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学解读学导论》有感

2009-07-14 03:11陈晓霞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体语义环节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研究,并率先提出“语文文化学”。曹教授在其《文学解读学导论》一书中提到:“从文学本体论来看,文学的存在形态,也就是文学作品的本体构成是一个‘多层次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形式层——语体形态、再现层——语象世界、表现层——语义体系。形式层——语体形态即“由语言组合而形成的句群、语段到篇章结构及其整体营构的秩序与节奏形态”;再现层——语象世界指“作品用语言构出的气象与画面、意象与境界、‘形采与‘神韵,它是多种客观再现因素,也就是情与景、意和象、人与物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充满生气的艺术图像和审美空间”;表现层——语义体系则指“作品的情感和理思、精神与境界、灵魂与风骨、思想与生命,也就是作品的深层意蕴,它是文本所含的情思与义理的总和”。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层次的呈现和状态是不同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中对“三个层次”的解读和呈现也应在三个不同的环节完成,所对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就不同。其实,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我们的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前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所以教师要注重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这些能力和气质的培养。如,可以通过课堂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环节来潜移默化地将文本内在的“语义体系”渗入学生的内心,通过交流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再比如,课下可以布置、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从而充实、丰富他们的前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总之,由于“三个层次”所司的内容不同,它们在课堂中的呈现和状态也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是说“三个层次”各不相关,课堂要由几个呆板的模块组成,所以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这样几点:

1.尽管本文有“三个层次”,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不能机械地将课堂分为与此相应的独立的三个环节,它们不是互不关联的彼此孤立环节,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将“三个层次“割裂开来,但不割裂并非混沌而无重点,而是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有所侧重但绝非取代。

2.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本文的解读不能在语体、语象层浅尝辄止,而应深刻挖掘本文内在的语义表现体系。当然深层的解读并不是要求教师像原来那样生搬硬套,非得把所有的本文中的意象都整出个象征意义来,而是在基本理解表层意思的基础上,学生能对本文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较深层的理解。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强求学生理解到老师或者教学参考书的层次,只要学生能理解到他自己的一个本文理解水平即可。

3.小学语文教学要有目的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环节有每一环节的侧重点,但环节并不是绝对的,所以在兼顾整体中要突出重点。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的教学要实事求是,具体文本具体分析,切不可所有本文都按一个套路模式来,如果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滩死水”,毫无活力,也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要在此基础上灵活多变,不断创新,才能永保青春活力。

4.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本文的意义是既定的,是直接从历史中来,而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建构“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关注历史重构,但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参照和补充。

综上所述,在理解曹教授的“三个层次”,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时,要在尊重实际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上深刻理解“三个层次”,将“三个层次”有机结合,而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整合而不零散、一体而不断裂,层次分明又重点突出,步步深入又结合小学生实际。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打开新的思路。

陈晓霞,教师,现居山东成武。

猜你喜欢
语体语义环节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