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河
文言词汇、文言知识的积累与整合,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这些文言教学的任务要借助于合适的过程和方法。这个方法是以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的教学、运用。现代言语实践是指目前处于实际运用状态的言语实践,现代书面语言是其主要形式,现代口语实践和浅易文言写作实践是其次要形式。为什么要强调“运用”?没有用,学生就不会投入,在紧张的应对考试这个中学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有用”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有老师说文言教学更主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汉语文化的熏陶,民族精神的濡染,从而能够陶冶情操,澡雪精神,也即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是这归根结底仍是一种“有用”。尽管这样的“有用”较之于词汇、知识积累的有用更显出一种隐性。事实上无论是应对高考立即“有用”的词汇、知识。还是将来成长总归“有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需要现代言语实践这个激活因子的激活。现代言语实践是学生的日常应用功课,只有处理好文言学习与此的结合,文言教学的有效、高效之途才可真正寻及。
一、课前预习
我们往往布置三个任务。第一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文言文本中与现代汉语钩连得上的重要词句,这样可以使文言词句的积累尽可能与学生最为有用的现代汉语的运用交融一体,尽量做到文言学习和现代汉语学习的同轨。文言学习和现代汉语学习的同轨还指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文言中的虚词含义,词的活用,特殊句式等等。
如《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文本现代汉语互联含义
盖在殷忧殷切深
董之以严刑董事长监督
谦冲冲淡平和谦虚
自牧牧羊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因为“木之长”作为主谓短语充当动词“求”的宾语,即“求木之长者”。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中“能”、“善”单独看一般可看作形容词“有才干的”和“好”,它们分别处于“简”和“择”这两个动词的宾语位置,据此可推断“能”和“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思分别为“有才干的人”和“好的意见”。
另外,利用汉语常有对举结构的特点,我们亦可推出和“择”对举的“简”的含义是“选择”。
这里要特别强调利用现代汉语词法语法分析的手法理解掌握文言文中的活用现象。笔者在讲名词作状语的文言现象的判别时,给出了如下判别公式:
所谓“不通”是指该名词本身不能发出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如“箕畚”本身不发出“运”的动作,是人用“箕畚”发出“运”的动作。这样的现代汉语言语实践式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式掌握文言现象,从而避免枯燥无味地死记硬背式的文言学习。
第二个任务是学生的课前诵读。要求读准词句。读音正确不破句;读出基调,语气助词体味准;读进文本,精妙之处有感悟。要避免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借口让学生有口无心地完成课后习题中的背诵任务。
第三个任务是评点式阅读。或全篇,或局部,对自己感受最深的点作或长或短的评点。此前我们常常从内容主旨、艺术特色方面设置一个能把握全篇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也是切入文言文本的好的角度。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基本上按照预设的三个设置完成教学任务。上课伊始,我们常常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列举预习中找出的与现代汉语言语实践仍有显性关联的重点实词。这个任务我们采用的完成方式常常有:(1)小组对阵法。对阵两组分居黑板南北两端,两组成员按座位顺序,或由前而后,或由后而前,逐个上黑板写,内容一是文言文本中相关词句,一是现代汉语中相关词句。竞赛法重在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重在全员参与,尤其要注意不能忽略、冷落后排的同学,其实从后排开始往往有很好的控场作用。(2)小组代表法。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于上课前一天集中浏览小组成员的字词预习笔记,整理汇总,正式上课时代表小组同学上台发言,发言同学的内容由该小组另一同学记录在黑板的相应位置,发言的同学体味了“成员国”代表“说”的风光,记录的同学锻炼了“听”的能力。(3)小老师法。由老师选一位准备得充分的同学充当小老师上台重点提示讲解。这种方法尤其不能忽视语文基础薄弱畏惧文言学习的学生,正式上台前,老师可以适当帮助指导。小老师法重在培养先进意识。(4)抢答法。老师投影文本中加点的重点词句,然后让同学在下面抢答出相关联的现代汉语言语实践中的词句。
之后就进入文本的理解、赏析、运用的教学过程了。我们有这样几个常用方法。
第一是诵读法。诵读不是为诵读而诵读,而是作为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学法存在于文言教学的实践中,是以“听说读写”中“读”的方式体现的现代言语实践。但是当前的文言教学中的诵读有流于肤浅之弊,有些老师或是“干读”,只读不解,最多只是读准字音,他们不知道“解读解读。有解有读”的一体性,还常常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欺己欺生;或是“花读”,变换各种花式读,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对读,朗读,默读,但他的课堂常常只是读而已。
黄厚江老师上《谏太宗十思疏》,以学生的朗读引出老师读和录音读的比较,在读的比较中辨析“求木之长”中“长”的读音;在读的比较中辨析出了全文忠诚、恳切的基调;在读的比较中体味出了全文骈句为主的句式特点。这是读解一体化的读,是“解读”。
第二是评点法。评点法应是最地道的文言教学方法,中国古代多有典范的评点,它们和原文一起形成了联珠合璧。读“水浒”不读金圣叹评点,读“红楼”不读脂胭斋评点,真真会少了一层滋味的。我们也引导学生边读边评,积久而成,学生也评得像模像样,不但金圣叹的渲染式,脂胭斋的知音式,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的评语还运用着鲜活的流行用语,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学习《五人墓碑记》,笔者布置了一道引导诵读评点的预习思考题:文有文气,文有文势,《五人墓碑记》的文势像什么?什么样的表现手法造成了这样的文势?你受到了什么感染?学生的评点多有精彩之笔。如①山巅落瀑之文势,江海漫岸之感情。②文势汹涌,起笔造文势。一声“五人者……”如山巅疾呼,如江源急浪。(高宝刚)③文势汹涌,文序造文势,倒装叙事是回流水,文末议论是冲天浪。(潘安辰)④文势汹涌,对比冲撞出浪峰之文势;文势汹涌,句式排比出倒海之文势。(陈浩)⑤读后有正义的感染,读后有人格的召唤。(李淑)这样的精致点评文字本身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要积累整合的有利于现代汉语表达的精粹语言。
第三是关键词句法。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是如何使言(词、句)文(解读、鉴赏)交融,文(赏析)道(情感、态度、价值观)交融。古人特别讲求炼词炼句,文言文一般有能提领全文的重点词句。笔者教学翎《雀东南飞》就从诗中反复出现的重点多义词“相”的理解出发,既使学生对“相”的“面相”、“偏指一方”、“互相”的含义有
个比较中的清晰区分,又提炼出全文的情节线索,情感脉络。全文的情节线索是“合——分——合”,相关句有:“相(互相)见常日稀”。“及时相(偏指‘我)遣归”,“儿己薄禄相(面相)”,“会不相(偏指‘你)从许”。“还必相(偏指‘你)迎娶”,“久久勿相(偏指‘我)忘”,“誓天不相(你)负”,“登即相(他)许和”。“蹑履相(他)逢迎”,“怅然遥相(他)望”,“黄泉下相(互相)见”,“枝枝相(互相)覆盖”,“叶叶相(互相)交通”,“仰头相(互相)向鸣”。浏览这一系列“相”字句,我们也能感知文中贯穿的情感脉搏:互相理解——忠诚系念——无可奈何——毅然殉情——爱情永生。让学生用现代汉语的四字短语梳理出情感脉络之前已有重点词句的辨析,做到了“文”和“言”教学的交融。
笔者教学《报任安书》,就要学生借助课本中的注释、翻译,弄通文意后,选出自己体味最深、能够勾勒史迁“发愤”之情的句子加以评点阐释。学生选出的句子和点评如下:(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卒就死耳”(背负冤屈者无死之资格,否则,卑鄙就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江航),(2)“勇者不必死节”(勇者何必为名节立即去死,儒者常常借名节以死逃避——房广江),(3)“所以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表”(隐忍苟活,“将以有为也”——袁刚),(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史迁从古代圣贤中寻找自己不死而有为的同志者——孙有丽),(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重泰山——姚广强),(6)“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隐忍苟活”,将以有为,茫茫人海,此心谁知?——陈木),(7)“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落井常有下石之害,置火常有浇油之加,这就是倒霉者现实处境——孙亚宇),(8)“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史迁真人也,不掩盖自己痛苦得魂不守舍状;史迁伟人也,痛苦得魂不守舍中硬是守住了挺立人生的魂魄——华霆),(9)“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盖棺论定,史迁坚信时间会给他公正,即使不是当世之人,就是“来者”也会给他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朱林林)。抓关键句既把握了文本学习的重点——体悟司马迁文中表现的生死观;也落实了文本学习的另外一个重点——重点词的积累,如“死节”中“死”的为动用法,“私心”、“非常”、“下流”的古今异义等等。真正做到了文、言交融,文、道交融。
安徽师大附中严景东老师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以三个文言虚词“以”、“之”、“其”的辨析理解带动“文”的学习,引领学生欣赏外交词汇和人物形象。事实上,“以”、“之”、“其”也正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词。
其实,正如严景东老师所说,“抓住若干关键的文言虚词(推而广之,根据具体情况,又完全可以是若干文言实词或句式较为特殊的句子)来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文本阅读的点拨教学融合起来,不失为省力高效,切实可行的着眼点”。
第四是仿写法。仿写主要是仿照借鉴文言文章法,练习现代汉语的文体写作。笔者经过实践,觉得文言文议论片断中的各种论证法很适合学生模仿、借鉴。因为这样的片断短小精悍,学生容易记也容易仿。并且模仿、借鉴之前学生往往积极性很高地掌握了文言片断中的重要词句。因为他等着用。其它的如叙事笔法、抒情笔法也可从文言文中合理地加以汲取。这样适度处理的读写结合既没有使阅读成为写作的附庸,也没有使写作成为阅读的附庸,有的只是以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教学的功效。
此外,文气再现翻译法,文言经典现代读解法,浅近文言写作法都是有趣有效的现代言语实践法。
三、课后拓展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时代是一个文言教学的最佳时期,几乎整个华语世界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营造着一种以现代言语、现代音像、现代舞台实践激活文言教学的氛围。现代音像实践有中央电视台对四大名著等中国古代经典的电视改编,有港台等地对中国传统剧目“大话西游”式的改编。现代言语实践的有王蒙、刘心武的“说红楼”,马瑞芳的“说聊斋”,南怀瑾的诸子别裁,于丹的论语心得等等。现代舞台实践,像轰动一时的根据史记《赵世家》改编的《赵氏孤儿》的舞台剧。更有利的是对文言经典的解读已经呈现出一种现代言语实践和现代音像、舞台实践交融的大势。刘心武、易中天、马瑞芳、于丹对相应文言经典(《红楼梦》《三国演义》中有相对现代汉语较多的文言成分)既有现代言语实践的解读著作面世,又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亮相。这实在是现代言语、音像实践激活文言教学,激活经典重读的大势。这也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走向复兴、走向民间的大势。读经热潮正涨,古史今读正盛,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更是掀起了一股全社会的经史今读热潮,处于这样一个文言文教学大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应该说躬逢其盛,幸甚至哉!
正是借助于这一股已然吹拂的文言教学东风,笔者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后拓展上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本作了以下两个角度的研究性学习拓展。
(一)拓展印证。拓展印证是搜寻与文言文本关联的古代作品以及以文言文本的内容主旨为蓝本的相应的现代作品,以此引导学生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读文言经典。而以现代言语、音像、舞台形式呈现的,与文言文本相关的作品又更容易激发起学生比照学习的兴趣。学习了《史记选读》中《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我们首先引导发动学生辩证认识荆轲的所作所为,感受解读他的形象,而后提供历代论者对荆轲的评价之词。否定之词,如苏洵的“始速祸焉”,南宋鲍彪的“轲不足道也”,朱熹的“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肯定之词,如左思的“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的“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称赞的“江湖侠骨”。这已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趁热打铁,我们节选印发了当代名作家莫言的《我们的荆轲》(《钟山》2004年第2期),我们带领学生看了电影《英雄》、电视剧《荆轲刺秦王》,学生此时真正是热情高涨,欲罢不能。我们还把这次课后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汇编成《我们的荆轲》全班交流。
学生学习《史记》中《高祖本纪》《项羽本记》《淮阴侯列传》时积极性很高。因为此前我就渲染过,学好了以后,借助于网络、书籍的资料搜索,我们师生先写出自己的刘、项、韩信叙评,然后与如日中天、红得发紫的易中天的《品人录》中相关章节(《项羽》)进行“比高”,学生的表现真可谓生情激昂,跃跃欲试。
(二)比较批判。流行历史影视、“百家讲坛”的今天正是引导学生读文言文本进而与影视、“讲坛”进行比较,对影视、“讲坛”进行评判的极佳时期。我们着眼于以下角度:(1)文言文本和电视改编的比较,电视台热播《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时,我们选取了《清史稿》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引导学生比较对同一历史人物、事件,史学的叙述和文学的改编(电视改编)的异同,进而评判电视改编的优劣。《聊斋志异》作为清代文言,很适合中学生由浅易处人手文言文的学习,2005年暑假,我们利用电视台重播“聊斋”的契机,抓住学生爱看“聊斋”连续剧的心理,规定可以看“聊斋”电视剧,但要写出10篇以上文言小说原文和相应电视剧的比较谈的文章。学生也乐于进行这样的比较。
(2)从电视改编、“百家讲坛”引发争论处引导文言原文的阅读。凡是引起争论的电视改编、“百家讲坛”,我们都及时发动学生阅读相关原文,就争论处尝试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记得当年热播《水浒传》时,就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建议封杀《水浒传》电视剧,重拍新《水浒传》电视剧的言论,我们印发了一组相关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古白话小说原文《水浒传》甚至《宋史》有关章节,而后也试着写作、交流自己的小论文。易中天的《品三国》引发了葛红兵的炮轰,我们也引导学生写出参与争论的小论文,班级、年级范围内交流。
(3)从历代有争论的名篇的重新审读处引导文言原文阅读,激发言语表达。“六国灭亡新论”的习作,必须在深入研读苏洵、苏辙、洪迈、李桢的相关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写出新意的。这样读写结合的文言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又激发锻炼了学生言语实践的表达能力。
总之,以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学习,大有可为之处。