓“率性之谓道”。但一般人往往不能按照广大的、客观的、光明的天道而坦然明白并自然实践,所以必须要“教”,必须要有所修养,所谓“修遭之谓教”。所以“教”的最初意思,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要一个人能依照本性而行,回归天德。

在这里,道是天理,是客观的,道是绝对的。依照绝对而客观的天理而行,谓之“行道”。德者得也,如果行道而有所得,那么就是有德之人。道德是说如果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依照“天道之所命”“人性之本然”而走他的人生之路。如果不行道,没有德,我们就可以说他违背天理,没有尽到人的本性,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人”。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意思就是理想中的学生、理想中的君子,是为了自己生命内在的本性而做、而学、而成;“今之学者”是指现在受教育的人,他不是为了自己生命的本性而做人,而是为了给别人看,比如迎合师长的要求,迎合父母的期待,迎合社会的规范,想着别人一直在看着我,我就要做给他们看,这叫做“为人”。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当教师的就应向圣人看齐,教育学生时以人为本、顺乎天道,使学生“行道而有得”、“为己非为人”。

品德教育如是,作文教学亦然!

猜你喜欢
纹路天理天道
人脑拥有独特的纹路
天 道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指 印
天理与国法:灾异谴告话语中的慎刑之道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蝴蝶飞飞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